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送餐都是一场探望,饿了么数字化老年助餐里的科技温度

2024-06-25 17:44:36 - 媒体滚动

转自:上观新闻

每一次送餐都是一场探望,饿了么数字化老年助餐里的科技温度

每一次送餐都是一场探望,饿了么数字化老年助餐里的科技温度

民以食为天,对老年人来说更是如此,小饭碗里盛着晚年的幸福感。近日,普陀区民政局与全区各街道镇、饿了么、乐扬公益以及长者科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各方将围绕老年助餐服务深度探索创新。其中,由饿了么定制的“助老e餐”社区专送服务正式在普陀落地,在每一次送餐上门过程中,融入了数字化的效率与为老服务的温情。。

社区食堂+骑手:解决老人吃饭的“最后一米”难题

每天10点左右,长风新村街道白兰片区社区长者食堂取餐点,已经整齐摆放着数十份为街道老人打包好的午餐。这时候,食堂里还没有堂食的客人,但3名饿了么“蓝骑士”已准时赶到,他们都是附近环球港站点的优秀骑手,三个月前被选入饿了么“助老e餐”专送队。取到餐后,他们会在半小时内,把今天的午餐送到每一位老人的家里。

每一次送餐都是一场探望,饿了么数字化老年助餐里的科技温度

“一直以来,社区食堂普遍面临受众局限、成本难控等问题。”普陀区民政局社区事务发展中心介绍道,早在2008年,普陀区就把社区老年人助餐点列为政府实事项目推进,如今普陀区已建有社区老年助餐服务场所113家,其中社区长者食堂38家,老年助餐点75个,覆盖全区10个街镇的助餐服务网络已基本形成。

但是老年助餐服务网络越织越密,仍有老人“吃饭难”,特别是高龄老人、出门不便的困难老人,他们来食堂吃饭几乎是奢侈。比如,85岁独居的刘爷爷来说,即便食堂就在小区门口,对他来说也宛若天涯之远。

自从十多年前双腿受伤手术后,刘爷爷每天的活动范围,就是依靠助推器从卧室走到客厅。数据显示,约90%的老人选择居家养老,像刘爷爷一样出行不便、居家卧床的老人,老人们的助餐服务需求更为迫切,送餐上门才能为解决他们吃饭的“最后一米”。

送餐上门对社区食堂来说,也是一笔划算的生意。比如,武宁社区长者食堂的辐射范围是4平方公里,但毕竟来店里就餐的老人仍是附近小区为主,堂食并未充分发挥食堂的供餐能力,尤其是冬天、雨天等恶劣天气,堂食顾客就更少了,这对社区食堂的供餐能力来说也是一种浪费。只有专业的送餐服务完善了,才能保证4平方公里的服务覆盖范围与长者食堂的供餐能力相匹配。

也就是说,优质的送餐上门服务加入,对老人和社区食堂来说,都是一种双赢的局面。

一键下单、专线客服:多方合力的数字化升级

对于老年人来说,送餐上门逐渐成为刚需,普陀区早就发现并逐渐深入探索解决方案。据介绍,普陀区最初尝试了社区志愿者送餐的模式。高龄、失能等需要特别保障的老人在居委会按月登记订餐服务,就会有送餐志愿者每天中午固定上门送餐。

然而,这个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却遇到了挑战。这支由社区志愿者、餐饮单位聘用人员的送餐志愿者队伍,大都是低龄老人,他们在从事送奶工、垃圾清运工等工作的间隙,完成送餐上门工作,因此送餐时效和服务水平都无法保证。

三年前,长风新村街道试点与饿了么成立为老送餐服务队。由普陀近铁站点承担了为长风新村街道高龄、失能等老人送餐上门的服务。不过送餐人员虽换成了“职业选手”,但因为订单尚未实现数字化,所以骑手需要每天根据助餐点给到的地址表格,自己规划路线进行派送,因此该模式的复制推广受到限制。

但随着普陀区民政局、乐扬公益与饿了么对于老年助餐服务的数字化改造,配送服务迎来了破局时刻。乐扬公益为普陀民政开发了“长者助餐”小程序平台,所有普陀区需要送餐上门的困难老人均能线上下单,平台与饿了么实现对接后,骑手就可以通过手机接到分配的订单,订单的增减变更等,也可以随时线上进行,不需要再街道的工作人员每天“做台账”,大大解放了人力。

但对于老年人来说,仅仅送餐上门的服务仍是不够的,与一般的外卖用户不同,高龄老人的安全意识比较强,对于每天由陌生人送餐怀有抵触心理。此外,因为老年人接电话、开门等较为迟缓,也对服务的耐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每一次送餐都是一场探望,饿了么数字化老年助餐里的科技温度

于是,在普陀区民政局的要求与指导下,围绕老年助餐服务的取、送餐特征,饿了么进行了配送方案和服务标准的创新,推出“助老e餐”社区专送服务,并且为老人开通了专门的客服热线。

在物流配送方面,采取“一点取多点送”的模式改造,实现提效降本。在送餐人员方面,老年餐订单将优先定向分配给由党员、先进骑手组成的“助老e餐”专送队。因此人员相对固定,基本上几天送餐下来,骑手就能与老人“混个脸熟”,给予老人足够的安全感。

开始送餐前,这些骑手都会经过专业的培训,主要强调给予老年人足够的耐心,除了送餐之外,也要关注老人的状况,如有情况及时向街道进行反馈,让送餐本身成为关爱老年人的“前哨站”。

而针对这些乐于参与社区服务的骑手,饿了么也专门打造了“社区侠”激励体系,设计了一系列荣誉激励、物质激励和发展激励措施。

普陀模式:首创“政府+公益+企业”合作样本

上海是中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的城市,而在普陀区,60岁以上的户籍老年人口高达38.34万人,占总人口的42.76%,是上海老年人口占比最高的三区之一。

如何服务好辖区内近40万老年人,光靠社区基层人员和志愿者显然是无法企及的任务,普陀区坚定向“数字化”要答案。

为此,普陀建设了全市首个区级智慧助餐系统——普陀区智慧养老助餐服务管理平台,打造社区智慧助餐场景,针对堂食场景实现了“一卡通吃,优惠通享”。

针对困难老人送餐上门的需求,通过上文提及的“长者助餐”小程序,数字化助老专送已实现全区覆盖,并由饿了么骑手提供专业、高效的配送服务。

为服务更多老人居家用餐的需求,普陀区还试点了社区食堂上线外卖平台并打通补贴的数字化方案。社区食堂上线饿了么App后,老年居民只要完成注册和绑定,通过手机点餐就可以享受补贴后的用餐价格。

由此,全场景、全覆盖的数字化老年助餐服务“普陀模式”已初具雏形。

2023年起,以老年助餐服务为核心的一系列政策引发公众关注。《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行动方案》《全面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促进数字技术适老化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陆续落地,明确提出面向社会开展老年助餐服务,引导外卖平台、物流企业等经营主体参与老年助餐配送,探索发展社区食堂,建立老年人助餐服务网络。

坚持政企合作,引入专业服务;向数字化要答案,提升服务效率,普陀区首创的老年助餐服务“政府+公益+企业”数字化合作样本,呈现出可复制、可持续的特征。同时也孕育了“助老e餐”这样有人情味的“副产品”,为更多老年人享受高品质的居家养老服务构建起了稳固的基座。

栏目主编:崔家琛文字编辑:俞宏浩

专题来源:作者:徐梓宁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