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把握好民族工作的三个关键词
编者按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进一步发挥网评工作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汇聚力量的积极作用,推动全会精神在云岭大地深入人心、落地生根,8月9日起,云南网彩云网评将持续推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系列“海报+”新媒体评论产品,聚焦云南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的痛点、堵点,说创新举措、谈发展路径,为谱写好中国式现代化云南篇章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提供有力思想舆论支持。
彩云网评特约评论员 欧文辉
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向纵深发展是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云南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云南省委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的意见》明确,要增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向纵深发展。向纵深发展,关键在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实现“强基”、推动民族地区治理现代化以实现“善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实现“铸魂”。
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强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这个系统工程的基础性部分就是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民族团结与民族进步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团结是取得进步的生命线,共同进步又将促进和保障民族团结。当前,部分地区在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有时候会更多地注重“团结”,而忽视“进步”。因此,在推进建设向纵深发展中,特别是要着力在教育、科技、人才、营商环境、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改革取得新突破,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要完整准确贯彻新发展理念,始终坚持和贯彻“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基本观念。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3815”战略发展目标,一方面需要民族团结才能实现,另一方面,实现这个战略目标又将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向纵深发展。向纵深发展,特别是要注重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各民族共同进步,从而进一步推动民族团结领域的质量提升,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云南新篇章。
推动民族地区治理现代化,实现“善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制定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云南作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建设省份,要在法治化、治理现代化方面积极探索、走在前列。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角度看,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应该是治理现代化的示范区,“进步”是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方面面的。云南省出台了《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条例》等文件,深化民族地区各领域改革,不断健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各项体制机制,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向纵深发展。
民族团结,一方面依靠的是云南民族关系和谐的传统力量,云南省有民族团结的良好基础和传统;另一方面,要持续地实现民族团结,还得依靠民族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民族地区治理水平的高低,将会很大程度影响民族地区的民族团结与进步,因此,特别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做到统一和自治相结合、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形成高水平的治理能力,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进一步保障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向纵深发展。新时代民族地区治理现代化,要实现治理理念和治理路径的现代化,特别要推动智慧治理,充分运用数智化的理念、平台和方法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铸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文化是民族之魂,是发展之魂,云南民族文化源远流长、精彩纷呈,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向纵深发展提供了文化动力和精神保障。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中,文化的团结进步是其中一个重要维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贯穿云南各项工作始终的主线,是一个铸魂性工程。多民族如何团结,需要物质层面的基础,也需要文化层面的聚合,用什么聚合呢,最根本的就是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向纵深发展的过程中,特别是多民族文化共同深度融入云南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民族文化资源与经济社会资源的融合互促,才能更好地推动云南的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向纵深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到民族工作各个方面,守正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克难,系统协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不断“强基”、“善治”、“铸魂”,将云南建设成为全国高水平、深层次、现代化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系列评论:
彩云网评所登载的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欢迎关注彩云网评,投稿邮箱yncywp@163.com,稿费从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