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美国大地上看中国制造

2024-08-15 08:08:20 - 新浪财经头条

来源:华商韬略毕亚军

走在美国大地上看中国制造

聊下近两年几次到美国后对中国制造的一点感想。具体说是两大点:

一是中国制造真的是强。

在国内时常看各种文章讲中国制造的强,美国制造的各种难搞,到美国实地看了以后的感受是:美国制造比这些文章讲的还要难搞。

主要还是劳动力和产业链配套问题。

美国长期靠研发和品牌赚取更高附加值,并且把制造产能转移,我把它看成是靠脑袋吃饭,这让它站到了研发和品牌的顶端并且可以卡别国脖子,但感觉一路走到今天,它在整个产业链条上也就脑袋还灵:脖子以下都锈掉了,或者说只能靠别人了。

还有个不一定对的直观印象,不只工业制造的链条能力,包括高科技行业,美国人似乎也都只干最削尖脑袋的那部分了,其上下游与周边产业配套已比较拉稀。比如,在硅谷,苹果、谷歌、英伟达总部,相互间隔也就十来分钟车程,但这十来分钟车程内甚至更广区域,好像也就这几大公司了,跟中国科技大厂及其所在地∽浩浩荡荡比,堪称空旷,甚至荒凉。

这可能也是美国对中国科技突破特别恐惧继而拼命打压的原因。站在他的立场看,如果它的这个优势被突破,可能是灾难级的影响,就像我们的制造业被人干废一样,是灾难级的。

这几年时常看到文章说中国制造的产品在美国少见了,或被它国制造大量替代了,这也不是事实。

中国制造在美国依然是广泛而基础的存在。比如,我专门留意了一下前些年就在美国市场表现不错的两个中国电视机品牌海信、TCL,在很多卖场它们依然是仅存的四五个品牌之一,在不少卖场还是C位。美国大小商场,Madeinchina也依然随处可见,线上的就更不用讲。这次到多个企业参观后想买点纪念品,翻开一看,好多都是Madeinchina。

这次还有个经历,让我进一步感受到中国制造,中国产品和服务的强大。

对于习惯了处处有信号的中国同胞来说,在美国远离城市的很多地方,手机信号是个问题。因为在国内常常感受到苹果手机信号不如国产手机的情况,所以联想说到了美国会不会是苹果手机信号会更好,然后还专门带上了在国内已基本不用的苹果手机。

到了地方才发现,即便是在美国,苹果手机也不如国产手机的信号好。还有一个惊喜的是,高德导航在美国也一样好用。在优胜美地国家公园,当装有googlemaps的苹果手机信号彻底失灵,有信号的vivo、OPPO因为下不了所以也没googlemaps,我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打开了高德导航,结果是,我擦,牛啊,居然跟国内一样好用,拐弯处还是林志玲嗲得起鸡皮疙瘩的:“转角才能遇到爱哦”。

当时那个内心,真是发自内心,为中国产品和服务感到骄傲。所以,还非常激动地用OPPO拍了张vivo上开高德导航的照片,有种中国产品在美国大地完胜美国产品的自豪感。

不光是硬件产品,包括一些软件产品和平台服务也都很强,而且有了服务世界的能力,这也是最近这两年在国外的一个明显感受。比如这次好几个景点、餐厅,包括停车场,都是在小红书搜到了及时有用的信息。

总结起来就是,除了少数还被卡脖子的核心高科技之外,中国产业能力和产品,都已经是或者说可以做到世界顶级的。这是第一个强烈的感受。

第二个强烈的感受是,中国产品真的不能再自相残杀,低价内卷,继续这么贱下去了。我们已经有了一流的制造能力与品质,有了制造一流产品乃至服务的基础,应该向上卷,向高处卷,集中力量去挑战更高价值的产品和市场,而不是继续当世界的廉价工厂,做世界的廉价工人。

中国制造强大的另一边,中国产品包括中国品牌在诸如美国这样的市场所获得的价格与价值力依然堪称可怜。中国产品在众多品类都已占到全球的大份额市场,但却只能获得堪称可怜的利润,其关键就在于此。

以海信、TCL为例,目前两个品牌都已经成了美国仅存的四五个电视品牌之一,且品牌力和价格力都得了大的提升。比如海信,据其官方信息,它超过500美元单价也就是越过高端线的产品已越来越多了,但相比三星、LG,其电视产品依然要廉价不少。

以65寸LED为例,我在几大卖场看到的海信、TCL售价均为399美元,而三星、LG都差不多是499美元,可不要小看这便宜100美元啊。

电视已经不是什么高科技产品,中国品牌的技术和品质也并不落后,在很多方面甚至还创新引领的市场,为什么还要比别人便宜那么多?

除了本身起步晚,品牌力等原因,我觉游还有很重要一个原因是,受了中国制造长期以来的整体的低价甚至廉价形象的拖累。说难听点就是:

如果中国制造总是低价内卷,给人以廉价印象,即便有一些品牌想跳脱出来而且做出最好的产品,它也会被整个低价内卷的形象拖累,卖不到合理的价格,进而也拖累其整体进击。

从这个意义上讲,虽然拼多多最近投诉我的账号侵了它的权,我也依然认为,应该对这几年在海外尤其美国市场大杀四方的拼多多海外版temu保持特别特别特别的警惕:它固然是帮很多中国产品走向了海外市场,但其走向的方式值得反思。我与好几位美国朋友交流,问他们对此的印象,关键词都是:中国产品,超级廉价。

这样的中国产品印象被持续建立、放大,它对中国制造向高附加值进阶的影响,可能也是灾难性的。甚至可以说这类廉价有多成功,廉价用户心智影响有多广多深,它把中国制造的整体形象锁在低端低价也就有多深多广;它可能让自己和跟着它的一些产业链赢得一时,也可能让中国制造再输一世:向高质量挑战发展的一世。

总的来说的一个感觉是,现在的确是中国制造非常关键的一个时刻了:一方面是我们的制造力与产业基础的强大包括产能的巨大,让我们已经有基础向上卷,向高处卷,走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一方面是全球对制造业的重新考量和争夺,让中国制造面临更多压力与竞争,甚至产能过剩的压力,进而也产生空间和机会,让一些商业资本趁火打劫:靠拉着中国制造向下卷,向低卷获得成功进而获利,也让中国制造继续卷在低价路径之上。

如此之下,向上卷还是向下卷,往高处卷,还是往低处卷,也是:

功过在当下,利弊在长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