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获26项国家科技奖

2024-06-25 06:57:58 - 深圳特区报

深圳特区报讯(记者闻坤)昨日,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在北京召开。据统计,在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选中,深圳25个通用项目和1个人选获奖,总获奖数创历年新高。深圳牵头和参与完成的获奖项目中,包括自然科学奖1项、技术发明奖7项、科技进步奖17项。彰显深圳科技创新能力节节攀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取得显著成效。

获奖数量创历史新高。2023年度,深圳牵头和参与项目总获奖数共25个,较2020年获奖量增长近1倍,创历史新高。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率领团队首次实验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在国际上产生重大学术影响。在异质结体系中发现界面增强的高温超导电性,开启了国际高温超导领域的全新研究方向,在凝聚态物理领域取得多项引领性的重要科学突破。值得一提的是,另一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德仁院士,也与深圳关系密切,他曾获聘为深圳市智慧城管战略发展顾问,为深圳智慧城市建设贡献颇多。

电子信息行业占比持续领先。深圳获奖项目覆盖领域包括电子信息、生命科学、先进制造、资源与环境、新材料等5个高新技术领域。其中电子信息领域项目共7个,占获奖项目比重达到28%,表现出我市在电子信息领域行业的显著优势。

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持续凸显。一直以来,深圳着眼于长远,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密切关注企业需求,优化科研资源供给机制,全方位支持企业创新和产业发展。此次深圳获奖项目中,由深圳企业牵头和参与的项目共有21项,占所有获奖项目的84%,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凸显。其中,华为连续15年获得国家科技奖,本年度参与的获奖项目达到7个;比亚迪牵头和参与的获奖项目共3个。

华为参与完成的“云计算系统的低时延关键技术”“无栅格动态调制灵活速率光传送网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参与完成的“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G)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高能效超宽带氮化镓功率放大器关键技术及在5G通信产业化应用”等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鹏城实验室和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完成的两个项目获得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鹏城实验室牵头,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参与完成的项目“超大规模多领域融合联邦靶场(鹏城网络靶场)关键技术及系统”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由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牵头完成的“新一代电动汽车关键部件及整车平台自主研发与大规模产业化”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该项目创造了新一代电动汽车能源核心、驱动核心及整车核心全链自主设计及制造的“中国方案”,得到广泛应用,推动我国汽车产业实现从“模仿追随”到“自主创新”再到“引领全球”的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持续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成果丰硕。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参与完成的“高速移动复杂场景信道特征及传输理论”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深圳大学参与完成的“深部能源开发岩体应力场透明解析技术及应用”项目和南方科技大学参与完成的“京津冀地下水污染防治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分别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市科创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深圳坚持以科技创新、产业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今年获奖数量创历史新高,正是深圳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成果。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