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关于党要有铁的纪律论述的三重维度

2024-08-15 07:04:01 - 媒体滚动

转自:前线理论圈

Abstract

摘要

关于党要有铁的纪律的重要论述,是列宁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理论的重要内容。列宁在革命和建设时期,从三重维度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要有铁的纪律:铁的纪律是建立和巩固政权的根本条件,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保证,是搞好党自身建设的根本要求。回顾和梳理列宁关于党要有铁的纪律的论述,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把握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更好地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中,回顾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首创和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指导思想:把党建设成为“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

列宁关于党要有铁的纪律论述的三重维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列宁认为无产阶级之所以不可战胜,就是“因为它根据马克思主义原则形成的思想一致是用组织的物质统一来巩固的”。回顾和梳理列宁关于党要有铁的纪律的论述,对于我们进一步把握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加强党的纪律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启示和现实意义。

一、建立和巩固政权的根本条件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进入帝国主义与无产阶级革命时代。领导俄国人民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建立新政权的历史使命,落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肩上。沙皇俄国是帝国主义各种矛盾斗争的焦点,沙皇专制制度是欧洲和亚洲反动势力的最顽固的堡垒。这决定了要摧毁沙皇专制制度,无产阶级政党不但要有明确的斗争目标、英勇的献身精神,还要有铁的纪律。

因此,列宁深刻指出:“无产阶级实现无条件的集中和极严格的纪律,是战胜资产阶级的基本条件之一。”在严峻的斗争形势下,只有依靠严格纪律性和坚强组织性,才能战胜资产阶级,才能完成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列宁关于党要有铁的纪律论述的三重维度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论述了苏维埃俄国在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列宁认为,过渡时期在经济上是多种经济成分并存,这一时期小生产者占多数,小资产阶级的自发势力从四面八方向无产阶级袭来,涣散性、懦弱性、个人主义等弥漫并冲击着无产阶级革命队伍。因此,党必须而且只能实行高度的集中制和极严格的铁的纪律。

列宁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中,对于无产阶级专政时期党的领导作用和党的纪律的极端重要性作了重要论述。列宁特别指出:“否定政党和党的纪律,——这就是反对派得到的结果。而这就等于完全解除无产阶级的武装而有利于资产阶级。”

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保证

列宁明确指出,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需要铁的纪律。1920年,列宁在俄共(布)第九次代表大会上指出:“现在的任务是要把无产阶级所能集中的一切力量……都投到经济建设这一和平任务上去,都投到恢复被破坏了的生产这一任务上去。这里需要有铁一般的纪律,铁一般的组织,否则,我们不仅支持不了两年多,甚至连两个月也支持不了。”

列宁在这一时期还对劳动纪律问题作了充分的论述。他指出,在人类社会中有3种劳动纪律:

一是农奴制的社会劳动组织的“棍棒纪律”

二是资本主义的社会劳动组织的“饥饿纪律”

三是社会主义的社会劳动组织的“自觉的纪律”

列宁高度评价了“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认为这是一个在无产阶级掌握政权的落后国家里,无产阶级自觉对新的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组织和纪律的新探索,因而具有深远的世界历史意义。

列宁论述了社会主义建设为什么需要新的劳动纪律。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为建立和巩固社会主义,无产阶级政党要解决双重任务:一是要吸引和领导全体被剥削劳动群众去推翻资产阶级和彻底镇压它们的一切反抗。二是把全体被剥削劳动群众和小资产阶级所有阶层引上新的经济建设道路,引上建立新的社会联系、新的劳动纪律、新的劳动组织的道路。列宁认为“这第二个任务比第一个任务更困难”。

列宁关于党要有铁的纪律论述的三重维度

列宁还深刻分析了如何打破十月革命胜利后在苏维埃俄国存在的一个循环怪圈。由于经济基础落后,加上国内外阶级敌人的联合进攻,苏维埃俄国存在饥荒现象,必须提高劳动生产率。结果形成这样一个循环: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就得消除饥饿;要消除饥饿,又得提高劳动生产率。

那么,怎样才能打破这个循环怪圈呢?列宁指出,是“靠群众情绪的转变,靠一些集团的英勇首创精神来解决的,而首创精神在群众情绪转变的背景下往往起着决定的作用”。这里讲的首创精神包含“新的劳动纪律”,即铁的纪律。这一时期,苏维埃政权还制定和颁布了《劳动纪律条例》,规定各个企业要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实行奖惩制度等。

三、搞好党自身建设的根本要求

列宁创立的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理论包括要搞好党自身建设这一重要内容。“新型”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布尔什维克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二是布尔什维克党是根本区别于第二国际机会主义的政党。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全面论述了共产党的先进性。列宁认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应该是最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并为此进行了坚决斗争。

1903年,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列宁与马尔托夫发生了激烈争论。争论的焦点之一:究竟什么样的人可以成为先进的共产党的一员。列宁坚决主张建立一个统一集中的有严格组织性和纪律性的无产阶级政党,共产党员必须消除小组习气、组织上涣散和缺乏纪律性。马尔托夫则认为罢工者、示威者和同情党的人,都可以成为党员,不必履行入党手续,不必参加党的一个组织。这场斗争的实质是按照什么样的组织原则来建设党的问题,关系到党的先进性这个根本问题。

列宁明确指出,铁的纪律是由党的先进性决定的。

首先,铁的纪律是无产阶级宝贵品质的集中体现。在阶级社会中,政党的纪律是有阶级性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铁的纪律与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纪律是显著不同的:铁的纪律是一种平等的纪律,党内没有不受纪律约束的特殊党员,党内没有两种纪律;铁的纪律是一种自觉的纪律,是以党员自愿入党为前提,以说服教育为基础的;铁的纪律是一种民主的纪律,是在党内实行广泛民主基础上制定的。

其次,铁的纪律是党实现历史使命的重要保障。党的远大目标是通过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要完成党的这个历史使命,必须有铁的纪律作为基本保障。

再次,铁的纪律是党性的外在表现。党员是先进分子,应具有高度的党性修养,必须坚决服从党的纪律、维护党的利益。

列宁关于党要有铁的纪律论述的三重维度

列宁论述了铁的纪律是由党的民主集中制这个根本组织原则决定的。在马克思主义政党发展史上,列宁首先明确提出和论述了民主集中制,并且把民主集中制作为党的根本组织原则。

1906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四次代表大会根据列宁提议,首次把民主集中制原则写入党章。1919年3月,共产国际成立,民主集中制原则成为加入共产国际的根本要求。从这个根本组织原则出发,列宁十分强调纪律的作用,认为如果没有纪律、没有铁的纪律,别说民主集中制无法实行,甚至整个党都要失败。强调要从政治上看待这个问题,才能根治党内小组习气,使党成为一个具有铁的纪律的政党。

从历史上看,创建和巩固布尔什维克党的过程,就是从纪律上建党的过程,就是不断同小组习气、同无政府主义等思潮进行坚决斗争的过程。

列宁还论述了如何加强和维持党的铁的纪律。

第一,“是靠无产阶级先锋队的觉悟和它对革命的忠诚,是靠它的坚韧不拔、自我牺牲和英雄气概”。

第二,“是靠它善于同最广大的劳动群众……联系、接近,甚至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同他们打成一片”。这是指党的纪律的执行要靠群众来监督,同违反党的纪律现象作斗争要依靠群众。

第三,“是靠这个先锋队所实行的政治领导正确,靠它的政治战略和策略正确,而最广大的群众根据切身经验也确信其正确”。

总之,纪律是执行党的路线的保证。党的纪律要服从和服务于党的路线,以确保党的路线方针的执行。

作者:樊欣,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文章来源:《前线》杂志2024年第8期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责任编辑:王晓方

网络编辑:崔天琪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