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顶珠峰的北京农家娃

2024-06-25 16:00:16 - 北京晚报

征服世界最高峰,是不少人的梦想。一个月前,来自顺义的小伙子李银龙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在海拔8848米的纪念碑前留下了纪念视频,他激动地向村里的乡亲们喊话:“我要力争成为我们村的骄傲!我来自顺义大孙各庄镇后岭上村!”

李银龙出生于后岭上村的农民家庭,今年35岁,是一名独立石刃艺术家,在业内有一定的名气,他还将工作室开在了家乡。谈及攀登珠峰的缘由,他表示,既是实现自己的梦想,也想以自身的经历,向家乡的年轻人传递积极向上的生活理念。“我们的一生其实很短暂,想做什么就要抓紧去做。”他说。

登顶珠峰的北京农家娃

攀登之梦

从小爱爬山征服过世界多处名山

每年五月,是珠峰登顶的旺季。此时,由于大气环境的变化,珠峰地区的大风区域风力会明显减弱,昼夜温差也会逐渐缩小,是一年中难得的“黄金冲顶期”。

“但即便是在最适合登顶的月份,攀登珠峰仍是一项风险非常大的运动。可以说,是对意志力和体能的双重考验。”前不久,李银龙刚刚返回国内,身体仍然极度虚弱,在医院治疗。虽然有充足的氧气与适宜的气压,但他还是感到晕晕乎乎,回忆与讲述都有些缓慢。“醉氧,算是登珠峰的后遗症吧。”

正如李银龙所说,虽然近些年来已经有近万名挑战者成功登顶,但攀登珠峰依然需要挑战人类极限。超过8848米的海拔,不仅意味着极寒的温度、极陡峭的山路以及危险重重的冰雪,越接近山顶,空气越稀薄,即便是静止不动也要承受剧烈的高原反应,更何况还要向上攀岩。

“在正式向珠峰进发之前,我们足足准备了一年多的时间。”李银龙说,这次挑战珠峰,他是与朋友一起报的名。“挑战珠穆朗玛峰的想法,是在爬过慕士塔格峰之后。我们几个一起爬山的朋友聚会,当时有人提出想爬珠峰,我也动了心。”李银龙说。

敢于挑战珠峰,李银龙并非纯新手。他说自己从小就喜欢爬山,觉得爬山是与自己“对话”的过程。长大后,工作或生活遇到烦恼,他也喜欢找个山沟沟猫上一个月。上学时,他学的是美术设计专业,工作后,也顺理成章成为一名设计师,还曾参与过北京奥运会志愿服务驿站的设计工作。工作之余,他喜欢攀登世界各地名山,包括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脉最高峰、香格里拉哈巴雪山等。“在不断向上攀登的过程中,你会感觉到世界只有自己一人,能够从新的视角去审视自己的内心,也会从大自然汲取力量。”他表示,这样的体验,能够帮助他寻找灵感。

即便是对于经验丰富的专业登山者来说,挑战珠峰也绝对不是件简单事。李银龙在下定决心后,早早地开始为此准备。“不仅是体力上的准备,还有针对高海拔的适应性训练。”他说,在这一年的时间里,他和朋友们陆续完成了很多户外运动,反季骑行青藏高原、登顶四姑娘山、冰原徒步等。他还先后参加了专业机构的100天平原训练和50天的攀登训练,为攀登珠峰做好准备。

攀登之艰

凭意志支撑同行人给了莫大力量

71年前的今天,时年33岁的埃德蒙·希拉里和丹增·诺尔盖首次登顶,把人类的脚印留在珠穆朗玛峰顶。自此,71年间,越来越多来自不同国家的登山者,前赴后继地踏上攀登珠峰的征程。时至今日,攀登珠峰已不再是单打独斗,很多商业登山公司可以为登山者提供服务和保障。李银龙的初次挑战,同样也选择了一家商业登山公司,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进山。

珠穆朗玛峰的主要登山路线有两条,分别位于尼泊尔的东南山脊和中国西藏的北山脊,“登山者们都称呼为南坡和北坡。”李银龙说,虽然北坡的路线较短,但南坡相对缓些,大多数登山者都选择位于尼泊尔的南坡路线,他选择的是南坡,这也是希拉里和诺尔盖成功登顶的路线。

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攀登者们陆续集结,他们要在向导的带领下徒步抵达海拔5364米的大本营,利用一周左右的时间进行修整和适应性训练,再向更高海拔的营地攀登,最终实现冲顶。“我们同一批进山的登山者有来自全世界的1000多名挑战者,基本都是有过登山经验的。但挑战还是异常困难,光是徒步到大本营这一个阶段,就让很多人中途放弃了。”李银龙说。

没想到,刚到大本营,李银龙的身体也出现了问题,带状疱疹和病毒性肺炎让他难以行动。他只能中途乘坐直升机返回加德满都休整。“躺在医院里的时候,心里特别着急。因为登珠峰的时间不等人,只有5月中下旬这个时间段是适合攀登的‘黄金期’,过了这段时间,雪峰就会迎来风暴,后面基本很难再登了。”李银龙回忆说,靠着意志力的支撑,经过5天的治疗,身体好转后,他立刻返回营地,重新加入到了攀登队伍中。

自大本营到峰顶,还有C1-C4四个营地,所有登山者必须按照顺序依次完成适应性训练。每前进一步,都危机重重,且要经受身体的极大挑战。“到后面几乎完全凭意志力在走。”但每一位登山者的热情鼓励,给了李银龙莫大力量。在他的讲述中,最让他印象深刻的是一位60多岁的中国大姐,大家都觉得她到大本营已经是极限了,C1应该都上不去,“但大姐就是咬着牙撑着,每天在大本营里还鼓励大家,她最终走到了C3营地,虽然没有登顶,但是已经赢得了大家的敬佩。”

在不断尝试挑战的过程中,很多攀登者都陆续放弃了,留下的人越来越少。“其实到了后期,完全就是凭意志力在支撑,因为你无时无刻不处在缺氧的环境中,头很疼,体力也在不断消耗。”对于登顶的详细过程,李银龙的记忆已经有些模糊了,只记得整个过程非常艰难,登上珠峰后看到了无与伦比的壮观风景。最终,这一次实现登顶成功的只有10个人,其中包括4个中国人,有2人来自北京,正是李银龙和他的好友。

攀登之幸

登顶那一刻只想把喜悦传递给乡亲

成功登顶的那一刻,李银龙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他拍摄了很多的照片和视频,其中一条喊话家乡父老乡亲的视频在社交媒体上火了。视频中,他激动地说:“我要力争成为我们村的骄傲,顺义大孙各庄镇后岭上村,祝大家阖家安康!”

这条视频,很快从珠峰飞回了后岭上村。“我爸给我打电话,说你火了,好多人问我,登珠峰那小伙子是不是你儿子。我的爸爸妈妈是普通农民,他们可能没法理解我在做什么,但是即使不理解,他们也不会干涉我,给了我最大的支持。”李银龙笑着说,之所以拍摄这样一条视频,当时也没想太多,就想用农村的大喇叭广播的方式,把这份喜悦传递给家乡的朋友们。“对于村里人来说,他们可能一辈子也不会有机会登上珠峰。我从小就是在村里长大的,乡村生活给我留下了特别美好的记忆,我对后岭上村有着深厚的感情,登顶之后,第一时间就想和他们分享。”

李银龙在村里长大,又从这里走出去,见到了世界,如今,他又回到了熟悉的家乡,在这里开办了自己的工作室,在家乡继续着自己的事业。“我去过很多地方的村落,见到了很多有艺术感的小店,主人的藏品或者创作的艺术品种,其实蕴藏着当地的历史和传统。这一点正是我家乡所欠缺的。在创办工作室的时候,我就想一定要回到家乡,在村里也做一个展示作品的空间。”李银龙的期待还不止于此,他还希望能有更多的同龄人回到家乡创业,也带回来更多新的业态、新的文化、新的气象。

“攀登珠峰的经历,是挑战自我、拥抱自然的过程。我特别希望能以我的精神,唤起同龄人的热情。我们的一生其实很短暂,应当尽量在不同的时间节点,都让自己活得精彩。”李银龙还透露了一个更长远的目标清单,他计划完成登顶七大洲最高峰、踏足南北极点。他说,我今年35岁,得趁着年轻体力好抓紧进行。他初步给自己定了个期限,在10年之内完成这个宏伟的计划。

本报记者王可心文

受访者供图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