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朔:把产能都憋在中国肯定不行,要走出去

2023-12-25 08:01:43 - 睿见Economy

“全球产业发展论坛(GIF)2023”于12月22日-23日在北京举行。作家、《第一财经日报》创办人、原总编辑秦朔出席并演讲

秦朔首先表示,全球化是未来中长期中国经济发展、中国企业发展的重大机遇。“从自然资源上来讲,是我们的劣势。那么我们的强项就是中国人勤劳勇敢又有很好的教育,无论是普及类的教育还是高等教育所带来的人才的红利,我们靠人。”

秦朔提到,从轻薄短小的玩具服装到现在的3C、新三样,我们整个的制造产业的能力大量提升了。此外,中国的服务也开始在全世界很多地方落地。“今年我去阿布扎比和沙特阿拉伯得知,因为有了我们极兔、iMile这样中国背景的公司,当地的快递从以前的平均单价15美元左右,现在已经降到了大概6、7美元左右。”

“换句话说我们有这样的能力,我们有这样的资本,但同时我们自然资源不行,我们如果都把产能憋在中国这样一个空间里面肯定不行。所以很自然的逻辑是我们要走出去,这是我们重大战略的机遇,无论在成熟市场、新兴市场在“一带一路”等等。”秦朔说。

谈到出海的挑战,秦朔表示,一个国家变的强大的时候,往往是不讨人喜欢的,就会有阻力。“所以类似这样的情况,你必须要跟本地有更多的合作。而这种合作它的层次跟方法是非常多的,比如说比亚迪在泰国是新能源销售的第一了,他买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盛况跟十年前买苹果差不多的,但如何能做到?除了比亚迪车是非常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在泰国主要依靠当地经销商,经销商实力非常强,无论是店、广告、营销、蓄水,你要跟他有很深的合作,才能够在那里爆发。”

秦朔说,举这些例子不是怀疑中国企业的竞争力。“但如果你到了别的一些地方没有一个共处的、共赢的态度,而是说卷或者说在竞争中打的对方落花流水,这样对方很简单的一个策略就是我不跟你玩儿了。”

秦朔总结称,中国企业的出海是大势所趋,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会建构起新型的跨国公司,中国的能力一定会创造很多很多的新的奇迹。但他同时强调,世界没有像以前那样是变的越来越平的,世界会变的越来越强调每个区域的本地化、本土化、在岸化、近岸化、朋友圈化,“所以对于我们的选择我们不出去就只能在国内越来越卷,这不是我们的选择,当我们要出去就要有共处胜过竞赢,甚至超越竞赢、卷死的这样一种价值理念,我们要更多的讲ESG,比如跟本地化合作成长、共赢等”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