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金流量表相对来说更可信呢?
为什么上市公司现金流量表相对来说更可信呢?
一、现金流量表的造假成本高。上市公司如果试图通过签订虚假购销合同来虚增利润,不涉及现金流的话,操作相对简单,只需通过应收账款挂账即可完成。但一旦想粉饰现金流量表,就需要真实的资金流动,这通常意味着需要找到愿意配合的企业,并可能支付高额的资金占用费。这样的操作不仅复杂,而且成本高昂,因此,企业在考虑造假时,往往会因为成本和风险的考量而放弃。
二、现金流量表造假的难度和风险高。现金流量表记录了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流出情况,反映了企业的真实资金流动情况。与利润表相比,现金流量表更难以被操纵,因为它直接涉及到企业的银行账户和资金流动,而这些信息通常是公开透明的,具有可追踪性,假账真做的交易相对容易验证,因此造假的难度和风险高。
上述的二点已经说明了现金流量表的造假成本、造假难度、造假风险都高,但并不是就能够杜绝现金流量表造假,有些企业为了谋取更大的利益,可能会铤而走险。
在财务造假的初级阶段,通常通过虚假凭证伪造应收账款来虚增收入和利润,但这种模式下收入并未转化为现金流入,导致收现比低、应收账款周转率下降。为了应对审计水平和监管力度的提升,企业开始采用更为复杂的手段进行粉饰。也就是假账真做,利用真实的现金流进行配合。
通过粉饰现金流量表进行假账真做,可谓之为财务造假的高级阶段。具体来说,企业会在现金流量表中展现与虚增利润规模相匹配的经营净现金流入,并在资产负债表中形成相应的货币资金,以掩饰经营利润与现金流背离的问题。然而,这些虚增的利润不会产生真实的货币资金,因此企业只能通过债务或股权融资获得所需的粉饰资金。
企业在没有新增股权融资的情况下,虚假的经营净现金流入基本依赖于债务融资,其利息支出成为对应的粉饰成本。企业通过“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将举债筹得的货币资金流向体外,同时在资产负债表中形成虚假的固定资产、长期股权投资等资产来对应虚增的所有者权益。货币资金在体外循环一圈后,通过“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流回体内,形成账面货币资金或其他真实资产。
三、现金流量表缺少会计判断的空间:现金流量表直接反映了企业的现金流状况,这是企业运营的直接结果,不像利润表那样可能受到会计估计和判断的影响。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尽管现金流量表的可信度相对较高,但并不意味着它完全不能造假。以下是一些可能的造假手段:
1、现金流分类的操纵:企业可能通过将投资活动或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重新分类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来夸大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2、时间差异的利用:企业可能通过延迟支付或提前收款来临时改善现金流量,这种操作虽然短期内可能有效,但长期来看可能会被识破。
3、关联方交易:通过与关联方的交易来操纵现金流量,例如,通过关联方的虚假销售来增加现金流量。
4、非经常性交易:通过一次性的大额交易来临时提高现金流量,如出售资产或债务重组。
尽管存在这些潜在的造假手段,但由于现金流量表的直接性和可验证性,这些操作的难度和成本相对较高,因此现金流量表通常被认为是财务报表中较为可信的部分。然而,投资者和分析师仍需保持警惕,对现金流量表进行仔细分析,以识别任何异常或可疑的现金流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