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培育200家百亿规模消费品知名品牌
9月14日,工信部举行“新时代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系列第七场“推动消费品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新闻发布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推动消费品工业优化升级、扩大中高端产品供给等方面工作情况,并答记者问。
相关负责人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消费品工业规模和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消费品工业规上企业数量增加23.7%,达到17.2万家,占全国工业38.5%;工业增加值占全国工业比重达到27.9%,营业收入、行业利润十年来分别增长35%和64.5%;规上企业从业人数约2700万。我国百亿规模消费品企业有150家,轻工、纺织出口额占全球30%以上。
消费品品质满意度和品牌认可度稳步提高,消费品工业领域智能制造、绿色制造、“互联网+”协同制造取得积极进展,个性化定制模式广泛推广。
党的十八大以来,医药工业发展基础更加坚实,产业创新取得新突破,供应保障能力明显提升。下一步,工信部将加快推进医药创新成果产业化,到2025年,创新产品新增销售占到全行业营业收入增量的30%以上;开展医药产业链强链补链行动,支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展协同攻关;并支持建设20家以上数字化转型示范工厂,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医药制造技术融合。
培育200家百亿元规模消费品知名品牌
工信部将从哪些方面推动消费品更好满足市场需求?对于证券时报记者的提问,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何亚琼回应称,消费品工业是我国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增加值、行业利润、出口交货值占全部工业1/4左右,企业数、从业人数占全部工业近四成。
何亚琼指出,下一步,工信部将加快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战略,不断提升消费品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持续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夯实扩大内需战略供给基础,推动实现我国工业经济平稳增长。
一是以产品创新引领消费升级。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围绕健康、医疗、养老、育幼、家居等民生需求,促进产品迭代更新、引领消费升级。同时,大力发展“互联网+消费品”,发展个性化定制和柔性生产,推动供需高效对接和精准交付,培育形成一批新品、精品、名品,不断满足消费者多层次、个性化、高品质消费需求。
二是以数字化变革助力品质升级。在服装家纺、家电家居、食品医药等行业,以数字化改造推动企业提质增效,加快建设质量追溯体系,强化智慧供应链管理,实现产业链协同发展。并推广应用300个典型企业案例,加快培育200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着力拓展100个新型消费场景。
三是以优质品牌驱动竞争力升级。通过打造知名品牌、培育新锐精品、塑造区域品牌,创建300家“三品”战略示范城市,培育200家百亿元规模知名品牌,提升我国优质企业核心竞争力。充分挖掘中国文化、民族特色、中华老字号等传统文化基因,提升区域品牌影响力和产品附加值,扩大富有文化内涵消费品供给。
引导国内医药企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在被问及工信部将如何进一步推动我国医药工业加快发展时,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周健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医药工业发展基础更加坚实,产业创新取得新突破,供应保障能力明显提升。2021年,医药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比重为4.1%;实现营业收入3.4万亿元,营业收入较2012年增长80.8%。
周健强调,下一步,工信部将与相关部门加强协作,加快落实《“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加快推进创新成果产业化,推动企业与科研机构、高校、医疗机构合作,发挥行业协会桥梁纽带作用,建设跨领域、高水平的技术攻关平台和产业化成果推广应用平台。并支持建设一批高水平示范项目,促进各类资源要素向创新产品产业化聚集,到2025年,创新产品新增销售占到全行业营业收入增量的30%以上。
二是切实增强产业链稳定性和竞争力,开展医药产业链强链补链行动,支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展协同攻关。鼓励企业开发应用先进制造技术和装备,持续提升关键核心竞争力。
三是持续提高医药工业制造水平,针对药品全生命周期重点环节,在“十四五”期间,总结推广50个以上数字化应用典型场景,支持建设20家以上数字化转型示范工厂,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医药制造技术融合,提升生产质量控制水平。建设一批高标准原料药集中生产基地,推动企业实施生产过程绿色低碳化改造,实现医药工业绿色发展。
四是打造国际竞争新优势,吸引全球医药创新要素向国内聚集,鼓励国外企业在华设立研发中心和创新药生产基地。同时,引导国内企业通过合作开发、技术许可等方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高校院所开展合作,以更高水平进入国际市场。
在2022服贸会期间举办的首届卫生健康与工业科技创新服务大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江平曾表示,医药工业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基础,关系国计民生、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
“要推动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确保卫生健康与工业科技创新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王江平强调,针对国内尚未满足的临床用药需求,加大投入力度,紧盯新靶点、新机制药物开展研发布局和产业化。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国际癌症研究院院长詹启敏也表示,中国健康事业发展进入最佳历史机遇期,生物医药科技的重大成果,是当之无愧的“国之重器”。他指出,现代医学发展对科技进步的依赖性增强,生命组学技术、创新药物、疫苗和抗体等前沿科技支撑医学不断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