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生”栏目分享会举行 阿来发出“灵魂之问”:人,可不可以有一种非功利的爱?

2023-11-25 18:36:06 - 四川在线

四川在线记者肖姗姗文/图

攀行在雪山之间,仰望苍穹,俯身凝视花草生灵……这是著名作家阿来的行走日常。在靠近那些植物时,阿来感受到万物生的美丽与坚韧,他认为:“大自然就是一场生命奇迹,人只是众多奇迹中的一个奇迹。”

11月25日下午,雨滴与露水硕大,生命的图谱宽广——阿来“万物生”栏目分享会在阿来书房举行。阿来与《收获》杂志主编、编辑家、作家程永新,植物学家、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印开蒲一道,从“万物生”栏目的文字出发,漫游高原雪山,目之所及有花草林木,表达着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人性的瞻望。

“万物生”栏目分享会举行 阿来发出“灵魂之问”:人,可不可以有一种非功利的爱?

“万物生”,是中国文学第一刊《收获》杂志与著名作家阿来共同策划和开启的一个专栏。从2005年起,阿来以游记形式,展现中国西北高地多姿多彩的山川河流、万物生灵和深厚独特的人文景观,已发表《再访米仓山三记》《莫格德哇行记》《四姑娘山行记》《扎谿卡记》《蔷薇科的两个春天》《大凉山中访杜鹃》《炉霍记》《稻城亚丁行记》8篇散文。阿来用灵动细致的笔触,深情地记录下自由顽强地生活在高原雪域上的无处不在的动植物,从米仓山到贡嘎山,从金沙江到卓玛拉措,万类霜天竞自由,勃发出令人敬仰的生命礼赞。

本次分享会,是《收获》杂志最新策划推出的品牌系列活动“收获首发”在成都的第一场活动。该活动以《收获》杂志首发的优秀作家作品为核心,邀请中国当代一线作家和相关专家举办形式多样的文学活动,集聚中国文学最佳原创精品,推举中国文坛最新顶流作品。

程永新回忆了“万物生”专栏的由来。“在一次文学活动上,我与阿来闲聊,他给我分享了手机里拍下的数千张植物的照片。我很震惊,就激动地给他说,你帮我们写散文吧。”程永新说那时候还不敢奢望有专栏,但他觉得这样的文字是特别有意义的,研究人与自然的那种关系,对人类是有启迪的,“后来我们又讨论了专栏的题目,我们觉得'万物生'特别好,有阳光,有雨露,让你感觉到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是美好的,这种美好就源于我们对自然的探究,对动植物的慈悲与善心,阿来是有价值观、自然观、世界观的作家。”程永新从阿来的写作中看到那种贯穿着对自然敬畏的信仰,人性关怀,甚至为阿来在《稻城亚丁行记》中的一段话潸然泪下……“我读到了一种境界,一种情怀,一种高度。都说阿来最厉害的是小说,但同样厉害的还有他的散文、他的非虚构。”

“万物生”栏目分享会举行 阿来发出“灵魂之问”:人,可不可以有一种非功利的爱?

谈及自己应下《收获》写“万物生”专栏的邀约,阿来直言他的初心就是“热爱自然,拥抱生命”。“我常常在进一步思考,我们人类与万物的关系,我去到高山和高原,去探望那些植物,跟它们建立起互相感言的关系。”阿来说,他爬了那么多座山,看了那么多植物,也向植物学家、地理学家学习了很多专业知识,他感到自己进入了一个非常丰富美丽的生命世界,“所以跟永新谈起来时,他说,他希望我用英国博物学的那样一种腔调写出来,因为在英美文学中,有非常强大的生态写作,或者说自然写作,就是关心周围的世界,写鸟、树、云……”

答应了,就动笔。阿来感谢程永新帮他下定了决心,去做这样的写作。“有这样的爱好很多年,却举棋不定。”提及交的第一篇稿,《再访米仓山三记》,阿来回忆,当时刚好去了大巴山,发现当地人对米仓山的认知并不完整,“他们就知道红叶,红叶就十几天的光景,我说,难道别的季节米仓山就不美吗?绿叶初生的时候,不美吗?初夏百花盛放,不美吗?红叶落尽,大雪纷飞的时候,不美吗?更何况,米仓山还是蜀道穿行的地方,那种人文遗址随处可见,不美吗?所以我写了这样一篇,我要拨开重重迷雾,让更多人看到米仓山本质。”

正是在这样的写作中,阿来展现了他在地理学、植物学、动物学等方面的博学,发起“自然文学”的全新审美实践。“写植物,你得清楚它长在什么地方,长在土地上,那么要写清楚植物的生长环境,又牵涉另外的知识,就是地质学。然后高山垂直,下面是亚热带,中间是温带,上面是寒带,这又牵涉到气候学……每一次写作都帮我推开了一扇知识的大门。”阿来直言,曾经有人问他为什么疯狂地学习这些,他的回答是:“人,可不可以有一种非功利的爱?”

“万物生”栏目分享会举行 阿来发出“灵魂之问”:人,可不可以有一种非功利的爱?

当天,阿来的“忘年交”、80多岁的印开蒲也在现场分享了很多植物学知识和他与阿来的交往故事。阿来亲切地称他为“一位年轻的80后”。两人因一次会议结缘,之后又参加过很多次植物考察活动。分享会现场,阿来不断地介绍着印开蒲金光闪闪的履历:重新发现了极危物种五小叶槭、“鸽子花”珙桐、康定木兰,最早提出建议保护九寨沟和稻城……而对于比自己小20多岁的阿来,印开蒲也是佩服不已。他直言:“我在看了他写的《成都物候记》之后,非常惊讶,一个作家竟然会这么了解植物学,让我这个在成都生活了60多年并一直在从事植物研究的人感到惭愧!”之后,印开蒲先后阅读了阿来的《水杉,一种树的故事》《河上柏影》《蘑菇圈》等文章和书籍,从而给出了一个极高评价,“作家中的植物学家”,而这样的称号,至今在文学圈流传。

“美国有位作家有一句话:我看到一朵小花匪夷所思的结构时,我就回头望向蓝天。”阿来坚信,不只是人与人互为环境,还有动物们植物们构成的那个自然环境,它们也与人互为环境。正如分享会的主题“雨滴与露水硕大,生命的图谱宽广”,这是阿来的诗,也是他对深爱的自然界的告白。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