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书法热”,全国书法篆刻展(上海巡展)圆满落幕

2024-06-25 13:31:20 - 媒体滚动

转自:上观新闻

感受“书法热”,全国书法篆刻展(上海巡展)圆满落幕

由中国书法家协会指导,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共同主办的全国第十三届书法篆刻展览进京展(上海巡展)6月7日开始在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对外展出,于6月20日圆满落幕,此次展览共展出来自全国各省区市和港澳台地区、海外华人书家作品275件,涵盖篆、隶、楷、行、草、篆刻及刻字等类别。

感受“书法热”,全国书法篆刻展(上海巡展)圆满落幕

全国书法篆刻展览四年举办一次,是中国文联、中国书协最具权威影响力的书法展示活动,以其强大号召力和影响力,成为引领书法审美、价值认同和发展方向最具权威性的重要载体,成为凝聚广大书家向心力、集中展现当代书法艺术精品的重要平台。在“书法热”与“书法教育热”近年来不断升级的当下,展览推出后,引发的书法话题颇多,也说明公众对于这一展览的关注度之高。在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展厅现场,每天自发前来观展的观众,络绎不绝,让人感叹书法的受众之广,与热爱之深。

感受“书法热”,全国书法篆刻展(上海巡展)圆满落幕

感受“书法热”,全国书法篆刻展(上海巡展)圆满落幕

感受“书法热”,全国书法篆刻展(上海巡展)圆满落幕

感受“书法热”,全国书法篆刻展(上海巡展)圆满落幕

感受“书法热”,全国书法篆刻展(上海巡展)圆满落幕

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联手上海书法家协会在展览期间邀请了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张胜伟,西泠印社理事、知名书法篆刻家刘一闻,河南书协副主席、《书法导报》副总编辑孟会祥等来馆,就书法基本面的再认识、海派书法影响及与当代书法之间的关系举办多场公共教育讲座及10场展览导赏。此次展览配套公教活动也引起公众很大的反响,一位来馆听讲座的观众告诉我们:“我很喜欢书法,就是没有机会听老师上课。很感谢上海美术馆还有上海书协为我们邀请到了专业的老师,办了这么好的讲座,我真的学到了很多!”

艺文兼备,“展览体”与年轻一代的崛起

当代书法的现状如何,

从刚刚在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结束的

全国第十三届书法篆刻展览进京展

(上海巡展)中可略窥一斑。

此次展览最初在浙江、河南、山西等地按不同书体分别举办展览,后举办进京展,再移师上海巡展。展览作品从一开始公布后,关于当代书风,关于错字、别字、代笔等相关的讨论即非常广泛,不管如何,一个展览引发如此多的讨论,说明在“书法热”的当下,这一展览的公众关注度是巨大的。

艺文兼备,是中国书法的优良传统。历代书法大家,虽然是以书法知名,但无一例外都是有着真正文化修养的学者、文学家、艺术大家或政治家。书法并不仅仅是视觉艺术,细读此次展览一些作品可以看到,不少参展者更加注重书法之外的文化修养,自作诗词与自书题跋的作品比往届增多不少。

感受“书法热”,全国书法篆刻展(上海巡展)圆满落幕

正如中国书协在此前的介绍中所言,此次的创作者更加重视“艺”与“文”的关系,更加关注文字、文本和行款等问题,常见的繁简字转化错误、文本错漏、断错句、行款违背书仪等现象大幅减少。本届展览评委、审议委员会副主任李刚田介绍说,文辞错误减少的前提,是至少1/3投稿作品因文本和文字问题被淘汰。从这一角度而言,参加国展的书法创作者的整体文化素养、文字功底仍待提高。

来自杨浦区80后书法家华波是来自上海的入展作者之一,擅长草书。参展作品的书写内容另辟蹊径,是一首自作诗文《宜兴写壶》:“罨画溪河隐翠霞,白鸥戏啄野藤花,小童已汲金沙水,微火来烹阳羡茶。”以草书一气呵成,被评委、中国草书委员会副主任陈加林认为“八尺整纸自作诗文,其书从容自在,驰骋情怀,一挥而就一篇上等书作”。

“通过研读书法史,结合自身创作实践,感到创作要走出去,走进壮阔的自然美景,走进多样的社会生活,走进每个人丰富的内心世界;要从自然万物、社会生活中顿悟,从思想性格、学识禀赋中渐悟,从胸怀格局、经历阅历中领悟,不断寻找书法创作的源头活水。”全国第十三届书法篆刻展览进京展上海入展作者华波说。

可以说,参展作品植根传统,风格多元,时代气息鲜明,确实体现了近年来书家汲取借鉴、活化利用文博资源的成效,整体反映了当前书法创作的阶段特征和当代书法的审美取向。

感受“书法热”,全国书法篆刻展(上海巡展)圆满落幕

感受“书法热”,全国书法篆刻展(上海巡展)圆满落幕

感受“书法热”,全国书法篆刻展(上海巡展)圆满落幕

感受“书法热”,全国书法篆刻展(上海巡展)圆满落幕

感受“书法热”,全国书法篆刻展(上海巡展)圆满落幕

感受“书法热”,全国书法篆刻展(上海巡展)圆满落幕

感受“书法热”,全国书法篆刻展(上海巡展)圆满落幕

书体:追求雅正书风,植根传统

shuti

书体

从书体观察,以篆书而言,此次展览的作品数量在此次展览中虽然不多,但整体质量上乘,再现传统模式的作品居多,跟随时风现象较过去有所减少。隶书入展作品中,多追求雅正书风和正大气象,于碑刻、摩崖、简牍和清隶等皆有涉猎,有不同的取舍和审美追求。楷书作品,有进一步向着传统回归的趋势。行书作品中,“二王”书风、宋人书风和明清书风比重较大,颜真卿、赵孟頫、欧阳询等人的书风也占有一定比例。草书作品风格形式多样,一些作品创作颇具情性,呈现出书写性,抒情性,技术能力与表现较之以往有新的提高。

感受“书法热”,全国书法篆刻展(上海巡展)圆满落幕

zhuanke

篆刻

在篆刻方面,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篆刻艺术均得到全面展示。在评审专家看来,大部分篆刻作品不同程度地进行了开拓性探索,写意印的数量明显多于工稳印。

感受“书法热”,全国书法篆刻展(上海巡展)圆满落幕

keziyishu

刻字艺术

新兴的刻字艺术,是对传统书法的拓展,在视觉呈现上让人眼前一亮。评审专家王志安、李贵阳等认为,从书法(素材)的质量、形式的构思,到整体艺术水准,刻字艺术作品较上一届均有明显提高。载体的拓宽,带动创作者在作品构成、技法、色彩等方面展开全方位实验探索。

此外,一大批二三十岁的“90后”“00后”作者不断涌现也是此次展览的一大特点,这也说明当代书法新的代际转换正在展开,年轻一代的书法群体正在崛起。

这批“90后”“00后”作者群体,不仅作品植根传统,有着扎实的技法实力和传统功底,而且取法极广,这有赖于新媒体时代书法资料的丰富,包括甚至近年来考研出土的汉隶与简帛资料,都成为取法对象,让人感叹,而且年轻的书法参展者多注重视觉元素的运用充分,作品呈现的形式感强。

感受“书法热”,全国书法篆刻展(上海巡展)圆满落幕

当然,细读一些“90后”“00后”的作品,文化素养的缺失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中国书法是讲究“人书俱老”的,假以时日,尤其是,增加文史哲素养,这些“90后”“00后”在书法上的造诣不可限量。“这次展出的作品都是千里挑一的佳作,质量非常高,有传统性,又有时代感。青年一代书法家越来越能沉下心来,汲取古人的好传统,再融入自己的修养。我想在这批有潜力的作者里,有人能成为书法名家。”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主席丁申阳说。

通过主办此次展览,中华艺术宫为新老书法艺术家搭建了一个展示其书法技艺与文化素养的平台。

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党委书记、执行馆长王一川表示:

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作为上海唯一的国家级重点美术馆,一直秉持立足上海、携手全国、放眼世界的办馆理念和学术原则。希望未来能有更多机会和专业性艺术团体进行合作,推出更多具有较高学术水准、引发社会高度关注的展览,让更多年轻观众有兴趣走进美术馆,接受传统艺术的熏陶。”

编辑:顾千千|主任编辑:吴雯雯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