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邓志军:以“诚”作笔写人生

2023-09-15 15:24:30 - 媒体滚动

人物| 邓志军:以“诚”作笔写人生

他,30多年来不欠国家一分钱税款、不欠员工一分钱薪酬、不欠合作伙伴一分钱账款、不欠银行一分钱本息,没有一条失信违法记录、没有一份违约合同;他,出资建立了中原诚信学院,经历一波三折依旧信守承诺,筹建全国诚信博物馆。30余年来,邓志军打造了一个诚信企业,创建了一个诚信社区,引领了一座城市的诚信风尚,在中原大地树起了一座诚信丰碑。

——题记

“大家可以看一下,这个就是‘一言九鼎’的鼎,它告诉我们,做人说话要讲诚信。”4月29日,河南省新乡市凤泉区中原诚信博物馆又迎来了一批游客,一位精神矍铄、声音洪亮的讲解员正指着展厅中摆放着的展品,绘声绘色地讲解。

这位讲解员就是中原诚信博物馆馆长邓志军。4月30日晚,中宣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2022年“诚信之星”,邓志军名列其中。

“我是践行诚信的受益者,更要做倡导诚信的推动者。‘诚信之星’的荣誉是对我践行诚信、传播诚信的最大鼓励。”61岁的邓志军如是说。

以“诚”立业

恪守初心报桑梓

1989年,邓志军响应国家号召,带领一众乡亲下海创业,创办了防腐保温公司。由于把产品当人品、把信誉当生命,他的企业很快在防腐保温领域干得风生水起,先后研发出5项防腐保温技术,其中一项技术填补了我国防腐设备领域的空白。他承揽10多个项目,有8项工程获得国家、省级优质工程。

“诚信是企业的生命。讲诚信可能会吃点小亏,但坚守诚信企业一定能做大做强。”在创办企业之初,邓志军就坚持依法经营、诚信经营的理念,以“诚城”为企业命名,立志把企业打造成为诚信品牌和城市名片。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邓志军始终秉承诚信第一、品质至上的经营思路,与工人同吃同住,对客户、对工友承诺的事从不食言,他这种扎实肯干、诚实守信的工作作风感染了身边的同事们甚至是工地附近的居民,他先后开发完成的项目赢得监管部门、群众和同行业的一致好评!他说:“企业要扩大经营长期发展,只要诚实守信,敢于担当,不管做什么生意,就没有干不成、做不好的!”

邓志军介绍,诚城集团每年在招录新员工时,首先考察的就是员工的个人征信,新员工入职培训的第一课就是诚信教育。“每周一早晨全体员工都要进行诚信宣誓,每年3月16日是公司的‘诚信教育日’,每年年底公司还会进行诚信标兵评选,我们用多种形式厚植企业诚信文化,在潜移默化中,把诚信精神深深融入到企业文化和员工内心。”

在邓志军看来,诚信比金子都重,即便是当企业经营受挫时,邓志军也不曾改变他的信念。2008年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不期而至,很多企业相继倒闭,邓志军的企业也出现了经营困难的问题。正当大家心里七上八下时,邓志军向员工作出承诺:“不裁员、不降薪、不欠工资,再难也不会拖欠大家一分血汗钱!”在年底工资结算时,财务方面出现了很大的缺口,他抵押了个人的两套房产,又向朋友借了100万元,给每位员工足额发了工资和奖金。

当年开发的项目,也没有因为市场行情不好而降低工程质量,他说:“老百姓一辈子省吃俭用买房不容易,我们所建的房子要让居民群众买的放心、住的舒心。”一位负责安装空调的工作人员还表示,只要一听说是诚城集团开发的房子,我们总要因为墙体坚实多收100元的墙体打孔费。

正是凭借这样的诚信理念,让邓志军和全体员工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安然度过金融危机。他常说,办企业跟做人一样,诚信最重要,即使砸锅卖铁、搭上全部身家,也要做到不欠账、遵约定、守规矩。

2010年5月18日,新乡市启动豫北最大的棚户区改造项目,邓志军的企业凭借良好信誉,经过市、区、镇、村4级的考察,被乔谢村城中村改造项目评审委员会投票确定为建设企业。针对当时城中村拆迁改造中发生的种种问题,他坚持“现场量房宽让利于民,回迁补偿让利于民,宁可企业吃亏,绝不让老百姓受屈”的原则,要求公司上下“给乔谢村民盖房子,要象给自己家盖房子一样,规格要高、质量要好,拆迁房当作商品房来建设,宁愿多花钱也要让农民住上好房子。”

在拆迁改建过程中,他始终坚持安全第一、质量至上、诚信立身,处处维护村民利益,实现了文明拆迁、和谐改建,做到了让政府放心,让乔谢村民满意。在施工过程上,邓志军对工程每一个部位、每一道工序都严格把关,绝不允许偷工减料,一旦发现不合格工序坚决推倒重来。他所用的建筑材料都是国内一线品牌、高于行业标准,远远超出合同规定,整个项目因提高材料标准,超出预算1000多万元。

2012年7月,乔谢新村举行交房仪式,邓志军在现场放上一个“诚信锤”,村民可以拿着大锤去验房。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他说:“很多业主拿着大锤对墙体、柱子用力敲打,最后都只留下一个白点。”当时,新华社等多家媒体以《抡起大锤来验房》为题对邓志军及诚城集团进行宣传报道。乔谢新村村民更是敲锣打鼓地给邓志军送上写有“和谐拆迁守诚信,品质优良村民乐”的锦旗,称赞诚城集团建设的房子是用“心”盖起来的,用“情”浇灌出来的,一砖一瓦都饱含了诚信和良心,还把量房的尺子称为“良心尺”。乔谢村改造的成功实践成为全国样板案例,被国家住建部称为“乔谢现象”,并向全国推广。

邓志军始终把诚信当信仰,把承诺当生命。他经常说,企业就应当诚信经营、诚实纳税,个人的钱不能欠,国家的钱更不能欠,这是公民义务,也是社会责任。正是凭借这股执拗劲儿,邓志军把一个小公司发展成为颇有名气的综合性企业,30多年做到“四个不欠”“两个没有”:不欠国家1分钱税款、不欠员工1分钱薪酬、不欠合作伙伴1分钱账款、不欠银行1分钱本息,没有1条失信违法记录、没有1份违约合同记录。

以“诚”相许

投身社区惠群众

绿树水边合,夕阳楼外斜。置身于新乡市红旗区诚城社区,很难想象,几年前这里还是管理涣散、垃圾成堆的城中村。

2013年8月,邓志军从商人“华丽转身”成为了社区党委书记。那一年,他按照党委、政府决策,参与创建了全省首家由“党委主导、企业参与、居民自治”的新型城市社区——诚城社区,并被上级党委任命为社区党委书记。“这既是信任,更是重托。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必须干好。”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为服务好居民群众,他毅然放下经营了20多年的企业,全身心做起专职社区工作者,并主动放弃薪酬,不领国家一分钱工资。

对于这个决定,邓志军的同事和家人都觉得社区书记职务小、责任大,是个出力不讨好的苦差事。但是邓志军却认为,社区是城市的基点,能把诚信的种子植根到每一个社区居民的心中,善莫大焉。

诚城社区面积3平方公里,辖4所本科院校、600余家商业门店、15个居民小区、18万余人。怎样才能将如此大的社区建成群众热爱的美好家园?邓志军又拿出了“诚信”金钥匙,“经营企业要讲诚信,服务群众更要重诚信,只要以诚相待,我们的工作一定能做到群众心里,让群众过得更舒心。”

他从我做起、率先垂范,提出了“诚信服务、服务诚信”的理念,将集团3500平方米的办公楼重新装修后无偿移交社区使用,为居民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他在社区搭建了红色教育基地,开设了社区核心价值观大讲堂、社区老年大学,经常邀请全国道德模范、中国好人、高校学者到社区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诚信教育和家庭伦理教育。每年组织开展“诚信在我心中”主题活动,开展“文明诚信家庭”评选,在社区形成了诚实守信、文明礼貌、团结友善、乐善好施的“诚城文化”浓厚氛围。同时,他还带领社区“两委”成员不断探索创新社区治理新路,全面推行党建引领下的“红色物业”服务机制,让居民得实惠、真受益。

在邓志军身体力行和积极倡导下,“诚城文化”系列主题活动在社区深入人心,“从我做起、诚信看我”成为诚城社区每个居民的行动自觉。社区成立了诚信志愿服务队,多年来一直坚持组织开展“诚信故事宣传”“诚信服务认领”等主题活动,先后吸引3万多名社区志愿者参与诚信服务活动,涌现出守店退款的“诚信理发哥”、百里寻失主的“拾金不昧好居民”、捐款不留名的“爱心阿姨”等好人代表,先后荣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全国先进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等称号,成为居民群众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截至目前,诚城社区共有30多个家庭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和省市文明家庭,3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称号及提名奖,社区还获得了“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等60多项荣誉。

从入住到服务,从服务到回访,从投诉到回复,每个细节邓志军都尽可能地想居民之所想,急居民之所急,推出贴近民心民意的服务内容,他协调诚城物业公司及有关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体经营者在小区开设公益性、微利性商业服务,对与居民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网点实行零租金或减免租金等优惠政策,涉及面积约7000平方米,免收年租金200多万元。

除此之外,邓志军还把家安在自己建的小区里,常和居民拉拉家常、说说知心话,每逢重大节日,他就带领社区开展党员“连民心、听民声、解民忧”结对帮扶活动,为社区的老党员、老军人、空巢老人、残疾人等困难群体送去慰问物资。据不完全统计,他先后为希望小学、失学儿童、贫困大学生、困难职工、抗震救灾捐助资金3000余万元。

他深信,以诚为本、以信立业是立身之本,心系群众才能枝繁叶茂。诚实守信、规范经营,承担责任,回报社会,这就是他的“诚城模式”。

以“诚”化人

建馆立信重传承

“一个人讲诚信不算啥,带动更多人讲诚信,社会才能有更大进步。”如何让“诚信”美德成为更多人的共识,邓志军的心里一直有一个更加大胆的想法——他要建一座诚信博物馆。“社会需要诚信,社会呼唤诚信,我应该去办这件事。”

认准的事儿就一定要干,这是邓志军对自己的承诺。2018年11月,邓志军投资5000多万元,启动了中原诚信博物馆建设,他带领团队先后五次拜访专家、学者,并召开论证会,同时走出新乡探访全国各地专业博物馆,最终确定了建馆方案并选址筹建。

既然是“博物”馆,就需要有大量的实物来支撑。邓志军和博物馆实物征集小组成员历时半年,远赴河北、安徽、江西等地,寻找购买诚信实物。最终,一座纵贯古今诚信文化的博物馆顺利建成。

然而就在馆厅装修完毕准备布展时,一个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因为南水北调工程建设需要,诚信博物馆不得不被拆除。邓志军毅然选择了配合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一夜间,装修精美的3000余平方米的博物馆化为乌有……中原诚信博物馆副馆长孔庆国回忆道,“拆除的时候,可以说是咱企业的员工很多都掉泪了。”

“拆了还建吗?”当时很多人产生了疑问和猜测。“说过的话就要算数,建馆不能半途而废!”邓志军掷地有声。重新寻找馆址,重新找人设计,重新进行室内装饰,诚信博物馆再次动工兴建。

2021年7月,一座全新的诚信博物馆再次落成。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一次更大的打击即将来临!就在博物馆即将开馆之际,一场特大暴雨,把博物馆变成了一片汪洋。

“我们建诚信博物馆,又不是为了挣钱,而是公益性的,咋就这么难?”伤心、难过、无奈,各种不可名状的情绪涌上心头,倾注了巨大心血和情感的诚信博物馆遭遇各种意外,这让邓志军的情绪一度跌入谷底。

“别建了!千万不能再建了!”“博物馆是公益的,不能挣钱,你尽心了,不建也罢。”那时,反对的声音更多了。对此,邓志军却依旧坚定地说:“只有把博物馆建成,才算没有丢掉诚信!”

“不建这个博物馆,等于我们说过的话没有兑现,我没有办法给朋友、社会一个回答。”一个坚守诚信的人,在为自己所弘扬的诚信社会风尚义无反顾的前行时,他一定不会轻易屈服。很快,邓志军又开启了三建博物馆的征程。又是投入巨额资金,又是同样劳心劳力的付出。2022年3月,中原诚信博物馆终于试运行。

行动是最有力的感召。邓志军三建博物馆的故事传开后,很多人慕名而来,把一件件珍贵的历史信物捐送到诚信博物馆——80多岁的李秋泉老人,骑着三轮车穿过半个城市为博物馆捐赠几十幅老照片;市民马利敏带着孙子来捐赠剪纸作品和诚信实物,他说,一定要把诚信精神传承给下一代……中原诚信博物馆建成的一年多来,已累计接待15000多位参观者,越来越多的人慕名而来接受心灵的洗礼。

如今的中原诚信博物馆,一件件实物讲述着一个个诚信故事,也吸引了诸多干部群众前来参观,探寻中华民族诚信文化的历史根脉,领悟“信用中国”建设的动人故事。“能让更多的人到诚信博物馆看到一件诚信实物,记住一个诚信人物,熟悉一个诚信故事,做一个讲诚信、守信用的人,就值了!”看到很多的人到博物馆参观、学习,邓志军的心里感到前所未有的满足、踏实……

(本文刊于《中国信用》杂志2023年第5期)

人物| 邓志军:以“诚”作笔写人生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