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网络暴力治理 共建清朗网络空间

2024-11-25 07:38:43 - 检察日报

加强网络暴力治理 共建清朗网络空间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淮剧团一级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淮剧代表性传承人、江苏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陈澄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当今是互联网盛行的时代,网络在给人们带来许多便利的同时,也随之出现了网络暴力的问题,对当事人甚至是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造成了严重损害。近年来,网络暴力案件引发社会普遍关注,如影响力较大的“刘学州被网暴自杀案”“杭州女子取快递被造谣案”“粉色头发女孩遭遇网暴自杀案”等。网络暴力作为网络空间滋生蔓延的严重失范行为,扰乱了网络秩序,破坏了网络生态,严重影响了社会公众安全感,社会各界对网络暴力治理的呼声甚高。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我在履职过程中,也时刻关注清朗网络生态的构筑,我提出的“加强对运营商虚拟号、黑卡的整治和打击,加强网络平台实名注册管理”的建议获最高检回函,并在2022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中体现。今年8月1日,多部门联合制定的《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正式施行。该规定首次明确界定“网络暴力”定义,系统构建了网络暴力信息治理的主要制度。为进一步加强网络暴力治理,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我建议:

第一,增强网民守法意识,主动远离网络暴力。广大互联网用户应增强尊法守法意识,认识到发布网络暴力信息是违法行为。互联网用户应树立“文明互动、理性表达”的基本判断尺度,充分认识到网络暴力对他人造成的多重伤害,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口出恶言,主动远离网络暴力。成年用户应监督和关注家庭成员中未成年人的网络使用情况,培养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远离网络暴力伤害。

第二,强化网络平台责任,加强网络实名管理。网络平台作为信息服务提供者,对协助治理网络暴力信息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平台应系统建立完善网络暴力信息治理机制,涵盖健全账号管理机制,健全信息发布审核、监测、预警机制,健全举报救助机制,健全网络暴力信息应急处置机制。尤其要重点关注网络用户账号管理,需严格落实真实身份信息认证、账号信息核验等管理制度。对发现互联网用户注册、发布信息违反互联网管理相关规定的,应当依法依规采取警示提醒、限期改正、限制账号功能、暂停使用、关闭账号、禁止重新注册等处置措施,保存有关记录并及时向网信等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第三,健全公共治理体系,形成良好网络生态。检察机关应加强与公安机关、法院联动配合,强化协同治理,引导及时、规范、全面侦查取证、查清事实,在证据标准、程序适用上强化沟通,增强打击合力。在依法办理涉网络暴力相关案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滋生网络暴力发生的根源,就整治网络黑灰产业链、提高移动互联网监管执法能力、加大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力度等维度制发高质量检察建议,促进网络暴力的多元共治,不断健全长效治理机制,从源头上减少网络暴力的发生。

互联网时代,亿万中国网民都在网络空间中记录生活、展示自我,每个人都接触网络、依赖网络,都可能成为网络暴力的受害者。在互联网上划定道德红线、责任底线,维护公序良俗,引导网民自律自重固然重要,但要强有力地打击治理网络暴力。引导网民回归理性、依靠法治治理乱象,这才是对症的良方。

(整理:本报记者管莹 通讯员周心怡 汤伟伟)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