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智与桑杰加绘就新时代“雪域美景”

2024-10-25 10:35:14 - 媒体滚动

转自:消费日报网

本报记者贾淘文□钱靖

唐卡作为藏族独特的绘画形式,有着上千年的历史,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历经数百年岁月的洗礼而不褪色,被称之为藏族的“百科全书”。

在今年5月,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主办的2024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上,来自青海的热贡唐卡非遗技艺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曲智与桑杰加两位非遗工匠,在展会现场向广大观众和业内专家学者进行了精湛的唐卡绘制技艺演示,将雪域高原独特的非遗技艺,展示给广大观众。青海唐卡非遗技艺在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上的精彩亮相,不仅是一次非遗技艺的展示,更是一次传统文化的传承,为非遗技艺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现场观众通过观摩曲智和桑杰加两位的现场作画,感受到了非遗工匠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和不懈追求的工匠精神,激发他们对传统工艺美术的热爱与尊重。

曲智与桑杰加绘就新时代“雪域美景”

桑杰加是一位年轻的唐卡艺术家,他创作的作品构图饱满、线条流畅、色彩绚丽、造型生动。在博览会现场,桑杰加一边现场创作,一边向观众介绍唐卡艺术的魅力,“唐卡的每一个画面都是有生命的,每一次创作都是画师与故事里的人物进行了一场穿越千年的对话,只有完全找到这种心灵上的契合点,才能画出一幅可以传世的好作品。画唐卡即是画自己的内心,这个创作的过程也是对画师心灵的洗涤。从绷布、打磨、瞄像、打底稿,到磨颜料、磨金、上色、染色、勾线、描金、开眼,每一幅精美唐卡作品的诞生,都是需要经过画师长时间酝酿与构思后,才能精心绘制。绘制一幅唐卡作品的时间短则数月,长则几年,整个创作过程都在不断考验着画师的耐心与虔诚。”

多年来,桑杰加为继承和发扬唐卡艺术付出了巨大的心血,他用青春和汗水在传承、创新、发扬青海唐卡艺术的路上不断前行。为了更好地传承好这门技艺,桑杰加积极响应国家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的号召,秉持“掌握一门技能,实现全家脱贫”的理念,开设唐卡扶贫车间,以培训带动生产力,把“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让非遗文化真正活起来,切实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为地区脱贫致富工作的开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内在动力。

展会现场,桑杰加对记者说:“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为青海唐卡艺术的展示和推广带来了新的渠道和机会,我十分珍惜此次参展的机会,希望通过这个大平台,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我们的唐卡艺术。衷心地感谢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为我们少数民族地区工艺美术事业提供的大力支持,我将把此次参展的心得和体会转化为创作的动力,明年一定带来更好的作品奉献给广大观众。”

曲智与桑杰加绘就新时代“雪域美景”

青海热贡唐卡典型代表性传承人曲智,在2024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上,用自创的凸金技艺,展示和传承着热贡唐卡的精髓。曲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唐卡画风繁复华丽、色彩鲜艳、笔法细腻,要经过绷布、涂胶、打磨、打底线、勾色、描金等多道工序。在展会现场做技艺展示的这幅作品,我已经绘制了一年,但距离绘制完成还需要近一年时间。唐卡是一门‘慢’的艺术,以勾线工序中最关键的‘开眉眼’为例,作品中的人物每只眼睛要画500多笔,如果是比较复杂的人物造型,绘制一只眼睛则要多达1000多笔。”

曲智向记者介绍,创作纷繁复杂且细致入微的唐卡作品,对画笔的要求也十分高。画师所用的画笔都由自己特制,一般材质的画笔选用中年瘦马的鬃毛,稍好一些的画笔则要用猫脖子至脊背的毛,最好的画笔要取黄鼠狼的耳毫和尾毫,其弹性和吸水度极佳。这些自己制作的画笔比普通的毛笔要细得多,最细的笔头只有几根毫毛。此外,绘制唐卡的涂料也很有讲究,需要采用朱砂、珊瑚、绿松、黄金、珍珠、蓝靛石、孔雀石、高岭土、蓝铜矿等天然矿物质研磨而成,用这样的颜料绘制出的唐卡可以历经数百年保持色彩不褪、艳丽如初。

曲智说:“我认为,传承既是对历史和传统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开拓。为了有效弘扬热贡唐卡技艺,我创办了同仁市热贡龙树画苑,积极培养热贡唐卡艺人,同时为同仁及周边地区的文物古迹免费作画,并捐赠了优秀唐卡作品给各大博物馆向公众展出。”

谈及参加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的感受,曲智激动地表示,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为广大工艺美术的从业者和传承人搭建了绝佳的展示平台,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为青海唐卡艺术的传播与发展提供了大力的支持。我十分珍惜此次参展的机会,在技艺展示的同时,还积极与同行进行交流,学习到了更多非遗传承的宝贵经验,这也给我未来的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带来了前进的动力。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