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湖南:守护农业“芯片”
原标题: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湖南:守护农业“芯片”
来源:新华社
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种子被誉为农业的“芯片”。它们不仅是农作物生长的起点,更是粮食安全的基石。
这是11月23日在长沙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拍摄的稻种标本。新华社记者陈思汗摄
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是国内领先的种业科研基地,这里汇聚了众多农业科技专家,致力于生物育种的技术创新。中心自主研发的100余款液相育种芯片应用于种质资源和育种材料的鉴定评估、重要性状基因的挖掘鉴定等场景,打破了对进口固相芯片的长期依赖。
华智生物分子育种技术智创中心研究员郭铭凯介绍,“上游提取的DNA交到我们这里以后,我们会用这一套高通量的仪器去检测这里面每一个DNA对应植株的碱基型。”
11月23日,在华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检测检验实验室,工作人员在进行水稻全基因组建库实验。新华社记者阮周围摄
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在全国首创“2+8”矩阵式研发架构,形成以关键共性技术攻关集成为支撑、重大新品种培育为应用场景的新型创新体系,实现技术、基因、材料、品种“四大创新”。
“我们把先进的生物育种技术应用到我们湖南的每一个物种里面去,提高我们的生物育种的效率,对于我们的农业产业的高质量的发展是有非常大的一个促进。”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常务副总经理刘志贤说。
科研攻关突破了育种等农业生产关键环节的瓶颈。新技术在生产端的不断应用,转化为带动农业生产进步的新质生产力。
育种技术上的创新也从技术上为新的种源创制提供一个很好的保障,华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王朝晖认为,“我们所进行的这些研发,这些新技术的创制,就是为了实现新质生产力在粮食安全中的一个重要的作用,为了实现我们粮食安全的一个技术保障。”
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基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与系谱选育结合、优良底盘亲本耐盐基因聚合等技术,研究团队培育出了米质优、抗病性好、适应性强的水稻,耐盐水稻新品种研究获得新突破。
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艾治勇告诉记者,“下一步我们科研的打算还是进一步完善耐盐碱水稻研究的科学手段与方法,争取为耐盐碱水稻研究的快速进步再往前走一大步。”
作为种业大省,近年来湖南加强良种技术攻关,积极培育稳产高产的优良作物种子,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新技术赋能,新品种涌现。一批重大创新成果从湖南出发,撒向田间沃野。
记者:王伟、戴斌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