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我本是高山》上映,张桂梅为什么感动中国?

2023-11-25 15:31:06 - 媒体滚动

转自:全国妇联女性之声

根据“七一勋章”获得者、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张桂梅事迹改编的电影《我本是高山》于11月24日正式上映。

电影《我本是高山》上映,张桂梅为什么感动中国?

《我本是高山》由郑大圣、杨瑾执导,海清等主演,讲述了坚毅执着的张校长为山区教育事业倾注心血,带领一群大山里的女孩发愤图强,用知识改变命运,实现人生理想的故事。

据介绍,在影片筹备阶段,主创团队曾前往云南实地探访,并跟随张桂梅校长深入大山之中展开家访,由此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影片着重展现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建校初期的往事,用动人的故事呈现主人公不忘初心使命的坚定信仰,折射教育的力量。

《我本是高山》既有诸多实力演员参演,也选用了部分云南当地女学生本色出演。主创团队力图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一幅鲜活生动的奋斗群像,向观众传递自立自强、乐观向上的价值观念。

此前,影片已先后举办了北京首映礼、超前点映和部分城市路演等活动。11月19日,主创团队特别回到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邀请张桂梅校长及全体女高师生参加电影《我本是高山》特别观影礼。

2021年,中国妇女报评论《张桂梅为什么感动中国》荣获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今天让我们再一次重温——

女报评论:张桂梅为什么感动中国

有些人的光芒,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在茫茫滇西深度贫困山区,半生坎坷半生奉献的张桂梅,用瘦弱的身体扛起1800名大山女娃的人生希望。“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在63岁的年纪,张桂梅那些足以“感动中国”的诺言和行动,仍在继续。

能够抗衡时间、改写命运的,唯有执着信念。大山之中,扭转女孩因受教育程度低而形成的自身成长和代际恶性循环,并非易事:这不仅是对教育资源的考验,更是一场对陈旧观念的“宣战”。并且,突破习惯禁锢,光靠激情和热情显然还远远不够。

11万公里家访路,走进1300多名学生家,把累计超百万元的全部奖金和大部分工资捐出……与张桂梅有关的每一个数字,都在诉说着“膝下无儿女,桃李遍天下”的奉献精神,印刻下“教育改变女孩命运”的执着信念。

平等地接受教育、平等地参与竞争、从容地圆梦人生,一份锲而不舍、坚定不移、无私奉献的执着信念,就这样润物无声地滋养着大山女娃,让“女孩子读书,可以改变三代人”的信仰翻越重重大山,照进现实。

深深打动和激励人心的,还有“在苦难中开花”的巾帼力量。在痛失亲人、身患重疾的绝望和打击之中,在引起非议、受到质疑的误解中,张桂梅“雨水冲不垮,大风刮不倒”,展现出新时代女性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强。

而更为恒久的意义是,张桂梅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女孩们“女性自强才能自立”,也以这样的精神传递着“每一位妇女都有人生出彩和梦想成真的机会”的价值理念,并塑造了更多在自立自强中树立自尊自信的“她们”。

命运打不倒心中有光的人。张桂梅近日获授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称号后,一波“致敬体”在网络上“刷屏”,流着泪看完张桂梅事迹的网友们,读懂了大爱无声和百折不挠。

大山里的“教育奇迹”,是一种坚持到底的奇迹,更是一种百折不挠的奇迹。面对种种心酸、考验,甚至难以逾越的难关,如果没有冲破乌云和阻碍的坚定不移,又怎能让阳光照亮女孩们的心房?如何让她们在美好的人生之路上行稳致远?

读懂一份直抵人心的感动,心中就会播撒向上向善的种子。那束来自云南大山深处的希望之光,那颗来自“教师妈妈”的教育初心,那些来自大山女娃的蝶变人生,都会将生生不息的奋进力量传递下去。

来源/新华社、中国妇女报

评论作者/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评论员韩亚聪

编辑/陶寅生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