杨匏安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2024-08-15 04:35:49 - 消息动态

转自:团结报

杨匏安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杨匏安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 周礼勤

杨匏安在日本求学期间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后创办《通俗大学校》《青年周刊》等刊物,宣传马克思主义,为广东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作出重要贡献,是华南地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

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

杨匏安(1896-1931),笔名匏庵,广东珠海香山人。曾担任过中学老师,兼任《广东中华新报》《东方杂志》的记者。1922年,杨匏安代理广东社会主义青年团书记职务。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以后,曾担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秘书、代部长,中共中央委员等职务。

杨匏安于1915年东赴日本游学。游学期间,杨匏安广泛阅读堺利彦的《社会主义研究》《唯物史观之立场》等著作,开始接触社会主义理论。不仅如此,他还认真研读政治、经济、哲学、美学、文艺等书籍及西方各种流派的新学说,常常与潘雪箴、陈大年、容伯挺等友人共同探讨托尔斯泰的人道主义、无政府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等问题,还常常与“国内无政府主义者”通信讨论。杨匏安较多地收集和接触各种社会主义思潮流派的资料,为日后选择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打下良好基础。

1916年,杨匏安从日本返回老家,与邻乡女子吴佩琪完婚。1918年,杨匏安举家搬迁到广州,在广州时敏中学和道根中学任教,并兼任《广东中华新报》《东方杂志》的记者。暂住于杨家祠,杨家祠是“北山杨氏家族出资兴建的祠堂,是为杨氏子弟到广州谋取功名读书便利而兴建的,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杨匏安最初的革命活动就是从这里开始的。正是在这里,他写下了《社会主义》《马克斯主义》《马克斯主义浅说》等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论著。不仅如此,这里还是广东党、团组织早期的重要活动场所。谭平山、杨殷等人以及在广州的俄国共产党员都常来此开会。国共合作后,周恩来、陈延年、邓颖超、苏兆征等经常在此开会研究工作。

1919年是杨匏安世界观人生观发生重大转变的一年。这一年,杨匏安集中更多时间参办《广东中华新报》,他开始从更多角度观察、思考和分析中国和世界问题。这时,杨匏安首先思考的就是战争、革命与和平的问题。一战结束后,不少人误以为作为战胜国之一的中国可以从此与列强平起平坐了,杨匏安于1919年3月3日至5日在《广东中华新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永久的和平果真可期乎?》的政论文章,就战争、革命与和平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他看来,帝国主义列强“朝言弭兵,夕则扩张海路军备,不遗余力”,假如“战争善后之策不得其宜,各种重要问题措施未当,其所遗留之导火线比较前此加剧”,“祸福倚伏,正自难知,高瞻远瞩者未尝不为之寒心也”。

五四时期,整个思想文化界的文化运动迅速转换,广东新闻教育界出现了两大创新:通俗大学校和市民学校。其中,杨匏安与通俗大学校的关系比较密切,是《广东中华新报·通俗大学校》撰稿的主力军。他在上面连续发表了以《世界学说》为总题的40多篇专文,系统介绍了西方各种流派的哲学思想和社会主义学说。其中,介绍西方哲学的思想主要有《唯物论》《唯心论》《合理论》《经验说》《感觉论》《实在论》《一神论》《多神论》《原子论》等,内容十分广泛;介绍西方社会主义学说的思想主要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集产主义》《社会民主主义》《马克思主义》《国家社会主义》《讲坛社会主义》等,对空想社会主义、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封建社会主义、对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等学说,作了较为全面的介绍,为人们了解各种社会主义思潮,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五四运动后,杨匏安通过《通俗大学校》全面介绍世界学说,详细宣传了马克思主义。1919年10月,杨匏安在《广东中华新报》上发表了《社会主义》一文,用将近三分之一的篇幅来介绍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同年11月11日至12月4日,杨匏安再次发表《马克斯主义》一文,大约八千字,在《广东中华新报》上连载十九天。这是杨匏安首次详细地介绍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学说。这篇文章与李大钊在《新青年》杂志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下)几乎在同一时间。可见,杨匏安在传播马克思主义方面,是走在历史前列的。杨匏安和李大钊都是在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

结合中国实际宣传马克思主义

经谭平山介绍,杨匏安于1921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杨匏安很快成为广东社会主义青年团的代理书记,更加注重把青年的现实思想情况与宣传马克思主义相结合。这期间,杨匏安对马克思主义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对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热情也越来越高。

此后一段时间,杨匏安为《青年周刊》撰写了《宣言》。1922年2月26日,广东社会主义青年团在广州创办了《青年周刊》的机关刊物,杨匏安为期刊撰写《宣言》,旗帜鲜明地宣告与旧社会决裂,表明他是马克思主义的信徒。这篇《宣言》虽说不到两千字,但已开始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联系起来,开始结合中国国情。宣言指出:“我们最服膺马克斯主义!”宣言除了要注重工农运动,尤其还要注重农民运动,为此提出工农联盟的设想,号召广大农民“向着能变的道路走去”。宣言还提倡把学生、妇女、军人、青年团员组织起来,共同革命。同年10月15日,杨匏安在《珠江评论》第三期发表了《无产阶级与民治主义》一文,他明确提出:“目前革命第一步,就是打倒封建特权。为增大革命势力起见,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都应联合作战。”杨匏安对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关系等问题做了初步探索。

杨匏安还突出宣传马克思主义核心思想。1922年3月到4月,杨匏安写了《马克斯主义浅说》,发表于《青年周刊》第4至第7号。这篇文章将近万字,杨匏安以白话文向广大青年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阶级斗争理论和政治经济学三个组成部分。

结合工作和斗争实际扩大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

结合青年人才培养工作继续宣传马克思主义。杨匏安入党入团以后,他所居住的杨家祠就成了党团组织经常活动的地方。他和堂叔杨章甫在这里办起了注音字母培训班,一来可以掩护党组织的秘密活动,二来可以利用讲课来进行革命宣传。宣传的内容主要包括“无产阶级”等,使青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逐步加深。1922年6月,陈炯明叛变孙中山,致使广东社会主义青年团受到严重打压。杨匏安在这种极端艰难的环境下,临危受命,积极巩固和发展广东党团组织,并于1923年5月成立广州团地委,杨匏安为候补执行委员。为了提高广大青年学生的政治思想觉悟,杨匏安在学生中提出了“为学生利益而斗争”的口号,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团组织开展的群众性活动。为此,杨匏安还与阮啸仙等人创建了青年团的外围组织即“新学生社”,通过参加学生活动来指导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和科学文化知识,极大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华南地区进一步传播,也为党和人民培养了大批青年优秀人才。

结合参与领导工人运动继续宣传马克思主义。基于《青年周刊》的宣言中对工人运动的正确认识,杨匏安很快便投入工人运动的工作中,用马克思主义教育工人大众,帮助他们建立工会组织,自觉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1923年,经同乡杨殷推荐,杨匏安先后担任粤汉铁路局广州分局编辑部主任和中共广九、粤汉铁路支部书记,负责编辑《铁路公报》等刊物。在此期间,他深入工人群众,了解群众疾苦,并结合工人实际开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在了解到工人情况后,他还和杨殷一起深入到广州郊区“十井兵工厂”,与工人罗珠、梁芳、郑煜、罗俊以及党员杨章甫、罗绮园等人,建立“十人团”的工人秘密组织。杨匏安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指出工人群众要想保障自身的利益,就得靠自己的团结斗争。为此,他十分关心如何培养铁路工人运动骨干、在工人中发展党员等问题,并同杨殷、潘兆銮等人从“十人团”中先后培养了梁功炽、李连、李甫、陈理、周祥等人加入党组织,建立了中共黄沙地段支部。担任党支部书记以后,杨匏安继续带领该路段的党员、青年团开展工人运动。

结合国共合作斗争继续扩大马克思主义宣传阵营。1923年秋,杨匏安“深入到国民党内部结合国共实际,宣传马克思主义,与同志们共同促进国共合作顺利进行”。随后,他接连被任命为国民党广东省党部常委兼组织部部长、国民党中央组织部秘书、代理组织部部长、中央委员等重要职务,主要负责国共统一战线工作。杨匏安在推进国共统一战线的同时,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一方面,他通过讲述国共统一战线的优势以及重要性,从思想上改变那些反对统一战线的人。另一方面,他在国民党内部,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扩大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阵营,不仅转变了部分国民党人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还不断吸收了具有进步思想的青年、工人等加入。

(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