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四普” 50余处不可移动文物 一展7200年“沈蕴”

2024-10-25 05:00:11 - 媒体滚动

转自:沈阳晚报

全国“四普” 50余处不可移动文物 一展7200年“沈蕴”

全国“四普” 50余处不可移动文物 一展7200年“沈蕴”

全国“四普” 50余处不可移动文物 一展7200年“沈蕴”

全国“四普” 50余处不可移动文物 一展7200年“沈蕴”

普查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50余处,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和近现代建筑等类型,文物标本包括磨制石器、细石器、夹砂红陶片、灰陶片、布纹瓦、黑釉瓷片和青花瓷片……10月24日,由辽宁省文物局、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主办,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承办的“沈阳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阶段性成果展示活动暨2024年沈阳公众考古活动季(第2季)”启动仪式举行。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记者了解到,此次活动旨在对沈阳文物保护与传承工作的现场检阅,也是推动“四普”纵深攻坚、动员社会公众广泛参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

“四普”成果

涵盖新石器时代至近现代

沈阳文化底蕴颇深,曾出土距今7200年的陶器,成为重要考古依据。昨日,恰逢“沈阳考古成果图片展”和“沈阳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阶段性成果展”举行,与会人员体验了考古模拟活动。在“沈阳考古成果图片展”上,记者看到,考古队员以沈阳考古成果为切入点,讲述了沈阳各时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面貌;在“沈阳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阶段性成果展”上,普查队员介绍了沈阳市“四普”工作的阶段性新发现、新成果和新收获。在“陶器制作”“辽三彩纹样绘制”和“植物考古浮选”三项模拟体验活动中,参与人员通过亲身实践,不仅感受到了古代制陶和手工绘制纹饰的乐趣,还领略了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付永平告诉记者,此次活动首次公开展示了沈阳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阶段性成果。“截至目前,共普查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五十余处,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和近现代建筑等类型,时代涵盖新石器、青铜、辽金、明清直至近现代,采集到各类文物标本,包括磨制石器、细石器、夹砂红陶片、灰陶片、布纹瓦、黑釉瓷片和青花瓷片等,可以说,这些文物见证了沈阳悠久的历史变迁,为进一步挖掘历史资源、梳理文化脉络、深入考古研究提供了有力实证。”

考古活动季 70余场/次活动精彩登场

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丛丽莉表示,自2014年起,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便在省内率先开展公众考古工作,这一创新举措已经历十年探索与实践,如今沈阳公众考古的舞台愈发宽广,形式日益丰富,与社会公众的联系也愈发紧密。“在活动理念上,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实现了从解答考古问题,到展示考古发现、阐释地域历史,再到解读沈阳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升华;在活动形式上,从单向输出式展示逐渐演变为双向互动式操作,再到如今的沉浸式体验;在活动场地上,考古现场、野外遗址与文博场馆实现了有机融合;在活动时间上,也从单次活动拓展到了持续性的活动季。”

丛丽莉透露,今年的沈阳公众考古活动季(第2季)系列活动包括9个单元,共计70余场/次,旨在让广大公众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零距离体验考古的魅力,感受深厚的文化内涵,以更多元的手段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进一步推动考古热起来、文物活起来、文化强起来。

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主任记者 怀烨 主任摄影记者 常晟罡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