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艺术创新致敬科技创新

2024-09-15 15:01:10 - 北京晚报

用艺术创新致敬科技创新

王润

1964年10月16日,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这朵直冲云霄的“蘑菇云”震惊世界,成为中国科技腾飞的重要标志。如何将这筚路蓝缕开创辉煌的伟大历程和奇迹背后“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功勋科学家用芭蕾舞的形式表现在舞台上?苏州芭蕾舞团排演的芭蕾舞剧《壮丽的云》,以艺术创新致敬科技创新,开创芭蕾舞科技题材之先河,其创意性与想象力令人赞叹不已。

无论是反西格玛负超子的发现,还是“九次运算”破解外国专家数据迷墙,现实当中的科学家们每天的科研工作枯燥单调重复,而且专业性很强。如何用抽象的芭蕾语汇艺术性地表现种种科研攻关场景,成为该剧一大看点。主创编导创意性地将科学家们遇到的各种无形的科研困难具象化拟人化,只见群舞演员们以奇特的造型,魔性的舞蹈,在变幻莫测的光影中营造出刺激紧张的氛围。扮演科学家的演员们则在其中辗转反侧、艰难求索,刻苦攻关,拨开迷雾。重复乏味的科研攻关、佶屈聱牙的科技名词,都生动形象地活化为芭蕾舞台上的戏剧冲突和丰富有趣的舞蹈场面,令人目不暇接。

尤其是“九次运算”场景,在科研条件薄弱的环境下,中国科学家们用算盘算出了别国用电子计算机才能算出的数据,甚至指出了别国的数据错误,整个“算盘舞”场景激情澎湃,令人印象深刻。极具科技感的舞美灯光设计和极具视听冲击力的音乐和多媒体效果,更是强化了整体氛围感,无论是遮天蔽日的风沙暴,还是惊心动魄的核武研发,都给人极强的震撼感。

和场面宏大、波澜壮阔的集体科研场面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表现科学家为了大国只能舍弃小家,和妻子之间不舍离别、互相思念的缠绵之舞,突出了英雄有血有肉有情有爱的一面。舞蹈语汇则融合了芭蕾舞、现代舞、民族舞等不同舞种,并尤为突显其独有的“江南芭蕾”特色。独具匠心的“雨帘舞”“苏绣舞”将姑苏女子的柔情缱绻展现得淋漓尽致,也让这部作品既有大国之情,又有小家之爱,兼具磅礴大气和细腻温柔的情感表达。

最后的原子弹爆炸场景,更是将整个演出推向了高潮,不仅用炫目的多媒体营造出了强烈的效果,更用舞蹈演员们绚丽的服装和激情的舞蹈,将这伟大壮丽的时刻渲染得淋漓尽致。

这样一部已经将肢体表达和舞美视觉充分发挥到极致的作品,开头的独白和结尾的歌词显得有些画蛇添足,因为演员们的表演已经完全超越了语言。剧中唯一值得保留的画外音,应该就是爆炸时的倒数。可以考虑那个时候没有背景音乐,一切安静,反而会更突出紧张刺激的氛围。而且剧中已经多次出现表达二人情感的双人舞,所以原子弹爆炸之后的最后一段双人舞也有些重复。不如直接在恢弘壮丽的爆破之舞之后就出现致敬英雄的场景,节奏更紧凑,观众的情感也更延续。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