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在进入XBB毒株为主的新一波疫情吗?

2023-04-25 08:07:24 - 知识分子

中国正在进入XBB毒株为主的新一波疫情吗?

撰文|周叶斌

一种新的毒株XBB.1.16已经席卷多个国家,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在中国的社交媒体上,开始有人担心这个新病毒株会引起结膜炎,甚至在讨论是否需要囤眼药水。实际上,XBB.1.16与其它XBB病毒株差异很小,从生物学角度看不可能突然导致一个新症状。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已经检测出包括XBB.1.16在内的多个XBB支系病毒株,从近几周的新冠疫情通告来看,XBB支系在基因组鉴定中数量与比例都在走高。

于此同时,不少人在社交媒体上讲述他们二次感染的经历。中国是否正在进入以XBB为主的疫情新阶段?新毒株是否会引发第二波疫情?

●          ●          ●

XBB占领全球

‍‍‍‍

XBB在中国逐渐扩大市场其实很合理,毕竟该株系成为全球新冠病毒“扛把子”已有数月。

以下数据来自4月20日发布的最新一期WHO新冠流行病学周报[1]:

中国正在进入XBB毒株为主的新一波疫情吗?

可以看到全球新冠基因组测序占比中,XBB一家一骑绝尘。XBB.1.5占了一半,XBB.1.16比例还比较低,但上升势头明显。相比来自两个病毒株重组的XBB家族,BA.5单亲家庭衍生出来的后裔BQ.1与CH.1.1,明显处于弱势。

美国CDC的数据也显示XBB家族支系尤为强势[2]:

中国正在进入XBB毒株为主的新一波疫情吗?

自1月成为全美占比最高的病毒株后,XBB.1.5一度占了新增感染的80%,而如今可能让它稍微降一点市场份额的,不是别人,恰恰是自家兄弟XBB.1.16和XBB.1.9等株系。

在XBB占领全球的大背景下,该株系同样具有在中国变为主流毒株的潜力。

中国XBB株系的种类和病例数在上升

很多媒体都提到了中国也检测到XBB.1.16,不过XBB在中国的扩张趋势却鲜有人提及。或许与中国疾控中心的数据展示方式有关——我们很难从每周的新冠感染情况通报里看出各变异株的走势。但是多翻几个通报,对比近期变异株监测部分XBB的占比,还是能看出些端倪。

先看4月8号发布的疾控中心通报,截止到4月6日的本土病毒变异株监测,XBB株系两行(末尾黄色高亮部分)就写完了[3]:

中国正在进入XBB毒株为主的新一波疫情吗?

再看仅隔两周,4月22日发布的最新一期通报,变异株监测是到4月20日[4]:

中国正在进入XBB毒株为主的新一波疫情吗?

其它重点关注变异株也有增加了几个,可远远没有XBB株系种类与数量(后半部黄色高亮)增加得那么多。

按照最近几份通报的数据,中国本土XBB的病毒株种类以及感染病例数可能都在急剧增加,这需要关注。

XBB在变异株中占比增加迅速

由于疾控中心的变异株监测数据每次都是从2022年12月1日统计起,直接看通报的数据很难搞清楚趋势。于是我往回翻了5份通告,将截止3月16日到截止4月20日(最新一期通告),本土重点变异株监测部分的数据做了部分整理与计算,以此分析最近5周XBB的走势。

大概处理过程如下:

首先是全国报送的本土新冠测序数量,像12月1日-4月20日是32993例,每份通报把这个数字减去上一份里的该栏数字,就能得出每周新增加的测序数。其次是重点病毒株数量,每份通告也都是12月1日算起,如截止4月20日是603例,也类似做递减,从而得出每周新增加的重点病毒株测序数。最后是XBB株系种类与病例数。这个相对繁琐,疾控中心非常慷慨地以一行行文字描述每个病毒株与病例数,只能每周单独列入到Excel中,再统计XBB的感染总数,一样通过比较前后通告获得每周XBB株系新增。

最后获得近5周数据如下:

中国正在进入XBB毒株为主的新一波疫情吗?

可以看到,虽然绝大部分病毒测序出来还不是重点监测变异株(如XBB,BQ.1等),但XBB株系早已占据重点变异株的绝对大头,而且数量在近三周大幅增加——所有测序中的占比也在迅速上升。

将近四周的XBB占比作图:

中国正在进入XBB毒株为主的新一波疫情吗?

XBB株系(黄色)在所有病毒基因组定序中的占比,四周内从1%上升到3%再到9%直到最新的17%,这种上升幅度需要关注。

看全国哨点医院的监测数据看,到4月中旬,流感样病例里的新冠阳性率尚未显著抬头——流感病毒仍然是抢了大头[4]:

中国正在进入XBB毒株为主的新一波疫情吗?

我们不能确定截止4月16的这一周,流感样病例中新冠阳性率3.2%与前一周的2.6%,是属于正常波动,还是开始上升。

但新冠病毒基因组监测也是对全国新冠感染的一种抽样,从最近几周的数据来看,XBB株系开始取代其它病毒株的趋势开始明显。而参考其它国家地区的经验,当上一波主流病毒株导致的感染稳定在低谷时,如果有新的病毒株开始取代过去的主流病毒株,那么很有可能意味着新一波疫情将要开始。

中国XBB株系多样性剧增

除了XBB株系在全国新冠基因组监测中占比的急剧上升,另一个值得警惕的现象是在最近两周(4/07-4/20)的基因组监测中,中国本土XBB株系的多样性突然出现了井喷。

从2022年12月1日到4月6日,全国检出的XBB总数不过164例,分属12个亚株:

中国正在进入XBB毒株为主的新一波疫情吗?

我们可以看到大部分病例属于XBB.1.5与XBB.1.9两个支系,均为71例。当时尚未有XBB.1.16出现。我们不能不排除已经有一些是XBB.1.16,只是未定型到那么细,仍在XBB.1之下,可是考虑到彼时XBB.1仅有12例,无论如何,XBB.1.16在当时也没什么势力。

可是仅仅过了一周,截止到4月13日的测序结果,不仅是XBB各株系病例数上升到295例近乎是一周内翻倍,而且株系数一下上升到31个:

中国正在进入XBB毒株为主的新一波疫情吗?

XBB.1.5与XBB.1.9支系仍然占据主导,可是我们也看到XBB.1.16与其它XBB.1病例也不少,而且这些分支下株系数目都在井喷。

到4月20日,又是仅仅一周,株系数目进一步上升到39个:

中国正在进入XBB毒株为主的新一波疫情吗?

除了XBB.2/3这些相对稳定,XBB.1之下的株系完全是野蛮生长。

甚至可以只看4月20日时定序超过20例的子支,比较2022年12月1日到2023年4月13日,与截止4月20日,这相隔一周时间,这些XBB“大头”们的变化:

中国正在进入XBB毒株为主的新一波疫情吗?

符合这一标准的XBB亚株有7个,多个是以近乎翻倍的趋势度过了4/14到4/20这一周。

需要注意的是,这不是4月20这一周与4月13这一周比增加了多少,而是从去年12月1日算起。也就是说过去这一周,多个XBB亚株的新增病例是比以往几个月甚至更久积累下来的总病例还多。

第二波疫情来了吗?

最近网上开始有人贴自己的抗原阳性结果,引来很多人怀疑中国的第二波疫情是否来了,而每次看到任何一个新变异株,该突变株是否将引起第二波疫情也是必有的疑问。

可现实是没有人能预知未来。我们可以从新冠病毒的演变特点与免疫学的原理来推断,随着新变异株的出现与人群免疫水平随时间自然下降,早晚会有第二波疫情到来。可是新冠疫情的具体走势包括第二波疫情的出现时间以及哪个变异株能引发,我们只能依靠真实世界数据的不断积累来推测。

参考之前总结的最近5周每周本土基因组测序数据:

中国正在进入XBB毒株为主的新一波疫情吗?

仅仅两周前(截止4月6日数据),说XBB在中国引起第二波疫情还属于毫无依据的揣测,因为不仅新冠阳性检出率未上升,基因组定序中的XBB株系序列也不多。

可是最近两周XBB病例翻倍增加,在所有测序病毒株占比同样快速上升,而且检出的分支数量也呈井喷式增多。虽说基因组监测受到抽样方法等各方面影响,每周不到两千的测序量也未必是对全国整体的充分反映,但XBB病例数、支系数的迅速增加,相对合理的推测是该病毒支系在迅速取代其它病毒株,逐渐往中国主流病毒株的方向发展。而且,XBB支系应该也在迅速扩散传播,这才能解释本土株系多样性的大幅增加。

因此,从这些最新的数据来看,中国可能将要进入以XBB为主的新一波疫情。

如今距离国内第一波疫情的感染高峰(2022年12月下旬)过去已有四个月。从新加坡等地几轮奥密克戎疫情来看,伴随新的主流突变株出现,四个月后开始进入下一波疫情的上升期并不罕见[5]:

从免疫学角度看,感染后1-2个月大体是抗体峰值(个体间会有较大差异,分析疫情波动,我们讨论的是人群整体情况),此后进入衰退期,新冠抗体包括中和抗体文献报道半衰期在1-2个月之间。奥密克戎出现后,新的优势突变株往往对上一个主流病毒株存在一定程度的免疫逃逸,这在现实中表现为加速了抗体的衰退速度。

因此,伴随新突变株出现,上一波感染高峰4-6个月后,人群免疫水平进入下滑阶段,进入新一波感染上升期,是比较普遍的。而中国如今离第一波感染高峰过去4个月,又恰好出现了XBB株系上升,而XBB株系在国外还取代过BA.5株系,这不得不让我们警惕。

如何应对可能的第二波疫情?

中国人群免疫水平随着时间推移无可避免进入下降阶段,而伴随着XBB等新病毒株的出现,第二波疫情或者说感染再度上升的风险如今本就在增加。而最近病毒基因组测序里XBB株系的占比、多样性急速上升,也为第二波疫情的来临做了一个预警。

考虑到第二波疫情的出现不可避免,只是时间问题,我们更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应对。

首先,在心理上我们不必恐慌。即便第二波疫情由不同的奥密克戎病毒株引起,各奥密克戎亚株在致病能力、引发症状上类似,不必轻信网上的XX特别症状传言。而且,从新加坡、香港等地的经验来看,比起第一波奥密克戎疫情,后续疫情的威胁会小一些,这是由于新病毒株免疫逃逸不完全,让人群免疫基础压低了新病毒株的威胁。

其次,在具体应对措施上,不同人群应考虑差异化的防护手段。新冠的健康威胁在不同人群里差异巨大。绝大部分健康年轻人经过疫苗接种以及过去第一波时的感染,重症风险极低,准备一些常用的非处方退烧药即可(很多人几个月前可能已经买过不少,都不一定需要再准备)。

五一长假将至,毫无疑问,节日聚集会增加感染与病毒传播的风险。理论上来说,任何病毒感染都有不可预测性,不感染总比感染对健康更好。可对健康年轻人来说,随着重症风险降低,不感染相对感染的绝对健康收益是有限的。是否需要改变自己的生活来防范感染,只能说纯属个人偏好。

可对于老人等高危人群来说,新冠的重症风险会更高。而且一些高危人群如高龄老人、免疫抑制人群,免疫反应更弱,疫苗以及过往感染带来的免疫基础也可能比常人更早下滑。高危人群赶在如今XBB完全起飞、第二波疫情彻底暴发前,及时完成疫苗接种,包括感染后3-6个月时再接种做加强,是一个合理的选择,甚至是有必要的。类似的还有个人防护措施,建议高危人群避免室内人群聚集的活动、出行戴口罩,乃至高危人群较多的地方实行常规检测、口罩令等,也应考虑。

当然,就如同第一波疫情一样,应对公卫问题时,公共部门的职责与作用绝非个人行为能取代的。建立及时准确的疫情跟踪,推广高效疫苗,合理且有效地分配抗病毒药物,这些在第一波疫情时就考验了社会公共服务的问题,在第二波疫情时仍然会以同样的形式出现在同样的职能部门面前。

诚然,如今中国新冠阳性检出率尚在低位,依据XBB株系感染病例上升、多样性增加来判断可能将进入第二波疫情,并不一定准确。可是综合免疫学规律,境外多轮奥密克戎疫情演变经验,再结合国内的有限数据,第二波疫情并不会太远,防患于未然或许就在当下。

参考文献:

1.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m/item/weekly-epidemiological-update-on-covid-19---20-april-2023

2.https://covid.cdc.gov/covid-data-tracker/#variant-proportions

3.https://www.chinacdc.cn/jkzt/crb/zl/szkb_11803/jszl_13141/202304/t20230408_264979.html

4.https://www.chinacdc.cn/jkzt/crb/zl/szkb_11803/jszl_13141/202304/t20230422_265534.html

5.https://covid19.who.int/region/wpro/country/jp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