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燃气联盟主席李雅兰:中国成为世界燃气发展的主要引擎
转自:上海证券报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4月25日,国际燃气联盟(IGU)主席李雅兰出席2023年中国燃气发展论坛期间接受上海证券报专访,对全球能源市场形势、全球天然气市场以及我国天然气市场发展情况作了分析与展望。同时,李雅兰表示,乌克兰危机导致能源与地缘政治、能源与意识形态深入绑定,能源安全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受此影响,国际能源格局发生巨变,对我国燃气行业发展影响深远。长期来看,中国都将是世界燃气发展的主要引擎。
2023年全球油气投资将持续增加价格高位徘徊
对全球能源市场而言,李雅兰预计,全球能源地缘政治将朝着“总体缓和、局部动荡”的方向转化,全球石油、天然气的需求进一步增加。同时,油气投资也将持续增加,预计2023年全球油气行业上游资本支出增长12%,国际油价、气价都将在高位徘徊,但不会高于2022年的水平。
在欧洲的REPowerEU、美国的《削减通胀法案》、日本的《绿色增长计划》等政策支持下,可再生能源发展仍将会高歌猛进。
李雅兰表示,未来5年内,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有望超过过去20年的装机总和,与此同时,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供应链成本将持续上涨,新能源产业金属矿产供应安全将会得到更多的重视。全球用于可再生能源的投资接近5000亿美元,将超过油气上游投资规模。
2023年全球天然气供应紧张状态或缓解
对于全球天然气市场,李雅兰认为,短期看,2023年全球天然气供应紧张状态将会缓解,但基本面不会发生根本性转变,风险仍存。
“欧洲的能源危机仍未结束,可能会持续到2026年或者更长。”李雅兰认为,一方面,欧洲天然气供应仍然紧张;另一方面,美国、中东、澳大利亚等LNG出口国的现有供应能力基本上被“长约”供气协议锁定,扩大新增产能需要3-5年的周期。同时我国经济复苏,带动天然气消费增长,2023年,中欧之间将围绕有限的LNG资源展开竞争,全球天然气市场依然“供不应求”。
李雅兰表示,长期看,全球天然气还处于发展阶段,随着投资力度加大,供应紧张局面将大大缓解,燃气价格回归理性,市场需求回归正常,亚洲、非洲将成为最大的增长点。只要资源充足,中国天然气需求将会很快反弹,未来全球天然气增长主要动力将来自中国。
中国成为世界燃气发展的主要引擎
对于我国天然气市场,李雅兰认为,在供给层面,中俄双方将打造更加紧密的能源合作关系,支持推进油气项目合作。我国将获得更多来自俄罗斯的天然气。同时,2022年,我国也签订了大量的LNG长协。
在需求层面,李雅兰表示,我国经济稳步恢复,预计今年我国天然气需求将呈现恢复性增长,全年消费量为3865亿立方米,增速回升至5.2%。按照“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2025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将达到4200-4600亿立方米;预计到2030年,国内天然气消费量将达到5500亿立方米。2030年以前,我国将有约1800亿立方米的增量,平均每年增加260亿立方米左右;天然气的消费峰值预计出现在2040年,约为7000亿立方米。
“所有资源开发商都将目标市场定位到中国,对中国市场发展的预期值非常高,认为未来十到二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中国都将是世界燃气发展的主要引擎。”李雅兰表示。
重视能源安全成为共识
“通过与各国同行的交流,我们感受到了全球能源市场的深度调整,对国际能源格局的变化和中国燃气行业的发展有了更深的了解。”李雅兰告诉记者,可以明显地感受全球能源供应越来越政治化,更加重视能源安全。
“国际能源格局的变化要求我们在能源转型的同时,必须更加重视能源安全,平衡好能源安全与‘双碳’目标的关系。”李雅兰表示,我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达到40%。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保障进口天然气的资源安全、通道安全面临更大挑战,需要通过多元化的引进资源来分散风险,通过加强国际合作来保障通道安全。
可是,在2022年出现的全球天然气供应紧张、价格高企,打击了天然气行业的发展信心。
李雅兰表示,一方面,国际天然气资源政治化、意识形态化倾向更加强烈;另一方面,可再生能源发展势头迅猛、替代其他能源的能力越来越强。“在这种形势下,要恢复天然气发展的信心需要比以往更多的时间,付出更大的努力。”
对于可再生能源,李雅兰认为,与化石能源相比,可再生能源不仅清洁,而且,几乎是不带任何政治属性、不受地缘政治影响的“安全能源”。在当前的国际政治格局下,可再生能源的“安全性”优势凸显,加之技术越来越成熟、成本越来越低,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必然会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发展进程也越来越快。
多措并举促进我国燃气行业高质量发展
对于如何促进我国燃气行业高质量发展,李雅兰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要增加天然气产能。上游企业要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角度进一步加大勘探、开发力度,要确立更高目标,力争每年新增200亿立方米的产能,提高天然气自给率。
二是要增加天然气储气能力。目前,我国储气能力占全年总用气量的8.7%。根据“十四五”规划,到2025年,全国储气能力要达到550亿-600亿立方米,占天然气消费量比重约13%,储气能力建设工作任重道远。
李雅兰表示,欧洲同行总结的一条经验是“充裕的储存量意味着能源韧性”。如果我国储气能力达到年使用量的16%以上,我国应对极端天气、供应短缺和气价波动的底气会更足、手段会更多。
三是城燃企业要争取更多话语权。城燃企业要多做政策研究、行业研究,不断积累基础数据,提高对资源市场的分析和判断能力,提升预测和需求侧管理能力;主动发声,积极参与行业政策的制定,持续提升话语权。
“当然话语权的背后,是城燃企业整体能力和实力的提升。”李雅兰表示,城燃企业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增强活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加快应用数字化、智能化手段,实施精细化管控。
自今年3月以来,李雅兰调研走访了上海燃气、华润燃气、深圳燃气、中国燃气等城燃企业,以及上海能建集团等设计施工类企业,发现我国城燃行业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服务品质、数字化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同时,城燃企业加快转型发展,在综合能源,光伏、氢能等可再生能源领域积极探索。
四是加强国际合作,用好IGU平台。
“作为IGU主席,我深刻感受到聚集行业智慧的重要价值。”李雅兰认为,在全球能源转型面临重大考验、能源安全面临重大挑战的时期,需要更多的国际交流与国际合作。IGU作为全球燃气行业的权威机构可以为大家提供更多的交流平台供大家开拓商机。(刘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