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药企研发投入对比 | 百济一骑绝尘,TOP 10持续加码,再鼎、联拓下滑过半

2023-04-25 18:55:54 - 市场资讯

转自:一度医药

从一家药企的研发投入上,我们可以一窥这家公司的研发创新实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随着各大药企2022年报陆续披露,我们选取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就其研发开支进行了排名。

2022年,大部分药企依然加码研发投入,榜单中近半药企在研发投入上同比增幅达到10%;但也能看到部分药企在因为各种原因,降低了研发投入,其中再鼎医药、和联拓生物降幅最大,分别达到50.04%和62.23%,无独有偶的是,这两家药企身上最有名的标签都是License-in,而他们研发投入的减少,也均与授权费用的减少有关。金额的比较外,还有一个数值也值得注意,就是研发投入强度。研发投入强度也反映着一家药企的创新能力并影响着企业核心优势的形成。

值得一提的是,除百济神州外,研发投入超过本年营收的都是创新驱动的Biotech公司。其中君实生物、信达生物作为国产PD-1四小龙成员,2023年各有两项新增适应症获批上市,且均扩大了研发团队。PD-1战火是否会在2023年升级,值得关注。

2022年药企研发投入对比 | 百济一骑绝尘,TOP 10持续加码,再鼎、联拓下滑过半

2022年药企研发投入对比 | 百济一骑绝尘,TOP 10持续加码,再鼎、联拓下滑过半

2022年药企研发投入对比 | 百济一骑绝尘,TOP 10持续加码,再鼎、联拓下滑过半

研发投入TOP5

从榜单来看,国内药企研发Top5排名并没有明显变化,只有中生制药与复星集团互换了位置,而随着“老五”石药集团在研发投入上的增加,Top五的门槛也来到了近40亿元。

2022年研发投入Top5的药企分别为百济神州、恒瑞医药、中生制药、复星医药和石药集团。

百济神州

百济神州不愧财大气粗,依然是今年投入最多的企业。2022年,百济神州营收超95亿元,无疑是历史新高。然而创下新高的还有它的研发投入……

外界对百济神州的研发策略,喜欢用“激进”二字形容。2017年至2021年,百济神州研发费用分别为20.17亿元、45.97亿元、65.88亿元、89.43亿元、95.38亿元,呈逐年递增趋势。在激进的研发投入策略下,2022年百济神州研发费用达111.76亿元,成为国内唯一一家研发投入过百亿的企业,并且超过了当年的营业收入。

2022年,百济神州实现营收95.66亿元,同比增长26.1%。其中,产品销售收入84.8亿元,同比增长107.3%,核心自研药物成为支柱。不过,在高企的研发投入及其他费用支出下,百济神州的亏损也在逐渐扩大,2022年净亏损达136.42亿元,同比增长40%。

报告期内,百济神州已拥有约50款临床阶段候选药物和商业化阶段产品,建立了超3500人的全球临床研发和医学事务团队,凭借其强大的自主研发团队,百济神州已逐步实现“去CRO化”。

在“全球化”和“差异化创新”策略下,研发活动作为百济神州业务模式的核心,随着后续发现和开发项目的进展,百济神州预计从2024年起,每年推动10款以上新的分子药物进入临床阶段,烧钱模式还将持续……

恒瑞医药

随着2022年财报的披露,恒瑞医药最终以212.13亿元的主营业务收入,同期降低17.72%收官,将创新药“一哥”的位置也拱手让给了百济神州。

但恒瑞在研发投入上依然稳定输出。2022年研发投入达63.46亿元,尽管与去年相比仅同比微增2.29%,但今年研发投入占到了销售收入的29.83%,创下公司历史新高。同时,稳步推进国际化战略,海外研发投入共计12.72亿元,占总体研发投入的20.04%。

“创新药争先,仿制药托底”,底气十足的恒瑞是国内唯一一家药物研发管线数量超过百项的药企。然而尽管恒瑞管线布局十分全面,却缺少硬核管线引领,热衷“FastFollow”的恒瑞注定难以走在创新的最前沿,只能靠着研发的效率超车。

恒瑞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在年报中披露,将梳理现有的研发管线,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对未来发展最有利的地方去,最终使产品更具竞争力。并贯彻落实“新、快、特”三个要求,提升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保持企业生命力。进一步加强新平台建设,基于平台开发具有差异化特点、机理创新的分子,尽量避免同质化竞争;同时也要积极布局新的分子形式,借助公司多年来打造的研发团队集成优势,尽快推进创新研发。

2022年,恒瑞也优化了人才架构,研发人员由5478人减少至5015人,硕博占比达54.56%,实现研发重点管理层稳步迭代,推动了公司创新研发团队的年轻化、专业化和可持续发展。

中生制药

近年来,受药品集采、利润承压等因素影响,中生制药由仿创结合全面转向聚焦创新药。2022年中生制药营收287.8亿元,其中创新药收入67.5亿元,同比增长长20%,占营收比23.5%,中生制药转型步入收获期。

研发投入方面,2022年公司研发投入高达44.5亿元,较上年增加逾6亿元,占总收入比例增至15.5%,其中创新药及生物药研发投入占比约75%,投入金额同比增加约19%。从研发投入的金额、增速、占比来看,中生制药正在持续发力。

中生制药创新药管线聚焦在肿瘤、肝病、呼吸等领域,从“大而全”转向“快而准”,加快产品上市。预计未来三年将推出十余款创新药产品,到2027年,创新药和仿制药收入将持平,2030年创新药收入占比有望达到六成。

复星医药

复星医药全年研发投入共计58.85亿元,同比增长18.22%。其中,研发费用为43.02亿元,同比增加4.65亿元,增长12.12%。研发费用的增加,主要系报告期内复星医药加大了对生物药和小分子创新药的研发投入,以及增加对创新孵化平台的投入。其中,制药业务研发投入50.97亿元,同比增长13.62%,制药业务研发投入占制药业务收入的16.54%。

在加大制药业务研发投入的同时,复星医药也在积极加快人才储备。2022年,复星医药研发人员数大幅增加近800人,硕博占比同样达到50%以上。

近年来,复星医药通过自主研发、合作开发、许可引进、深度孵化的方式,聚焦肿瘤(实体瘤、血液瘤)、免疫、中枢神经、慢病(肝病/代谢/肾病)等核心治疗领域,重点强化小分子、抗体/ADC、细胞治疗、RNA等核心技术平台,打造开放式、全球化的创新研发体系,并积极探索RNA、靶向蛋白降解、AI辅助治疗等技术的布局,持续提升核心研发能力和管线价值,以推动更多First-in-class与Best-in-class产品的研发及商业化。

2022年复星医药收入439.52亿元,同比增长12.66%,制药板块营收308.12亿元,报告期内收入占比约70%。研发投入持续加码,创新药收入不断增长,复星医药千亿“白马股”渐行渐稳。

石药集团

石药集团在“仿转创”的道路上稍晚一步,但研发投入上魄力十足。2022年,石药集团研发费用达39.87亿元,同比增长16.1%,约占成药业务收入的16.63%,在研发投入强度上也名列前茅。

石药集团自主创新与引进相结合,实现差异化竞争,目前药物研发已快速拓展至核酸药物领域,2023年3月石药集团研发的新冠mRNA疫苗纳入紧急使用,在国内率先撞线。报告期内,石药集团逾50个重点在研药物已进入临床或申报阶段,其中9个已递交上市申请,16个处于注册临床或即将递交上市申请的阶段。同时,石药集团将瞄准基因治疗和细胞治疗等新兴技术领域,开展免疫细胞前沿技术、开发新型CAR-T治疗。

2022年药企研发投入对比 | 百济一骑绝尘,TOP 10持续加码,再鼎、联拓下滑过半

这些药企研发投入有所下降

也有部分药企在2022年研发投入在同比下降,原因大多为产品商业化上市所导致的临床试验费用降低以及管线调整。

殊途同归的三叶草生物和康希诺

三叶草生物和康希诺均为疫苗研发及生产企业,且在2022年研发投入均有所下降。两家公司的解释都是与自研新冠疫苗产品的商业化有关。其中三叶草生物因新冠疫苗SCB-2019临床开支大幅减少;康希诺因重组新冠病毒疫苗克威莎®已商业化,且其他在研疫苗取得不同进展。

SCB-2019于2022年12月在中国被纳入紧急使用,并于2023年2月首次正式上市。靠着SCB-2019,三叶草2022年取得其他收入及收益2325万元,同比减少39.25%,年内亏损由60.16亿元减少到24.52亿元。四价季节性流感疫苗AdimFlu-S(QIS)将在2023年为三叶草贡献商业收入。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专注于呼吸领域的三叶草生物在除去新冠相关管线后,其自研管线接近于零,需要尽快扩大其产品及候选药物组合,以促进长期可持续发展。三叶草表示在2023年至少签署一项引进项目,以扩充中后期管线(II期临床、III期临床和商业化阶段)。

在研发投入强度上,也能看见三叶草想要尽快摆脱困境的努力。在营收不足亿元的2022年,三叶草依然在研发上投入了14.65亿元,是榜单中投入强度最大的药企。

康希诺也面临同样的困境,除去新冠相关产品,还剩下些什么?在新冠疫苗需求剧减的2022年,康希诺营收也同比下滑75.94%。值得庆幸的是,康希诺在研管线涵盖预防百白破、肺炎、结核病、带状疱疹等多个临床需求量较大的疫苗品种,两款脑膜炎疫苗已获得药品注册书。

被“License-in”左右的研发支出:再鼎医药、联拓生物

2022年再鼎医药实现总营收2.15亿美元,同比增长49%,其中,四款Licensein产品的销售额共计贡献了2.127亿美元。

一方面,License-in的产品成为收入支柱,另一方面再鼎医药的研发费用却在收紧。2022年再鼎医药研发支出为2.864亿美元,同比下滑50.04%。如果除去“新的授权引进协议的预付款减少”,再鼎医药研发支出与去年保持持平,在2.5亿美元左右。2021年再鼎医药研发支出5.73亿美元,除去预付款部分为2.52亿美元。

以License-in模式起家的再鼎医药,在2022年先后暂停了一项自研项目CDC7抑制剂ZL-2309和两项License-in研发项目PD-1/LAG-3双抗产品MGD013、PD-1单抗retifanlimab。但再鼎医药仍有大量“License-in”项目正在进行中,或将继续影响再鼎医药研发开支变化。

此外,降低研发开支,但研发强度不减的还有天境生物。2022年,天境生物在HFCAA和新冠疫情的影响下,重新确立管线开发优先顺序,同时精简员工,研发开支同比下降25.39%。但天境生物研发入强度依然凶悍,以推进五项优先管线的临床开发,天境生物预计2023年将迎来多项里程碑。

而同样主打License-in模式的联拓生物,自2020年8月成立,先后引进多款新药来丰富产品管线,适应症涉及心血管肾脏、肿瘤、眼科、呼吸和炎症等领域。2022年,联拓生物License-in节奏放缓,共计支付里程碑付款3500万美元,而2021年这一数据为1.37亿美元。随着授权引进付款的大幅减少,联拓生物2022年研发支付也从2021年的1.587亿美元大幅下降62.32%至5980万美元。

2023年,联拓生物预计公布mavacamte、TP-03的III期临床试验结果,并开展Infigratinib、BBP-398的相关临床试验。随着临床活动的进行,联拓生物今年的研发支出或将大幅增加。

众所周知,一款创新药的面世往往需要长期的投入,在加码研发创新的同时,如何提高创新药的研发投入回报率,也是各药企需要思考的问题。如此,对于部分药企收紧研发投入,倒也能理解一二了。

作者:Ling

主编:小宝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