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桐文脉·最闽南 | 闽南语是何时形成的

2024-03-25 14:30:21 - 政府网站

转自:泉州发布

闽南语是何时形成的呢?

著名语言学家黄典诚认为:“这得从闽南方言的使用者的历史说起。闽是福建的古称。《说文》中就指出:‘闽:东南越,蛇种。’在周朝的时候,福建属于七蛮的地方。到了秦朝,在这里建置了闽中郡,嬴秦末年,闽越族领袖无诸随刘邦起义,秦亡之后,刘汉封无诸为闽王。无诸死后,闽越内讧不已为汉所废,越人或被迁往江淮间,或逃避入山谷。汉于其地设侯官。秦汉即以闽中入版图,当然要派官遣将,出兵屯田。这样,闽中虽为东南越之地,而成批的汉人也就移居进来了,而上古汉语也被移植过来了。”

的确如此,研究闽南方言的形成,只能以人口的流动和语言的扩散为出发点,以语言的演变理论为依据,才能对其形成的历史过程进行有益的深入的探讨。

刺桐文脉·最闽南 | 闽南语是何时形成的

汉人进入闽南并带来上古汉语的时代应该起始于汉晋时期。

《史记·东越列传》记载,因为闽越族反汉,汉武帝平闽并将闽越遗民迁徙至江淮间,即河南南部的固始至江苏、安徽一带。福建所剩遗民或藏于深山、或漂泊海上、或渡海他乡。闽南地区相对其他闽地,属于人去楼空之处。汉武之后至东汉末300年间,正是汉人聚居此地之时。这个时期到达闽南的汉人成为闽南族群始祖。

有人根据有关族谱,认为汉人入闽起于“永嘉之乱”时代,并引用唐林蕴的《林氏两湘支谱·闽序》(卷一):

汉武帝以闽数反,命迁其民于江淮,久空其地。今诸姓入闽,自永嘉始也。

乾隆《福州府志》(卷七五)《外纪》所引路振《九国志》:

永嘉二年,中州板荡,衣冠始入闽者八族,林、黄、陈、郑、詹、邱、何、胡是也。

然而,著名历史学家谭其骧在《晋永嘉丧乱之民族迁徙》中对历史资料作出详实统计,确认“五胡乱华”之时没有北方汉人避乱入闽的记录。王仲荦在《魏晋南北朝史》中认为,永嘉丧乱之时,北方流民南下大抵集中在荆州、扬州、梁州和益州等地,并引谭其骧在《晋永嘉丧乱后之民族迁徙》的统计说,山东河北人迁江苏;河南人徙安徽、湖北、陕西、甘肃人移汉中、川西。迁徙苏、皖、鄂、川各几十万,而到较远地方的湖南、江西才各有万人左右。

据谭氏统计,从西晋永嘉(307年)至南朝太清(547年)二百四十年中,都没有避乱入闽的记载。况且永嘉丧乱之前的西晋太康三年,福建已有两郡十六县。即闽北的建安郡所辖建安、吴兴、东平、建阳、邵武、将乐、延平和绥城;沿海和闽西的晋安郡所辖侯官、原丰、温麻、晋安、同安、新罗、宛平和罗江。因此可以断定永嘉之乱北方流民对福建居民社会结构影响不大。北方汉人入闽其实早于永嘉之乱,西晋之前汉人在闽已有历史足迹。

史迹考古证实,西晋时期闽南已经有一定规模的汉人并归属朝廷。早在西晋之前,汉人就已到达福建。《莆田县志》记载,莆田城郊发现过西晋初墓葬,墓中砖土花三面凸起。旁篆“太康八年八月日作”。太康为晋武帝年号,太康八年(公元287年)比永嘉之乱早21年。林宗鸿等在《南安丰州西晋太康五年墓》一文中描述:1982年元月3日在南安丰州旭山村庙下自然村发现“大康五年”的纪年砖室古墓一座。砌筑墓室和甬道四壁的砖石为长方形花纹砖,砖石上印有花纹,并有一面印隶体正写阳书“大康五年立”的纪年文字。经考证,大康即太康,是西晋武帝司马炎的第三个年号。墓室结构形式和墓砖纹饰及随葬器物特征均具有西晋风格,不可能是与北宋政权对抗的辽代大康五年(1079年)跨域所造。西晋初太康五年(284年)比永嘉之乱早24年。如此有实力可以要求烧制专用墓砖的汉族人,至少需要积累几代人的奋斗努力。

由此可见,汉人早在东晋之前就在闽南地区居住生活,他们带来的语言保留了秦汉之前古汉语的典型特征。

刺桐文脉·最闽南 | 闽南语是何时形成的

语言学家丁邦新教授在2012年12月17日香港中文大学举办的汉语语言文字学研讨会上发表题为《汉语语音史大事系年:一个开放性的计划》的演讲。他通过闽语的9条音韵特征提出,在现代汉语的各方言之中,只有闽语的白话音从古汉语分支的时间可能在汉代,再次陈述了他在1983年把分支节点定在两汉之交的观点:从古汉语分化出来的“活化石”闽南方言应缘起于汉代。据张光宇在《论闽方言的形成》中的引述,闽南方言从古汉语中的分支很早,推论闽语最早的一个层次来自汉代。

美国斯瓦迪士(M.Swadesh)曾经以基本词根语素在发展中保留下来的百分比来计算语言的发展年代,推测语言分化的节点。这种方法叫语言年代学。北大教授徐通锵1991年采用斯瓦迪士提出的词汇变换速率法,选取100个上古汉语基本词根建成百词表,比对汉语七大方言的同源率,推测古汉语历史分化的年代,得出闽南方言从上古汉语分化的年代最早,大约在东汉末年(汉献帝时代)左右。他的这个结论与我们所得知的历史材料是基本一致的。根据语言渐变原则,闽南方言的独立发展起点还应向前推若干年,以至上百年。这也从一个侧面证实了早在西晋之前汉人就已进入闽南地区,否则闽南语何以成为“活化石”?

魏晋南北朝北方话封闭性词语和句法特征也发生较大的变化,出现“太阳”代“日”和词尾“子”“儿”,语法上“其”字用作主语和宾语,“被”字句出现。成书于南朝的《世说新语》已经表现出北方话的特征,有疑问代词“那”,连词“但”、系词“是”、副词“都”,句法上也出现了“被”字句。闽南方言的口语至今没有出现上述现象;可见,闽南方言早于魏晋之前就已经到达闽南了。

汉人在汉武帝之后就已经进入闽地,还有其他种种迹象同样可以证明,闽南语是汉武帝之后入闽汉人带来的古代雅言通语。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