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浙江省政协委员胡真舫:融合发展是贸易提质突破口,外贸企业正在复合化发展

2024-01-25 19:43:00 - 21世纪经济报道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柳宁馨 杭州报道

外贸大省浙江正处于贸易结构优化的关键期。2023年,浙江外贸规模和增速稳住了,根据杭州海关公布数据,2023年浙江外贸进出口总值4.90万亿元,同比增长4.6%。

在保稳基础上,浙江外贸如何继续提质?“目前浙江货物贸易规模大,出口占全国份额达到15%,但服务贸易占全国份额只有8%左右,未来要把服务贸易、数字贸易做强,更需要融合发展。”浙江省政协委员、省商务厅副厅长胡真舫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

专访浙江省政协委员胡真舫:融合发展是贸易提质突破口,外贸企业正在复合化发展

日前,2024年浙江“两会”开幕,胡真舫带去了有关在浙江自贸试验区探索国际绿色电力证书交易试点的提案,思路源于她在调研中了解到的企业实际问题——对于浙江中小外贸企业,能否在“家门口”为他们提供国际化绿色电力证书交易服务?

2024年刚开始,浙江省商务厅开展了主题走访调研活动,胡真舫带队去了宁波、舟山,也围绕全省数字贸易示范区主题重点调研了萧山和余杭,观察企业的新变化,获得一些新思路。

采访当天,胡真舫带来了自己新整理的一份思路清单,结合了1月走访的收获,列出近15家企业反馈的具体问题和创新经验。胡真舫告诉21记者,当前,浙江的外贸企业正在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融合发展特征越来越明显,核心还是科技创新带来的技术能力。未来,浙江的企业要用好先发优势“走出去”,与海外企业“扭抱”在一起,形成互利共赢的局面。政府层面的工作要关注高质量发展,数字领域的制度型开放是浙江商务部门下一步的工作重点之一。

企业加快制造业、服务业融合

《21世纪》:此次参加浙江“两会”,可以介绍一下你带来的提案重点吗?

胡真舫:近期,我在走访调研中了解到,部分企业对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交易有需求,而国内绿证交易的发展水平与国际通行做法还有一定差距,尤其在交易实践和交易标准方面。

2023年10月1日,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法规正式进入三年过渡阶段,未来会越来越规范。国际绿证交易能够帮助企业降低产品碳成本,帮助企业应对未来的“碳关税”问题,尤其对量大面广的中小外贸企业十分适用。

因此,我想提议省市有关部门对探索绿证应用和实际交易的发展路径开展深入合作研究,学习国内外成功的经验与案例,通过浙江自贸试验区的平台和企业开展相关探索,努力推动国际化的绿证交易在浙江落地。

《21世纪》:2024年刚开始,浙江商务厅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活动,你去了哪些调研点,对工作有哪些启发?

胡真舫:近期我带队前往了舟山、杭州、宁波等地市开展调研服务,走访了岱山、萧山、余杭、慈溪、余姚等地,调研了刚入选的省级数字贸易示范区以及服务贸易、数字贸易领域的代表性企业。

我发现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浙江企业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我刚参加工作时就在萧山经开区实习过,当时开发区里主要是传统纺织和机械类企业。现在有了不少变化,不少传统企业在开发区里越办越大、越办越好,而一批偏高科技,以技术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正在成为新生动能。

二是外贸企业正稳步走上复合化发展的道路。这次调研中,我发现不少的企业已经从原有单一地提供货物向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融合方向发展,从按图生产的OEM到自己作图的ODM、再到自主品牌、自主设计,从产业链条的一个节点逐步地往上下游发展、加大覆盖面。

例如,一家为春晚提供舞台系统服务的企业,从舞台设备提供商转型升级为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一家全球过滤膜领域头部企业从提纯过滤这样一个小方向开始,业务领域逐渐覆盖到集成电路制造链中的全部流程。

《21世纪》:内外贸一体化方面,你关注到哪些新变化?

胡真舫:我在调研中了解到,传统企业做外贸遇到一些瓶颈。以浙江小家电产业带为代表,部分产业带上的外贸企业仍然在做贴牌产品,没有掌握品牌、渠道,加工利润被压得很低。由外贸转到内贸也有一定挑战,以前习惯做外贸的企业,现在转做内贸要懂电商、直播,还要打通各种市场渠道,面临的困难不小。

但我们也听到很多企业反映,内外贸一体化是一家优秀企业成为世界一流企业必须要经历的过程。比如,一家生产吹风机的浙江企业从最早给意大利高端品牌做贴牌加工,现在开始做自己的品牌。这样的企业就已经找到自己的道路,聚集细分领域,通过科技赋能、技术创新提升产品质量品质,再加上打造自主品牌,企业既增强了核心竞争力,又更加游刃有余地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之间切换。

再比如,很多互联网平台企业、科技企业也在积极“出海”,核心是技术能力。杭州未来科技城很多企业由海外归国人才创办,天然带有国际化基因,能充分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只有市场竞争带动技术能力的提升,才会有服务贸易、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这是给我们带来思路启发。

我们也发现,在制造型民营跨国公司加快全球布局的过程中,一批头部的服务型企业也在加快“走出去”,共同助力浙江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和产业链供应链协同能力的提升。

支持企业参加高质量专业展会

《21世纪》:你觉得浙江外贸在中国外贸中处于怎样的位置,又需要突出怎样的转型?

胡真舫:浙江外贸有几个最突出的特色:一是创新动力足,二是企业活力强,三是政企配合默契。浙江民营外贸企业较多,具有灵敏的市场嗅觉,2023年我们也深入开展“千团万企”拓市场增订单行动,帮助企业积极拓展市场。

当然也要看到,浙江在产业支撑、资源要素禀赋等方面依然相对薄弱,外贸高质量发展面临压力,未来要加快结构转型。一是加快品牌转型,提升外贸品牌知名度,二是加快渠道升级,支持国际营销体系建设项目、省级海外仓发展,三是推动绿色低碳转型,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先行先试,四是积极扩大进口,尤其是扩大先进技术、重要设备、关键零部件进口。

《21世纪》:去年,浙江“千团万企”增订单的成效和收获如何?2024年,浙江省商务厅在鼓励企业参展方面有哪些计划?

胡真舫:2023年,浙江一共组织推动全省2861个团组、1.82万家次企业赴境外参展洽谈,达成意向订单近1900亿元。

2024年,我们将开展新一轮“千团万企拓市场增订单”行动,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境内外重点展会,同时,进一步强化外贸金融体系支持,为出海团组配备金融顾问,帮助企业融资、接单。

我认为推动企业“走出去”参展仍然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引导企业关注一些代表高质量发展领域的新兴展会,例如日本人工智能展、巴塞罗那全球智慧城市大会等。我们既支持企业参展,又更注重引导他们往一些高质量展会方向发展。

推进数字领域的制度型开放

《21世纪》:日前,全国商务工作会议提出,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2024年,浙江自贸试验区在推进制度型开放方面有哪些重点方向?

胡真舫:2023年6月,我们出台了《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行动方案(2023—2027年)》,并推动片区及区块围绕特色定位出台新一轮提升行动方案,形成省市区联动的提升体系。我们还不断提升重大改革破题能力,对标DEPA制定浙江版制度型开放举措,也加快落地新一批重大改革试点。

2024年,浙江自贸试验区将主要从三个重点方向深化制度型开放工作。一是完善顶层设计,加快《关于推动浙江自贸试验区制度型开放若干意见》的出台和落地执行。

二是强化国家战略指引,结合浙江省情实际,在推动货物贸易创新发展、推进服务贸易自由便利、便利商务人员临时入境、促进数字贸易健康发展、加大优化营商环境力度等方面做好探索工作。

三是紧抓重点领域,通过具体项目场景推动数据领域制度型开放,继续加强对杭州数据交易所(杭交所)、大宗易行(Tradego)以及电子口岸等国际合作项目的落地与推进,特别是在单一窗口互联互通、数据跨境流动等前沿领域加大探索力度。

《21世纪》:第三届数贸会将于2024年9月25日—29日举办,今年的数贸会工作筹办进展如何,将有哪些新的亮点?

胡真舫:在第二届数贸会结束后,我们就已启动下一届的筹办工作,第三届数贸会将于今年9月25日—29日举办,我们正在研究完善第三届数贸会总体方案,相关筹办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

第三届数贸会相比前两届规模大幅提升,办展办会专业化水平更高,我们将更加精准聚焦数字贸易产业链细分领域,优化布局展览展示内容,将拟设立若干特色数字产业馆,设置丝路电商等主题的研讨会以及若干产业对接会。

(作者:柳宁馨编辑:周上祺)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