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虚拟教研室建设推动组团高质量协同发展
“组团要坚持协同发展,协同提质的7所高校不仅要全面落实所有规划项目,而且要在联合开发在线课程资源、联合教研、促进学科教学法教师共同发展上下功夫,积极开展大型学术论坛、专家报告会,推动7所高校的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2022年,根据教育部统一部署,作为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西南大学组团牵头单位,西南大学协同新疆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对口帮扶和田师范专科学校、河西学院和长江师范学院,西南大学原副校长陈时见特别提出,组团高校要从教育类学科专业发展、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教育服务能力提档升级等方面加强合作。
如何让协同提质工作更加有效、更接地气?组团专家认为,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学科专业建设是关键,这其中,教师协同教研是一个有力抓手。
先试点后推广,以虚拟教研破解提质难点
2022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原计划组团间的教师访学项目难以如期进行。在调研中,组团也发现部分受援学校师资紧缺,很难派出教师访学,基于网络平台的远程教研方式由此被提上日程。随着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的深入开展,组团进一步将工作重心下移。为了深入开展教师协同教研,找到工作突破口,组团决定开启虚拟教研室建设。
事实上,早在2021年7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就发布了《关于开展虚拟教研室试点建设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虚拟教研室是信息化时代新型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重要探索,其目标是建设一批理念先进、覆盖全面、功能完备的虚拟教研室,锻造一批高水平教学团队,培育一批教学研究与实践成果,打造教师教学发展共同体和质量文化,全面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文件中提出的虚拟教研室建设最终目标与协同提质计划的工作目标不谋而合。
今年9月14日,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西南大学组团正式举行组团工作推进会暨组团虚拟教研室启动仪式,7所组团院校的相关负责人介绍了虚拟教研室的建设背景、工作思路与相关工作建议,以及语文教育虚拟教研室和物理教育虚拟教研室前期开展的相关工作。
西南大学组团虚拟教研室建设的工作思路是“先试点后推广”。目前拟定建设虚拟教研室包括:教师教育(教育学公共课)、语文教育、英语教育、物理教育、化学教育、数学教育虚拟教研室。每一个虚拟教研室均有与之对应高校牵头负责,每所牵头高校推选一名虚拟教研室主任作为虚拟教研室管理者,组织管理虚拟教研室相关工作。其目的是探索虚拟教研室建设的方法与路径,形成规范的虚拟教研室建设与管理模式,规避虚拟教研室建设可能出现的问题,为虚拟教研室的大面积推广积累经验。
同时,为了推广虚拟教研室建设成果,组团拟定在本学期6个虚拟教研室建设的基础上,明年推广至历史教育、生物教育、心理教育、美术教育、体育教育等其他学科教育。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充分调动教师教育、学科教学法、专业课教师的教学活力,提升教学研究的意识,凝练和推广研究成果。
因校制宜,技术助力解决更多“真问题”
今年,在超星公司的支持下,西南大学组团虚拟教研室网站也正式上线。
虚拟教研室网站分为虚拟教研室动态、线上一流课程、虚拟教研室三大主要板块。虚拟教研室动态板块主要发布西南大学组团虚拟教研室的最新活动和成果,让用户了解项目的最新进展。线上一流课程板块计划收录西南大学组团高校与教师教育相关的国家级、省市级精品在线课程并按专业分区,方便学生迅速找到自己所需的精品在线课程。虚拟教研室板块展示各个虚拟教研室开展的各类教研活动。这些活动不仅为师范院校间提供了相互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也有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与此同时,在虚拟教研室建设过程中,组团也充分考虑并满足受援高校的需求。今年9月,英语教育虚拟教研室多次组织召开前期沟通会议,英语教育虚拟教研室负责人、西南大学副教授陈静表示,受援高校的教育理念、师资力量、学生情况和教学资源等方面都是组团充分考虑的因素。在制订帮扶计划和方案时,教研室与受援高校密切合作,共同探讨和研究解决方案,确保帮扶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例如在师范类专业认证中,对承担学科专业课程的教师有何新的要求?师范专业认证过程中,学科教学课程材料整理有哪些经验?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是如何体现产出导向?提高物理学专业本科生教师资格证的过关率的有效途径和措施有哪些?这些来自实践中的“真问题”亟须得到回答。今年11月14日,由山东师范大学主持的物理教育虚拟教研活动围绕河西学院提出的这些关于师范专业认证问题进行了专门研讨。研讨之前,山东师范大学物理教育教研室主任高守宝多次与河西学院相关负责人沟通,以确定研讨内容,达到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的目的。
共建共享,打造教师教学发展共同体
面向未来,西南大学组团虚拟教研室将着力推动受援高校建设高质量教师教育课程。依托虚拟教研室,组团持续在平台共享国家级一流教学课程,协同共建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学视频、电子课件、教学案例、实验项目、实训项目等教学资源,形成优质共享的教学资源库。通过定期开展网络研讨会的方式,每年由受援高校各提出3—5门教师教育课程进行组团内高校专题研讨、帮扶建设。同时,建立帮扶高校教师、团队与受援高校教师、团队联合教研机制,以提升受援高校教育教学水平。
创新机制也是虚拟教研室建设的探索内容。在虚拟教研室建设过程中,前期由各学科负责人组建微信、钉钉等线上工作群,定期邀请从事相关教学研究工作的教师开展各类线上活动,进行教学研讨与交流;后期各高校则可以充分利用虚拟教研室,择机举行各类线下教学研讨会,加强教学研究、共建优质资源、开展教师培训等。西南大学组团虚拟教研室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探索突破时空限制、“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师教研模式,形成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新范式,充分调动教师的教学活力,厚植教师教学成长沃土。
组团高校认为,西南大学组团虚拟教研室建设是协同提质的一次有益尝试,它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时空限制,为教师协同教研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平台。同时,通过建立联合教研机制和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等方式,致力于推动组团内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师专业发展。这一举措的实施,有助于锻造一批高水平教学团队,培育一批教学研究与实践成果,打造教师教学发展共同体,全面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作者单位均系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中国教师报》2023年12月06日第13版版名:教师教育
作者:郭亮张正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