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鸟迁飞通道保护修复中国行动计划(2024—2030年)》出台

2024-06-25 14:50:02 - 媒体滚动

转自:中国环境网

为全面加强我国候鸟迁飞通道保护和修复工作,系统提升候鸟重要栖息地科学管理水平及调查监测能力,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林草局近日出台《候鸟迁飞通道保护修复中国行动计划(2024—2030年)》。

据了解,我国现有鸟类1500余种,占世界鸟类种数的13%。其中,候鸟超过800种,约占全国鸟类种数的53%。全球有9条主要候鸟迁飞通道,其中4条经过中国,分别为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通道、中亚迁飞通道、西亚—东非迁飞通道以及西太平洋迁飞通道。

多年来,我国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统筹推进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建设,建立健全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持续加强濒危鸟类及其重要栖息地保护,取得显著成效。但与此同时,候鸟保护也存在部分栖息地面临威胁、保护管理体系尚不完善、资源监测能力亟需加强、社会保护氛围有待提升等问题。

根据《候鸟迁飞通道保护修复中国行动计划(2024—2030年)》,到2030年,我国将把将90%的候鸟迁飞通道关键栖息地纳入有效保护范围,形成较为完善的全国候鸟迁飞通道保护网络。迁飞通道上的关键栖息地生境质量明显改善,基于自然的栖息地适应性管理体系初步建成,关键栖息地候鸟数量保持稳定或有所增加,多元共享的全国性鸟类及其栖息地调查监测体系基本建成,技术水平明显提升,站点布局更为均衡,80%以上的候鸟种类得到有效监测。保护候鸟、人鸟和谐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爱鸟护鸟的社会氛围全面形成,推动我国由全球候鸟保护工作的参与者向引领者转变。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