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音乐为“音乐之城”培根铸魂
转自:哈尔滨日报
本报记者封娇
豪迈乐章,激情飞扬壮志酬。伴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的激昂旋律,“纪念郑律成诞辰110周年”系列活动近日在哈市成功举办。从传唱至今的《延安颂》,到新民歌作品典范《延水谣》,“军歌之父”用振奋人心的旋律,为哈尔滨这座“音乐之城”注入了奋进的节拍和铿锵的律动。
拥有中国第一支交响乐团的哈尔滨,不仅是西方音乐传入东方的窗口,也是红色音乐的重要传播之地,许多重要红色音乐作品的诞生都与这座城市息息相关。
“英特纳雄耐尔”之歌从这里唱响
哈尔滨是中国最先唱响《国际歌》的城市。1920年10月,瞿秋白赴苏联采访,因外阿穆尔铁路遭到破坏而滞留在哈尔滨。1920年11月7日,瞿秋白参加在哈尔滨举行的“十月革命”庆祝会,第一次听到《国际歌》。在散文集《饿乡纪程》里,瞿秋白感慨“我在哈尔滨闻到了共产党的空气”。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号召全民族团结起来武装抗战,保卫家园,将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这一号召极大地鼓舞了全民族的抗战士气。随着齐齐哈尔江桥保卫战和哈尔滨保卫战打响,东北各地涌现出多支由民众自发组成的东北义勇军,他们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表现出来的“不屈不挠、视死如归”的民族精神,为《义勇军进行曲》的诞生提供了现实素材。
1934年,在哈尔滨中共地下党的领导下,袁亚成等人创办哈尔滨口琴社,创作演奏的《大路歌》《沈阳月》等曲目,揭露并控诉了日军的残暴罪行,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在东北抗日联军西征过程中,李兆麟、于天放、陈雷等人创作的《露营之歌》,既是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写照,又极大地鼓舞了战士们的斗志。
新中国首部歌剧在这里诞生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大批延安艺术家来到哈尔滨,李鹰航创作了《中国共产党颂》、刘炽创作了《工人大合唱》。1946年6月,歌剧《白毛女》和《黄河大合唱》在哈尔滨公演。哈尔滨音乐博物馆馆长苗笛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1946年6月30日,延安艺术家在哈尔滨大光明电影院演出了歌剧《白毛女》和《黄河大合唱》。遭受日本侵略者铁蹄践踏14年,哈尔滨人的激情被点燃,应观众强烈要求,《黄河大合唱》在哈连续公演数场。”
延安艺术家来到哈尔滨后,剧作家吕朋、曲作家李劫夫在采风时被东北抗联14年艰苦卓绝的战斗历程深深震撼,创作出反映东北抗联真实战斗生活的歌剧《星星之火》。这是新中国成立后诞生的首部民族歌剧,1950年由鲁艺实验剧团在哈尔滨首演,其主题歌《革命人永远是年轻》传唱至今。
同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誓师大会上,志愿军战士们“保卫和平”“保卫祖国”“保卫家乡”的口号声惊天动地,从黑土地走出的志愿军指导员麻扶摇连夜写出了一首出征诗,随后被新华社记者报道,并在《人民日报》刊发。著名音乐家周巍峙看到这首诗后赞不绝口,仅用一个小时便完成了谱曲,歌曲迅速流传开来。1954年,这首歌被正式定名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王洛宾的音乐创作从这里起步
哈尔滨的红色音乐印迹离不开那些对这片土地有着深厚情感、创造了中国音乐历史的老一辈音乐家们。
1926年,13岁的王洛宾跟着二姐初次来到哈尔滨,便喜欢上了这座城市。在这里他与塞克、金剑啸、萧军等结识,塞克很快发现了王洛宾的音乐天赋,把自己的吉他送给了他,并教他如何弹奏。1929年,塞克邀请王洛宾为他创作的话剧《北归》作曲,“西部歌王”的处女作《离情别意》就此诞生,并与话剧一起在哈尔滨公演。王洛宾之子王海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父亲常说,哈尔滨为他打开了音乐的大门,让他走进了艺术殿堂。”
与王洛宾不同,抗日歌曲《松花江上》的创作者张寒晖虽然没有来过哈尔滨,但却在遥远的西安写出了这首传世之作。“九一八”事变后,张寒晖在西安街头耳闻目睹东北流亡难民悲痛的惨景,他以北方失去亲人的女性的哭诉为素材,谱写出《松花江上》的曲调,用东北难民对故乡、对亲人的思恋创作歌词,唱出了东北民众乃至全国人民的悲愤情怀,唤醒了民族之魂,点燃了中华大地的抗日烽火。
众多音乐名家在这里成长
在众多从哈尔滨走出的红色音乐家中,傅庚辰的作品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他创作的《雷锋》《地道战》《红星照我去战斗》等经典音乐作品深入人心。
1935年出生于双城的傅庚辰,在姐姐的引领下来到哈尔滨报考东北音乐工作团。当时的考官是从延安来到哈尔滨,后来曾创作过《我的祖国》《英雄赞歌》《让我们荡起双桨》等歌曲的革命音乐家刘炽。1948年11月,辽沈战役结束后,东北音乐工作团迁到沈阳,并成立了东北鲁迅文艺学院。傅庚辰说,当时他被分配在音乐系少年班,学习小提琴演奏。从此,在小提琴的陪伴下,傅庚辰开启了闪耀的音乐创作之路。在多次接受记者采访时,傅庚辰都激动地表示:“哈尔滨给了我音乐知识、音乐力量、音乐生活,我的音乐人生从哈尔滨起步。”
2020年8月,傅庚辰将伴随他70余年的小提琴捐献给哈尔滨市。这把小提琴曾陪伴傅庚辰在新中国艰难起步时奏响振奋精神的旋律,在祖国快速发展时奏出激越高昂的乐章。而今,这把陈列在哈尔滨音乐博物馆的小提琴,又用静静的“旋律”诉说着与“音乐之城”的难舍情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