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木总是神秘死亡?今天是全国生态日,看他们如何抽丝剥茧找真相

2024-08-15 18:17:03 - 媒体滚动

转自:上观新闻

树木总是神秘死亡?今天是全国生态日,看他们如何抽丝剥茧找真相

水源被污染,污染物是什么?林地被人为损害,怎么修复?土壤遭破坏,如何赔偿?要了解环境遭受损害的性质、范围和程度,要确定污染物的性质,要制定修复生态环境的措施或方案,都离不开环境损害司法鉴定人的专业支持。

今年8月15日,是第二个全国生态日。司法鉴定科学院环境损害司法鉴定人向我们讲述了最近经手的一个案例,看他们如何运用多学科知识,采用现场勘察、检测和实验模拟等方法,寻找“消失的树林”,并制定修复方案。

寻找“消失的树林”

去年,上海市某养护社在对一片林地进行养护的过程中发现,这片林地经常遭遇淹水,树木总是不明缘由的死亡。即便在林地改造后,复植的苗木依然成片死亡。公安机关认为,可能有人在这里非法倾倒渣土,并以土地复垦的名义掩饰其行为。

树木总是神秘死亡?今天是全国生态日,看他们如何抽丝剥茧找真相

“我们对倾倒的渣土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但没有发现重金属等污染指标超标,这不是‘毒土’。怎么对倾倒渣土行为定性,如何定损赔偿,一时陷入僵局。”鉴定人郭雪艳介绍,为了找到确凿的证据,他们突破了传统仅关注土壤化学污染指标的做法,转而从评估土壤的孔隙度、肥力以及生物群落等非常规指标着手。

在80余亩的林地中,他们挖掘了160多个深度在2米至7米的深坑,并爬进坑底,用小铲子一点一点地采集土壤样品,从下到上,一层一层观察记录土壤剖面颜色、质地及组成等有效信息。郭雪艳说:“通过对采集的土样进行分析,我们发现,虽然倾倒的渣土肉眼看起来很像普通土壤,但其入渗率完全不达标,属于‘无营养、不透气、无生命迹象’的僵尸土,这样的土壤无法保留水分,严重影响土壤微生物和动植物的正常活动,进而影响林地土壤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导致树木生长不良乃至死亡。”

树木总是神秘死亡?今天是全国生态日,看他们如何抽丝剥茧找真相

树木总是神秘死亡?今天是全国生态日,看他们如何抽丝剥茧找真相

这种“渣土围城”引发的环境损害案件在全国许多城市屡见不鲜,但因证据不足,常难以追究责任。然而,经过严谨的论证,他们给出的这份鉴定意见经得起质证,最终被办案单位采纳,使得非法倾倒渣土损害林地这一类隐蔽性极强的疑难复杂案件得以突破。

为受损的树木“定价”

这片受损的生态公益林占地约6万平方米,自2020年起由当地林业养护服务社管理,2021年由于台风导致部分树木死亡,去年在渣土回填过程中再次遭到毁坏。司法鉴定人需要量化生态环境损害程度、评估生态修复成本,并为该案的法律诉讼提供科学依据。

“确定基线是评估损害程度和修复目标的关键,即确定损害行为发生前林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水平。通过比对2021年的历史数据,我们确认了涉案林地的树木种类、规格、种植密度及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状况。”郭雪艳说,结合现场勘察,他们计算出因人为原因导致的树木损失达3000余株。

树木总是神秘死亡?今天是全国生态日,看他们如何抽丝剥茧找真相

除了评估直接损失,还需计算“期间损害”。郭雪艳解释道,不仅要计算涉案行为导致的树木损失,还要量化因树木损失导致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损害,即自生态环境损害行为发生到修复至基线水平期间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损失。

经过鉴定,他们得出结论,涉案林地因树木死亡导致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损害价值数十万元。由于涉案林地被倾倒不符合林地种植土壤要求的渣土,林地种植条件遭到严重毁坏,他们在鉴定报告中提供了两种修复方案,综合考虑修复规模、成本、时间和效果等因素,推荐对涉案渣土进行原地改良并重新种植树木的方案。

树木总是神秘死亡?今天是全国生态日,看他们如何抽丝剥茧找真相

“近年来,环境损害司法鉴定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种生态环境损害案件中,不论是水污染、空气污染、土壤污染,还是生态系统破坏,司法鉴定意见已成为法律裁决的重要依据。”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研究室主任马栋表示,希望通过实际案例,唤起更多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并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积极践行环保责任,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栏目主编:王海燕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