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发布2025财年Q1财报
战略投入见效。
8月15日,阿里巴巴发布2025财年Q1(2024年6月底止季度)财报,显示营收2432.36亿元,净利润为240.22亿元。
整体而言,这一季财报阿里正持续加大对用户体验投入,电商业务实现规模和市场份额的稳步增长;云业务、出海业务保持高速增长;本地生活业务大幅减亏。
最核心的电商板块,淘天集团商品交易总额(GMV)同比高个位数增长,购买人数、购买频次继续增长,订单量取得同比两位数增长。这意味着一系列改善用户体验策略,譬如今年618取消沿用多年的预售制,打通淘宝天猫优惠机制、升级88VIP会员权益等举措持续奏效。对“好货、好价、好服务”的加大投入,形成了明确的正循环效应。
淘宝加强了对核心人群资产的维护,针对88VIP用户提供退货包运费、积分换红包、618大额券等多轮权益升级,88VIP会员人数从上一季度3500万突破至本季度4200万。
今年4月,淘宝推出了一款新的AI驱动的全平台市场营销工具“全站推广”,改善产品与用户需求的匹配度,加强了流量与购买力的转化率。
在愈加激烈的电商大战中,阿里守住了市场份额。易观分析,今年618全周期,淘宝天猫的成交额同比增长12.0%,超过综合电商平台平均增幅;市场份额占主要电商平台成交额的49.5%,电商龙头地位优势扩大。
云业务方面,收入同比增长6%至265.49亿元,主要由公共云业务的双位数增长和AI相关产品的采用量提升所带动。AI相关产品收入持续录得三位数同比增长,阿里云季度经调整EBITA同比增长155%。使用阿里云AI平台(百炼)的付费用户数量环比增长超过200%。在刚刚过去的巴黎奥运会上,超过三分之二转播商使用阿里云在全球实时传输奥运直播信号,覆盖数十亿观众。
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AIDC)方面,收入同比增长32%至292.93亿元。主要由跨境业务增长,尤其是速卖通Choice业务带动。另有最新消息,Lazada在今年7月录得EBITA转正,实现盈利。
菜鸟业务方面,受跨境物流履约解决方案收入增长带动,菜鸟收入同比增长16%至268.11亿元。
本地生活服务方面,受益于高德和饿了么订单的增长,以及市场营销服务收入增长,本地生活集团收入同比增长12%至人民币162.29亿元,亏损同比收窄。
大文娱业务受演出赛事线上票务平台GMV及收入增长带动,收入同比增长4%至55.81亿元。
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执行官吴泳铭表示:“本季度业绩表明我们的战略奏效。我们专注于通过‘好货、好价、好服务’以提升用户体验,带动淘天集团稳定市场份额,业务重回增长轨道。云计算业务收入实现积极增长势头,这得益于公共云和人工智能相关产品的采用量提升,我们将持续投入以保持市场领先地位。”
据了解,淘宝天猫如今将业务优先级放在提升用户购买体验,从而推动用户的购买频次、推动GMV增长的过程中。初步的市场份额稳定之后,从这个季度开始,阿里针对提高利润率和商业化措施的进展会开始加速。
在财报后电话会议中,阿里方面透露,除了电商和云业务之外,阿里多个业务正在重新调整业务策略,着重提高商业化能力优先级。本季度这些业务能力明显改善,并预计后续几个季度将延续这种趋势,并评估大部分业务将在未来1~2年内实现盈亏平衡,贡献规模化盈利能力。
猛攻核心业务,提升多个业务效率和变现率,在持续加大对用户体验、AI技术的投入中,阿里正在找回正向增长的方向感。
以下为8月15日晚间的财报电话会内容,经编辑整理:
天下网商
关于GMV回升
Q:我们看到淘天集团的GMV(商品成交总额)增速迎头赶上了,与大盘增速重新匹配起来了,这一方面有什么样的因素在起作用?
A:我觉得是电商里面最基本的一些用户体验上的投资。对于我们来说,对淘宝、天猫这个平台而言,商品供给非常丰富,服务的消费者人群也非常复杂。所以对我们来说“好货、好价和好服务”是分层的、不同的。我们对于消费者会分成不同的需求层次。通过对于消费者需求的分层,去切分不同的商品供给,区分不同的服务体验,以及不同的商品供给,我们要用不同的产品形态或者不同的产品能力去满足不同的消费者。所以总体来说,你可以理解为最根本的还是“好商品、好价格、好服务”。
但是对淘宝来说,我们一定要针对不同的人提供这三个维度的不同体验,以及在这三个维度不同体验的背后,通过供应链的优化,去持续优化“好货、好价、好服务”。
Q:在退货率方面有没有遇到压力?
A:首先,整个中国电商行业的退货率都在上涨。那么我们的退货率在目前是还是略低于整个行业的平均水平的,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我们认为退货体验是消费者体验当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是留住消费者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当我们看到消费者的留存率、购买频次、购物体验的反馈,其实随着一些退货体验的提升,得到了改善,相对来说,我觉得这是一个健康的表现。我们也特别的观察到在MPS(消息推送服务)净推荐指数里面,我们平台上特别是中高端的用户,今年是持续向好的。这也是反映了,对于售后服务,包括退货的便利度的满意度提升。
Q:我提的问题是关于CMR(客户管理收入)和GMV(商品成交总额)两者之间的差距。本季度GMV的增速是达到了高单位数,但CMR与GMV之间的差额也是在高的单位数这样一个水平,这是否是我们以后看到的最高水位?
A:GMV和CMR之差,反映的是我们的takerate(变现率),我们GMV增速最快的一些业务恰恰是商业化率较低的业务。接下来几个季度,我们认为CMR的增速会和GMV的增速会匹配起来,takerate会趋于稳定,我们是一直投资于消费者的体验,提升购买频次,带动GMV增长。那么随着我们的市场份额趋于稳定以后,我们可以加快提高商业化。全站推广后期的到位,这也会加快我们CMR的一个增长。
天下网商
关于“全站推广”和未来利润率改善
Q:可不可以介绍现在和未来几个季度推出的一些新的软件、产品,会带来什么样的不同?
A:我觉得淘宝天猫现在的优先级是放在提升用户的购买体验,从而推动用户的购买频次,推动GMV增长的过程中。我们看到初步的市场份额稳定之后,在这个季度开始,我们针对提高利润率和商业化措施的一些项目进展会开始加速。
其实这里面有几个主要的因素。第一个因素是我们在很多新的产品形态,比如说直播、百亿补贴,像这类我们今年重点投入的新的产品形态上带来了很高的用户流量以及用户复购。但这些新的产品商业化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去推动的。这也是我们后面这个季度会逐渐推动的。第二个点,我们觉得还有重要的一个变化是广告产品“全站推广”逐渐开始加速。“全站推广”要运行良好,需要三方面的配合,也就是所有的淘宝端内的所有流量、用户端的流量渠道上进行一个比较有效的对接。第二点尤其是需要在广告主这一侧,要有足够的行业覆盖,这个产品可能需要是6个月以上的广告算法的优化和用户数据的优化,所以我们认为全站推广在我们4月份推出之后的6~12个月内能看到一些明显的效果和进展。
Q:管理层说,我们现在有亏损业务,预计在一两年之内实现盈亏持平。能不能分解来讲,不同业务比如说本地生活、AIDC等,这些业务大概在什么时间里可实现盈亏持平?
A:我们之前讲的意思是除了淘宝天猫、云、AIDC这些核心的业务之外,综合其他的业务,有一部分还是在亏损。接下来,它们会大幅提升效率,大力推动商业化,以此缩小亏损。大概在一两年之内,预计可以实现盈亏平衡。盈亏平衡以后,可以逐步为集团带来规模化的盈利贡献。
那么如何实现这一点?首先这些业务要进一步改善投资与经营效率,规模和效率的平衡非常重要;第二,你还要更多关注商业化率的问题,就是说它投资花钱同时也要提高效率,同时要提高商业化率,这样可以走向盈亏平衡,推动盈利。
刚才我提到两个例子,一个是本地生活,一个是Lazada。就本地生活而言,需要提高规模,提高订单量,同时要改善UE(用户体验),像饿了么就是典型的例子,它是一个全新的业务模式。现在要逐步的改善它的UE,高德里面的叫车服务,同样也需要提高它的UE。当规模、效率两方面都得到改善,以后这些公司,这些业务,我相信它是可以大幅降低它的亏损来走向正盈利。
Q:你们当前是如何思考现在海外竞争环境以及竞争环境的变化。我们在商家端和消费者端有什么优势有利于我们维护市场地位?我们注意到7月份Lazada开始是有盈利,那么AIDC(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是不是也差不多从这个时候可以开始盈利了?
A:首先我觉得阿里巴巴的海外业务由多个业务板块组成,我们可能跟很多其他公司单一的业务模式会有一些差异。我们在不同的市场有不同的品牌,也有很多本地的团队在运营这些平台。
另外我们也希望能够尽快地整合整个阿里集团的供给,尤其是来自中国的供给,也包括来自于淘宝的供给,也包括来自1688等平台的供给。
我觉得我们在很多市场还是有非常好的消费者、品牌,跟非常广泛的市场知名度。我们现在主要做的还是业务模式的升级跟转型。比如说二级创业公司,过去可能是一个相对效率较低,然后企业服务相对较弱的这样的一个商业模式,我们现在也在这个业务模式的转型过程中。
刚刚你也提到了Lazada的盈利,7月份我们是第一次实现了盈利,后面我们还是会根据市场的情况去调整。我们希望能够保持这个市场份额,同时持续优化盈利水平。速卖通Choice还在一个相对早期阶段,它的业务模式在转型过程中,还处在一个投资期,我们也在持续地优化。
Q:当下市场会给云业务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A:我们实际上看到的大部分的企业,尤其在我们云上的客户而言,他们今年在新的AI方面需求的预算,比去年扩大了不少。因为对大部分基于数字化的企业来说,这个需求是必须投入的,所有的行业都在用AI来提升本身行业的产品能力或者产品效率的过程中。我们看到,对数字化非常依赖的行业和企业,对这方面的投入总体上是不会降低的。所以我们看到这方面的需求还是非常明显,而且也没有下降的趋势,这是一个非常新的行业趋势。
Q:看到AI方面的资本开支翻了一番还多,就本财年剩下的时间,这是不是一个合理的收入运行率,还是必须是这样子下去的?在AI方面什么时候会开始带来真正的投资回报,或者说在哪些领域当中,我们已经开始看到有这种萌芽呢?
A:我们在后面几个季度关于AI项目投资,会延续现在这个节奏。因为我们现在看到客户的需求非常旺盛,客户对于AI的我们的产品在训练、推理以及像通义千问的这样API调用这方面的需求都在快速增长。
只要我们的服务器上架,基本上这些服务器就会满载地被客户使用。所以实际上,这些开发者投入在最近的几个季度之内,我们都会看到他们的投资回报率是非常可观的。现在基本上大部分的算力,我们在一开始上架之后就会产生收入,而且基本上满负荷地开始产生收入。
我们大幅提高了投入,那是因为我们清楚地看到市场对这一方面有非常强劲的、积压着的需求。所以接下来几个季度,我们还是会继续持续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