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最年轻的最高科技奖得主

2024-06-25 06:57:33 - 深圳商报

他是最年轻的最高科技奖得主

深圳商报首席记者吴吉

6月24日,南方科技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薛其坤获得中国科技界崇高荣誉——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自设立至今,该奖项共有37位科学家获奖,而61岁的薛其坤是其中最年轻的一位。

比起天赋,更相信“7-11”的付出

“最年轻”这个标签,薛其坤并不陌生。42岁就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的他,在当时也创造了“最年轻”的“神话”。看上去,薛其坤的成功之路顺风顺水,但事实上,他考研3次才最终圆梦。面对屡次“滑铁卢”,薛其坤并未气馁。在回忆这段曲折的求学之路时,他曾说,希望学生们做事要追求极致——在每一件小事上都尽自己的最大努力。

在科研的路上,薛其坤也很相信“天道酬勤”这句话。他曾因为勤奋获得一个美名——“7-11院士”,7点进实验室,一直干到晚上11点离开……这样高强度的科研,在薛其坤看来却是甘之若饴。即使现在已经成为南科大校长,每天有大量行政事务要处理,但他还是保留着“每天看一到两小时文献”的习惯。他曾说:“搞科研就是我的兴趣所在,进入实验室对我来说就是幸福的事情”。

薛其坤曾经调侃自己:“我可能有一点天赋,但好像也不算有天赋”,但是他坚信,“再高深的学问,也是在找到方向之后,一步一脚印,慢慢从基础向高深推进的。”

攀登高峰,量子世界“追梦人”

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是凝聚态物理中的一个重要量子效应。长期以来,使其“现身”并实现实验观测难度极大,是无数研究者奋力追寻而不得的科学目标。2009年起,薛其坤联合来自清华大学物理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多个研究组,组成攻关团队,开始一起从拓扑绝缘体研究方向尝试攀登这座科学高峰。

“谁率先取得突破,谁就将在后续的研究和应用中占得先机!”薛其坤带领团队分秒必争,历经4年时间,先后制备测量1000多个样品,破解一系列科学难题。终于在2012年底,他们在实验中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世界首次!这项成果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发表后,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说:“这是从中国实验室里,第一次发表出了诺贝尔奖级的物理学论文!”

《科学》杂志审稿人称之为“凝聚态物理界一项里程碑式的工作”。

2023年10月24日,美国物理学会宣布薛其坤获得2024年的巴克利奖,这是该奖自1953年授奖以来首次颁发给中国国籍物理学家。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薛其坤表示,未来会带领团队继续向更高峰攀登,“继续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拓扑绝缘体研究推向新的高度。第一个目标就是在液氮温区实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还有一个更宏伟的目标就是在室温下也能够观测到这个量子现象。”

打好基础,执掌年轻的“双一流”大学

2020年担任南方科技大学校长后,薛其坤在深圳这片创新的热土上重新汲取了“再出发”的力量。在他的带领下,2022年2月14日,南方科技大学成功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成为深圳首所跻身“双一流”的本土高校,也成为中国最年轻的“双一流”高校之一。

薛其坤曾表示,深圳高科技企业云集,有着非常雄厚的产业基础,他和团队的这些成果也有望对深圳的产业发展起到助力作用。同时,他希望深圳能更加重视基础研究,未来涌现出更多的原创性科研成果,在科技创新方面也勇立潮头。

薛其坤在多个场合勉励学生们敢于创新,不断突破,但他同时语重心长地叮嘱年轻人“打好基础”。他说:“人才的核心有一点是永远不变的,就是扎实的基础。就和我们练武功一样,童子功要练好;到了七八十岁再去练功,这来不及了。所以在年轻的时候,在大学本科、研究生阶段,我们希望通过启发式教学、引领式教学,让孩子们打好基础。”

薛其坤强调,他所说的“基础”并不仅仅指的是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各个学科都要打好基础。我是一个做基础研究出身的科技工作者,我深刻的体会就是如果基础不牢,会严重影响后面的发展。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如果一个人很容易被压力压垮了的话,还谈何创新?”

薛其坤简介

薛其坤,1963年12月生,山东蒙阴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84年在山东大学获得学士学位。

1994年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

1992年至1999年先后在日本东北大学金属材料研究所和美国北卡莱罗纳州立大学物理系学习和工作。1999年至2005年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2005年起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同年被增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0年至2013年任清华大学理学院院长、物理系主任。

2011年至2016年任低维量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2013年至2020年任清华大学副校长。

2017年起任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首任院长。

2020年起任南方科技大学副书记、校长。

2022年起任粤港澳大湾区量子科学中心主任。

天道酬勤

●因为勤奋获得“7-11院士”的美名——7点进实验室,一直干到晚上11点离开。

●2012年底在实验中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这项成果在《科学》发表,杨振宁说:“这是从中国实验室里,第一次发表出了诺贝尔奖级的物理学论文!”

●在多个场合勉励学生们敢于创新,不断突破,但同时语重心长地叮嘱年轻人“打好基础”。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