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游戏、四季和心事走进语文课堂 | 深度报道

2023-12-25 14:27:58 - 北京青年报

转自:北青深一度

记者/张涵

编辑/杨宝璐

当游戏、四季和心事走进语文课堂 | 深度报道

学生们在户外的语文课上“观察一棵树”

“未若柳絮因风起”和“撒盐空中差可拟”哪个用来比喻下雪更好?

网络上的标准答案当然会告诉你,“柳絮”的意蕴更好,但在王杨军的语文课上,学生们被分为了“柳絮派”和“撒盐派”,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一位男生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在当时,盐在普通人眼中是昂贵物品,“撒盐”代表着这家人非常富有,“谢朗就是在炫富!”而“撒盐派”提出,上文已经交代过“俄而雪骤”,因此用“轻轻的柳絮”作比喻不太适合,“撒盐”则朴实地描绘出大雪的猛烈和颗粒分明之感。

杭州丁兰实验中学王杨军把课堂片段拍成视频,分享到自己的抖音账号。这些关于雪的独特理解引发了众多网友的关注。在冬至这天,话题“#语文老师如何讲冬天”登上了抖音热榜第二,原本对于节气没有太多感受的人们,透过视频中的课堂,重温了传统习俗、诗词歌赋和对儿时语文课的回忆。

不少成年人发现,自己竟从未真正感受过雪的质感,思考过这个流传千年的比喻之争。“很多八股式的答案,其实限制了同学们的思维”,他们在王杨军的视频下留下了这样惋惜的评论。但也许脱离应试教育阶段后,人们才会醒悟,语文本是一门关于文字之美的学科。

当游戏、四季和心事走进语文课堂 | 深度报道

王杨军在课堂上

当游戏、四季和心事走进语文课堂 | 深度报道

游戏中的语文

“你们说,冬至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呢?”

一名女生想到了一连串意象,“冬至是弃置衣柜大半年后又被再次宠幸的那件带点霉味的羽绒服,是期待已久却无法如约而至的痛痛快快的大雪,全家人一起捏出的那一锅难看却又好吃的饺子。”

也有学生强调冬天的风,“风是专治学习犯困之良药,朔风凛冽,潜入轩窗,触及面颊,清凉舒爽。”

王杨军让学生们写“冬至杂感”。要写冬,也不能只写冬。这条充满趣味的课堂视频获得了近20万抖音网友的点赞和4千多条评论,不少网友受到感染,也在评论区留下了自己作的诗。

王杨军的视频更新并不频繁,但几乎每个都会上热门。五年间,他的抖音账号“语文山水”已经积攒了1200多万粉丝。学校外的小学生们也跟着他的视频一起成长,走在路上时,常有陌生面孔的孩子和家长叫住他,“山水老师!”

拥有500多万粉丝的语文老师贾思琪把古诗《雪晴》从家乡辽宁,带到了俄罗斯的高中课堂,给他们上了一节关于冬至的语文课。虽然学生们的中文并不熟练,背下四句诗还有些难度,但他们依然努力地去理解其中的含义,每次有人悄悄提醒同桌答案,课堂上都充满了欢笑。

12月22日,抖音联动站内优秀的语文老师,通过不同的课堂互动方式让孩子们走进中文里的“冬天”,希望通过共创内容的形式,引导青少年关注二十四节气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激发孩子们学习“大语文”的兴趣。

这一天,各地的老师们以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带学生们感受语文中的冬至,这些视频迅速获得了超过300万网友的关注,话题“#语文老师如何讲冬天”登上了抖音热榜第二。

在教课之余,江苏扬州的小学语文老师臧冬冬,也成了广大学生和家长们线上的老师。起初,他为了方便班里的学生练字,创建了视频账号“臧老师的秒懂学堂”,每天录下一个汉字的写法,仔细地讲解笔画的要点。

很快,网络上的家长们发现了这些视频,也开始让孩子每天跟着视频练字。他们自己也有很多教育上的困惑,“孩子阅读理解薄弱有什么好办法?”“麻烦推荐一本在家背诵的资料。”评论区和私信出现了越来越多家长的声音。

为了解答这些问题,臧冬冬开始分享各种学习技巧。他擅长把要点浓缩在一分钟的视频里,大大地降低了家长们理解的门槛,例如“如何预习课文?第一步,读三遍:扫视一遍;仔细阅读直到理解意思;提出要点。第二步:提出不理解的三个问题。”几年间,他的账号积累了300多万粉丝,从小学生到中老年人,大家都在多样的知识下找到了自己的收获。

在课堂上,让学生参与互动是臧冬冬最看中的教学方式。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他在每天早操后设置了一个问答环节。每天在黑板上抄写一道题,从奥斯卡奖的起源、游泳的泳姿,到花卉的别称,大多是文学和生活中的常识。答题正确,有时还会有小奖品,这几分钟成为了孩子们最爱的时间,他的粉笔字常常跟不上学生们回答的速度,选项还没写出来,教室里就此起彼伏着“这个我知道”。

这些知识对网友来说也是新奇的,许多人第一次了解到不同形态的水可以是“渊”“湍”或“涛”,还有人从汉字讲解视频中发现自己“活了半辈子,一直写错了”。但仍有人质疑,这些内容是不是太偏了,对考试有什么用?但臧冬冬觉得,教学不能局限于课本,更重要的是打开孩子们的视野。有一次,他在班里讲解了怎么区分上下联,一个学生过年回到老家,看到爷爷奶奶正在贴对联,及时地纠正了顺序。后来他在作文比赛中分享了这个经历,还得了奖。这些看似无用的知识,其中在未来的生活中埋下了种子,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开出一朵花来。

臧冬冬教龄有20余年,他毕业于师范学校,那时教材中的教学方法较为传统,起初他上课也是“规规矩矩的”,但随着不断外出向优秀教师学习,他在摸索中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臧冬冬的课堂注重情趣,低年级的学生遇到童话故事,他会组织大家一起把情节演绎出来。当教材中涉及到“演讲稿”或“如何劝阻别人”的主题,他会让小组合作表演,和学生们一起讨论如何解决问题。臧冬冬希望自己的课堂变成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真正的具有生命活力的课堂。”

当游戏、四季和心事走进语文课堂 | 深度报道

网友围观王杨军的课堂

当游戏、四季和心事走进语文课堂 | 深度报道

语文老师的特权

贾思琪是辽宁鞍山一所私立高中的班主任。一开始拍视频,她只是想随手拍下自己和学生课间休息的日常,没想到这些有一搭没一搭,带着东北口音的幽默对话一下子就“火”了。

同样受欢迎的视频还有课堂上的“扔炸弹”游戏。“《沁园春•长沙》,开学第一炸!”一个同学出上句,指定的人接下句,接慢了或错了就会被“炸”,得把全文抄写五遍。翻译古文时,贾思琪也会让同学随机点人,因为担心被“炸”,所有人都不得不全神贯注。

独特的背课文方式和融洽的班级氛围引发了网友的讨论,贾思琪的视频下总有人留下羡慕的评论:“要是我们也有这样的班主任就好了。”

学生们都亲昵地管她叫“贾姐”,每学期开学,她会送每个学生三张福利券,上面写着不同的用途:免去惩罚,不受管束(一天体验),一份卷饼,老师开车送回家等等。她承诺,“只要出示,立马执行。”

在这所管理严格的寄宿制高中,学生们两周才能回家一次。如果被发现上课睡觉、讲话,甚至留刘海或裤脚挽得太高,都可能被记录下来并扣分惩罚。女生们爱美,有人会趁检查放松的时候,偷偷地掉下几缕头发。贾思琪心疼学生,会准备各种随机的奖励,希望给他们一些喘息的机会。

班级的期中考试成绩不错,贾思琪让学生们写下自己的愿望,以“刮刮乐”的形式投在屏幕上,进行抽奖。不少人都想要奶茶和零食,一个女生的心愿有些不同:请老师给我写一封200字的信。

贾思琪对这名女生印象很深。开学时,她的成绩不算靠前,午睡时总会偷偷看向自己。贾思琪瞪回去,示意她赶紧睡觉。眼神交流次数多了,女生开始私下向她倾诉自己的烦恼。贾思琪发现,随着她们逐渐熟悉,女生更加努力学习了,而在她每次夸奖后,女孩的成绩就会有所进步。

贾思琪花了两个小时认真地写了一封信,回应了女生的迷茫,鼓励她继续努力。后来,女生加上了她的微信,不时把自己的日记拍照给她看。文字一来一回,变成了她努力的动力。甚至在她不在班里的几天,女生还会给她发长长的微信,“每一次和你相视一笑,每一次的表扬,都让我非常依赖你。”

孩子们进入青春期后,普遍开始有了跟儿时不一样的烦恼。阅读孩子们的“心声”,是语文老师在这个阶段的“特权”,也是他们必须小心翼翼面对的任务。王杨军不干涉学生们的负面情绪,他知道,只有建立信任,真情实感才能通过文字不设防地流淌出来。

他注意到,学生们进入初二以后,不少光洁的脸上冒出了星星点点的痘痘,上课时不时用手抠。于是他要求同学们以“致青春痘”为主题写作,有人调侃自己的青春痘快长成了“鹌鹑蛋”了,有人写了一个梦境,自己用满脸的青春痘在书店换了一本书。青春期的烦恼通过文字找到了出口,孩子们都是笑着读出来的。

大多数时候,王杨军会用视频记录孩子们的分享。不过,他发现一些很会写作的孩子往往性格内向,心思细腻,怯于在公开场合表达自己。

初一开学不久,他注意到班里有个男生每次都最后一个离校。于是专门找他谈话。男生一句话引起了他的注意——“回去了也没意思。”

王杨军了解到,这个学生和父母的关系有些压抑,便鼓励他把烦恼写进作文里,给情绪找一个宣泄口。有一次作文主题是和父母的争吵,他写得很好,王杨军鼓励他在课堂上分享出来,但男生很犹豫:“老师,这个东西还要拿出来说吗?不好吧”。

王杨军不希望学生的才华被性格和表达能力限制,他一句句地引导和示范朗读,最后,这个平时很少当众发言的同学流畅地分享了自己的作文。

还有一名性格安静的女生在毕业信中记录了自己关于友情的心事,“我知道你人缘好,不只我一个朋友......我竟然会感到失落,可能我就是嫉妒,我就是小心眼,因为你有很多好朋友,而我只有你。”朴素的文字引发了成年人的共鸣,许多看视频的网友都留下了眼泪。

贾思琪和臧冬冬的课堂视频

“可能有人忘了,语文是很美的”

随着王杨军的课堂视频越来越出圈,学生们也和他一起变成了“名人”。网友们渐渐熟悉了出镜学生的面孔和各自的性格,写下有名有姓的夸赞。有学生毕业后去看他,告诉他,自己刚进入高中班级,就有许多同学已经通过视频认识他了,“诶,你不是那个念告别信的同学吗?”

还有家长每次都把视频中的作文打印下来让孩子学习,也有语文老师辗转加上王杨军的微信表达感谢,“看到您的课堂设计以后,突然豁然开朗了。”

在王杨军的班级中,语文从不是为了应试存在的,但从步入初中开始,学生们也切实地面临着中考的压力。在他眼里,这两者并无太大矛盾——诗自然是要背的,但不能死记硬背;知识点也是要掌握的,但如何掌握也是一门学问。

在学诗之前,他会充分地介绍诗人的生平和时代背景,并和作者过往的作品联系在一起,让大家感同身受地理解。学完后,他会引导学生在作文中使用诗句——过年回家见到兄弟姐妹,就可以用“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来形容深厚的感情。

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们往往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领悟。在学过《世说新语》中的一些篇目后,王杨军组织了一场“故事会”,一位女孩引用了《贤媛》篇中的故事,鼓励大家不要被容貌焦虑困扰,而要像魏晋时期阮共的女儿一样,虽长相奇丑,被丈夫嘲讽,仍以自己的品德和才学赢得了别人的尊重。

今年高考结束后,一位高考生私信贾思琪,说之前刷到了她关于《李凭箜篌引》的“扔炸弹”视频,发现自己也不太会,就专门去背诵,结果高考考到了,多拿了两分。

在臧冬冬的视频下,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上文学常识和背诗,他的直播间也聚集了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家长,影响在更广大的地方继续发生着。

学生们一届又一届毕业,视频中总会出现新的面孔。王杨军说,其实每天一节语文课能教的内容并不多,更重要的是理念的传达和对阅读兴趣的培养,学生不断地流动、成长,即使他们未来遇到的语文老师照本宣科,但他们对于语文正确的观念已经形成。

他希望在自己的视频中,让语文回归最初的样子。“在许多人的认知里,语文就是背好词好句,做题和套路式的答题技巧,但当这门学科变成了工具,原本具有美感的文字就被破坏掉了。我想告诉大家语文不是这个样子的,可能许多人忘了,语文是很美的东西。”

【版权声明】本作品的著作权等知识产权归北京青年报【北青深一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