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好数字银行发展之路 助力书写科创金融大文章——访微众银行企业市场推广部副总经理许伟

2024-06-25 22:03:44 - 金融时报

去年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其中,科技金融位列“五篇大文章”之首。

作为国内首家数字银行,微众银行一直以科技驱动金融发展、以金融助力科技创新,依托数字科技优势走稳数字金融之路,并充分发挥“数字+普惠”专长,助力服务科技创新发展,在服务科技型企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制造业及新兴产业发展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有益探索。

微众银行是如何针对科技型企业的独特特点进行支持的?在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中,他们是如何化解难题的?针对这些问题,《金融时报》记者于近日专访了微众银行企业市场推广部副总经理许伟。

《金融时报》记者:近几年来,银行业发展面临的外部挑战越来越多,在此背景下,微众银行在营销、风控等方面进行了哪些调整,来保证资产质量和业务增长?

许伟:前几年疫情对企业来说确实有比较多的阶段性困难和挑战,我们复盘疫情发生后进行的工作,我行的“微业贷”是行业内较早推出延期还款政策的企业贷款产品,我们没有用硬着陆的方式,而是做了一些软措施。那段时间,客户只要是确实遇到了困难来申请延期还款,我们都会根据情况给出延期还款方案,等客户压力减小后再进行还款。这个过程大概持续了两年多,回头看来,这些措施不仅在企业遇到困难的时候帮助他们减轻了阶段性的资金压力,在其渡过难关后也提升了对我行的满意度,成为了我行黏性较高的客户。

此外,微众银行成立了专门的团队对不同细分客群进行精细化经营,目前形成了小微金融、产业金融、科技金融的专门部门。其中,在产业和科技两类客群的获客方面,我们专注于如大消费、大基建、大健康和高端制造等产业链和科技型企业,在风控上选择了相对抗周期或者流动性比较好的企业。因此,从结构上来讲,这些优质客户和资产成为了我们的风险“压舱石”。

第二个考量就是基础风控技术上面,微众银行风控最底层的逻辑是大数据。多年来,我们一直没有放弃过、停止过对依法合规数据追寻的步伐。不管是税务、工商还是各种公共数据,我们是全国最早一批去对接各个地区税务局数据的商业银行,目前也是业务开展得最完整的一批。

这几年随着政策的进一步鼓励和完善,出现了一些大数据局、大数据平台等机构,他们会将地方的政务数据进行整合,我们也积极地与其展开合作。同时,对于部分有特色的行业,例如制造业,用电量是比较能反映制造业特征的一项数据,所以我们很早就与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开展了合作,将供电端的部分数据作为我们风险判断的依据之一,为电网的客户、主要是制造业类的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此外,微众银行也在积极联动社保、海关等部门,进行合作探索。

《金融时报》记者:科技金融是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确定的“五篇大文章”之一。对于科技型企业,外界都在说“贷早贷小”问题,但是很多人认为商业银行读不懂这些初创型的科技型企业,作为在支持科技金融方面具有优势的微众银行,是如何平衡信息对称问题的?

许伟:初创型科技企业如何能获得银行贷款是一个行业共性难题。举例来说,一家科技企业刚成立的时候,可能只有几个人、有一点投资、有发明专利、租个小房间。很长一段时间,你是看不到他们的收入的,也没有什么固定资产,因此,银行缺乏判断其经营情况从而识别风险的依据,这种情况是很不容易评估授信的。

微众银行在专门服务科技型企业的产品推出之前,已经凭借普适性企业流动资金贷款产品“微业贷”积累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客户,其中就有大量的科技型企业。基于原来积累的样本,我们进行了大量研究,即科技型企业跟其他行业企业有哪些地方不一样。例如,科技型企业的知识产权和发明专利其实就是他们的资产,困难在于商业银行可能并不知道应该如何准确判定其现金价值。于是,我们引入人才信息、知识产权、交易数据、行业赛道等科技型企业的专属多源数据,用于对其进行主体评估,推出具有差异化特色的科创贷款服务,并延伸出科技金融综合服务体系。

目前,我行科技金融已经在全国20个省及直辖市、200多个地级市开展业务,其科创贷款已吸引全国近43万家科技型企业申请,已申请企业占全国科技型企业总数近20%,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申请渗透率达27%,累计授信超3800亿元。在深圳2.4万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有近五成申请了微众银行科技金融服务,每2家国高企业就有1家选择微众银行,微众银行为深圳地区科技型企业累计授信超470亿元。

对于微众银行而言,企业金融是一个多元产品和服务的综合体系。我们在2020年就推出了企业金融服务品牌“微众企业+”,在这个体系里面,信贷和非贷款业务同样重要,而这个驱动因素之一是在智能化领域,包括AI大模型的业务应用等,让更多中小微企业的多元金融需求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得到更充分的满足。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