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会丨2023年重庆授权专利→5.41万件,发明专利拥有量→每万人口19.98件

2024-04-25 15:01:47 - 重庆发布

4月25日,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举行2023年重庆市知识产权保护状况新闻发布会,介绍相关情况。

发布会丨2023年重庆授权专利→5.41万件,发明专利拥有量→每万人口19.98件

发布人:

范俊安  市知识产权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温相勇  市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

周  伟  市公安局打假总队总队长

孙海龙  市高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

李大槐  市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

蔡金生  重庆海关总工程师

重庆全年授权专利5.41万件

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9.98件

发布会丨2023年重庆授权专利→5.41万件,发明专利拥有量→每万人口19.98件

范俊安介绍,2023年,重庆市加快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知识产权各项事业取得积极成效。

①在知识产权创造质量方面,高质量导向有效发挥,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作用更加凸显

重庆全年授权专利5.41万件,其中发明专利1.36万件、实用新型专利3.41万件、外观设计0.64万件;

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9.98件,较2022年增长23.79%,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7.15件,较2022年增长30.47%;

国际专利(PCT)申请528件,较2022年增长17.07%。有效注册商标总量86.66万件,较2022年增长7.44%。

地理标志总量298件。

全年普通作品登记15.09万件。

认定登记技术合同1.13万项,实现成交额865.1亿元,其中涉知识产权合同3884项,成交额172.57亿元。

全年专利商标质押融资18.98亿元,较2022年增长16.87%。

新增知识价值信用贷款34.31亿元,惠及企业1983家。

累计办理涉及知识产权保护公证事项2.99万件,“行本·公证链知识产权保护平台”累计存证1.06亿余条。

②在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方面,法治保障和制度供给不断加强,知识产权治理体系更加完善

完成《重庆市专利促进与保护条例》修订并于2023年9月1日起施行。

《重庆市知识产权保护条例(制定)》《重庆市地理标志条例(制定)》均被市人大、市政府纳入立法计划。

市知识产权保护联席会议办公室印发《2023年重庆市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推进计划》,明确44项年度重点工作,统筹推进全市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全市“知识产权综合保护联系点”达到426家。

重庆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获批建设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地方分中心。

新设8家市级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工作站,累计服务企业856家。

荣昌区、江津区获批国家第二批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城市。

③在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方面,全链条保护进一步强化,支撑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更加有力

全市各级有关部门严厉打击知识产权侵权违法行为,切实保护各类市场主体知识产权合法权益。

全市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办理专利侵权纠纷案件789件,知识产权行政执法部门立案查办专利、商标和地理标志违法案件1433件,案值达1954万元。

全市版权行政执法部门累计出动执法人员7.98万人次,检查市场主体2.88万家次,查处侵权盗版案件139件。

市农业农村委开展柑橘种苗市场专项整治和违规品种清理,查处品种侵权案件1起。

市林业局开展打击制售假劣种苗和保护植物新品种权专项行动,检查苗圃及造林地块412处、生产经营企业366处,办理林草种苗案件38起,罚没68.26万元。

重庆海关持续保持打击侵权高压态势,全年共扣留侵权货物1896批次,扣留侵权货物2.27万件。

全市公安机关开展“昆仑2023”专项行动,共破获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刑事案件401件。

全市法院共受理一、二审知识产权纠纷案件1.63万件,审结1.53万件。

重庆两江新区(自贸区)法院创新知识产权小额诉讼审判模式入选《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第二批30件典型案例》。

全市检察机关办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共348件,追赃挽损1251万余元;办理知识产权刑事案件170件,提起公诉92件210人。

川渝两地共同开展“川渝制造”知识产权联合执法专项行动,共立案查办违法案件678件,案值约2256万元,罚款金额约1206万元。

问答精选

重庆电视台第1眼新闻记者:我市对推进版权保护和产业发展有哪些做法?

发布会丨2023年重庆授权专利→5.41万件,发明专利拥有量→每万人口19.98件

温相勇介绍,版权就是著作权,我国《著作权法》明确提出保护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作者的著作权,抓好版权的创造、保护、管理、服务工作是建设知识产权强国,推动高质量发展,打造高品质生活的重要举措。去年我市开展了两个方面工作:

①培育版权产业生态,打造版权产业链

以全国版权示范园区金山意库为例,这里聚集了一批版权创造机构、运营企业,市版权局与相关专业法庭在园区内设立版权纠纷调节中心,形成了“园区聚集、作者创造、企业运营、行业服务、依法治理”环环相扣和“版权要素化产品化可交易、要素产品化可触达、产品市场化可消费”的产业生态。

比如去年园区内为艺术家做版权代理运营的企业当代艺术仓库,将艺术家惠唯的一个雕塑艺术作品,进行版权交易后开发成盲盒手伴,把价值数万至数十万的一个大型作品转化为79元一个的盲盒,受到消费市场的青睐,当年就实现营收3000多万元,这个普通的盲盒正是以版权为纽带获得艺术加持,然后通过市场销售行为实现了让艺术飞入寻常百姓家。企业则通过要素交易获取网络文学版权,然后开发一系列的声音产品、文创产品以及网剧、游戏产品,实现年营收10亿,成为了该领域头部企业。

②用倡导原创、守护正版,提升版权治理水平

市版权局大力推动版权登记和版权转化工作,2023年全市普通作品登记量超过15万件,2023年“IP·创未来”艺术版权季活动收到1.2万余件原创作品,其中600余件作品实现了价值转换。今年,还将开展“十大新锐IP”“十大新锐成长IP”推荐活动。同时,以案件为重点强化版权保护,2023年查处侵权盗版案件139件。

温相勇还现场通报一个案件。2019年底至2023年2月,被告人邓某以盈利为目的在某网络平台开设店铺销售盗版电影高清光盘,非法经营243万元,从中获利13万元。最终法院判决邓某犯侵犯著作权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两个月,并处罚金15万元,追缴其违法所得。尊重原创,保护版权,鼓励创新,用好版权,市版权局将与全社会一道,以版权的力量共创美好的生活。

国际商报记者: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2023年重庆法院在具体审判中,如何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

发布会丨2023年重庆授权专利→5.41万件,发明专利拥有量→每万人口19.98件

孙海龙介绍,2023年重庆法院受理知识产权案件1.63万件,审结了1.53万件,以法治之力支撑和服务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具体主要有三个方面举措:

①打造引领性裁判,全力服务技术创新

一个案例胜过一沓文件。重庆法院2023年以来审结了专利等技术案件2394件,其中审理“中柑所5号”砂糖橘、“彩甜糯6号”玉米等植物新品种案件,严厉打击种业假冒伪劣套牌的侵权行为,保护了国家的种子资源。还妥善审结了首例5G标准必要专利许可使用费案,提升了中国法院在核心技术战略领域的司法话语权,推动了当事人达成在全球多起诉讼一揽子和解。

在“川仪”被诉侵权发明专利权案中,准确合理界定外国权利人专利保护的范围,依法支持我市企业自主创新。全年重庆法院5个知识产权案例获评了最高法院的典型案例,两篇知识产权的裁判文书入选了全国法院百篇优秀裁判文书。

②推进专业化建设,全力服务制度创新

一是以小额诉讼程序适用为知识产权审判“提速”。该模式入选了国务院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第二批30件典型案例,也是重庆唯一入选的案例。

二就是以惩罚性赔偿为知识产权赔偿“增量”,在5个案件中依法适用惩罚性赔偿,1个案件顶格判决5倍的惩罚赔偿,让“真创新”受到“真保护”,“高质量”受到“严保护”。第三点就是以技术调查为知识产权裁判“提质”。重庆法院增聘了8名技术调查官,全面构造了“五位一体”的技术事实查明机制。

③强化源头性治理,全力服务产业创新

进一步完善了“1+1+2+N”具有重庆特色的知识产权专业化的审判组织体系。“1”就是重庆高院的知识产权审判庭,第二个“1”就是管辖重庆全域知识产权案件的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重庆知识产权法庭,“2”指的是由渝中区法院和自贸区法院集中管辖全市应由基层法院管辖的知识产权案件,“N”就是若干个巡回审判站,这是在全国具有特色的重庆知识产权专业化审判组织体系。

同时,重庆法院先后在西部科学城、璧山、江北等地设立了9个巡回审判站,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司法保障。以判促调,推动了腾讯与抖音在全国的多起诉讼达成一揽子和解,引导平台经济健康发展。针对构建“416”科技创新布局和“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中的实际问题,发出司法建议,积极参与社会治理。深化司法行政协作,首次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发布反不正当竞争案例,保障统一大市场的建设。

人民网-重庆发布记者:现在全国检察机关正在推进知识产权综合履职,重庆市检察院在这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有哪些亮点?

发布会丨2023年重庆授权专利→5.41万件,发明专利拥有量→每万人口19.98件

李大槐介绍,主要开展了三方面工作。

第一方面,2023年全市检察机关持续推进知识产权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综合履职,三级检察机关在办案中落实“一案四查”机制,全年共办理涉知识产权案件348件,“四大检察”办案量均有大幅提升,全市知识产权综合履职的适用率达到了47.2%,居全国前列。今年3月我市渝中区、渝北区、九龙坡区检察院又被最高人民检察院确定为知识产权办案联系点,知识产权检察工作由机构、职能的形式整合阶段,进入“四大检察”一体履职,实质融合的新阶段。

第二个方面,全市检察机关深入贯彻市委、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聚焦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文化强国的战略部署,积极开展“检察护企”“检护民生”专项行动。全市设立了426家“知识产权综合保护联系点”和32家知识产权检察保护工作站,基本覆盖了全市主要创新载体和知识产权重点企业,助推高能级科创平台建设;在全市检察机关开展“知识产权检察‘护企助创’涉案企业大回访”活动,以实地走访、座谈交流、法治宣讲、线索办理等方式精准服务一批涉案企业,切实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第三个方面,全市检察机关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涉企、涉民生案件,以更优知识产权检察综合履职实现护企助创、护航民生。办理了一批有影响、效果好的案件,比如渝北区检察院、北碚区检察院、涪陵区检察院、沙坪坝区检察院等等,通过办理这些案件,强化了对企业技术成果、计算机软件、地理标志、日化用品等涉企和民生领域的重点保护,实现最优质综合司法保护效果。

同时,重庆检察机关在最高人民检察院的领导下,依法开展惩治知识产权恶意诉讼专项监督工作,对1400余件民事生效判决进行司法监督,有效维护了著作权人合法权益及司法权威。4件知识产权刑事、公益诉讼案事例被最高人民检察院等国家部委评选为典型案例或者优秀案例;全市有3个集体荣获全国和市级知识产权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华龙网记者:今年重庆市公安局将从哪些重点方面入手,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助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

发布会丨2023年重庆授权专利→5.41万件,发明专利拥有量→每万人口19.98件

周伟介绍,2024年市公安局将继续保持对各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高压打击态势,切实维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有力保护企业的创新创造,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大力促进文化繁荣发展,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提供坚实安全保障。

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工作。

①依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紧紧围绕民生安全、行业安全、产业安全,重拳打击汽配建材、电动车、生活用品等假冒商标类犯罪,全力维护市场主体品牌权益;精准打击高新科技、生物医药、智能设备等高精尖领域的侵犯商业秘密、假冒专利、侵犯软件著作权案件,保护企业的核心技术,增强行业创新发展信心;严厉打击盗版刊物、图书、文学、影视、音乐等违法犯罪活动,积极服务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②主动服务企业的创新创造。围绕我市“名品、名企、名产业”以及来渝投资企业,招商引资企业,市公安局突出“惠民强企”目标,在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基础上,市区县两级公安机关共同选派知识产权保护警务联络员,当好企业的参谋助手,主动上门开展政策解读和法律帮扶,通过侵权预警提示,风险排查化解,帮助企业完善措施,弥补风险漏洞,保护企业的创新创造,支持企业依法合规经营。

③开展保护知识产权舆论引导,通过以案说法,以案释法多种形式,服务优化营商环境的典型案例、示例,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识假辨假的能力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促进行业从业人员守法自律,推动形成知识产权保护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

重庆之声记者:重庆海关在2023年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有什么工作成效?今年有什么打算举措?

发布会丨2023年重庆授权专利→5.41万件,发明专利拥有量→每万人口19.98件

蔡金生介绍,2023年重庆海关集中力量开展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龙腾行动2023”,全年共扣留侵权货物1896批次,22682件,涉案货值超过人民币192万元,较2022年同比增长83%。

工作成效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①知识产权口岸执法持续深入,加大对进出境高风险侵权商品的动态监控力度,高度关注通过中欧班列输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商品的知识产权状况,持续开展出口知识产权风险专项查缉,涉及国际知名品牌44个;

②跨区域跨部门执法合作推进顺利,推动与成都、昆明、海口、长沙等海关的执法合作,强化与重庆市知识产权局,重庆市检察院第一分院,重庆自贸区人民法院的合作交流;

③侵权查缉中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在全关区推广新一代查验系统移动端商标智能识别平台,利用“单兵系统”在线识别等智能化科技手段,将大数据、智能装备与顺势监管深度融合,借助科技手段提高查验效率。

④护航企业创新取得较好进展,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一企一策”个性化服务,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新增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为出口知识产权优势企业。

2024年在海关总署的统一部署安排下,重庆海关已经启动新一轮知识产权专项行动“龙腾2024”,将重点围绕进出境环节护航“新质生产力发展”开展相关工作。

①深入开展常态化侵权风险研判,强化对侵权产品的追踪溯源和跨部门联合打击;

②细化精准服务助力企业发展,加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力度,持续开展对平台企业、物流企业、代理企业的调研,及时掌握侵权形势,加强政策宣讲,做好源头管控;

③继续聚焦新业态新领域研究,及时掌握知识产权侵权新动向,对新业态新领域维权需求提供保障和服务。

国际在线记者:国家知识产权局于近日正式同意重庆开展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设,目前保护中心建设的进展情况如何?何时投入正式运营?对重庆相关产业和企业发展有哪些积极作用?

范俊安介绍,目前,重庆正按照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相关要求,加速推进各项筹建工作,争取尽快完成各项建设任务,尽早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的验收并投入运行。保护中心建成运行后,将面向重庆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生物产业两个领域开展集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快速维权于一体的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工作,有多个方面的积极作用。

①有利于加速重庆相关企业的创新创造发明成果的审查确权,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激励创新的基本保障作用,集聚创新资源,激发创新活力,加快落实“416”科技创新战略布局。我们预计相关产业的专利审查周期将会大幅缩短,其中,发明专利的审查周期将从平均16个月缩短到6个月以内,实用新型专利的审查周期将从平均8个月缩短到2个月以内,外观设计专利的审查周期将从平均6个月缩短至1个月以内。

②有利于推动创新成果的专利化及其产业化,加速形成新产品、新企业、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加快打造我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

③有利于依托知识产权大数据资源优势,搭建数字化平台,运用数字化手段,为重庆各类创新人才提供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助力各类人才创新创业。

④有利于加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形成审查确权、行政执法、维权援助、仲裁调解、司法衔接相联动的“一站式”知识产权保护协同机制,为我市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和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提供有力支撑。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