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上市银行洞察系列十三、银行年报展示企业竞争力与韧性的新实践

2023-07-25 16:59:12 - 德勤Deloitte

【报告】上市银行洞察系列十三、银行年报展示企业竞争力与韧性的新实践

德勤中国金融服务业研究中心于2023年4月28日发布《凝心聚力奋进新征程:中国银行业2022年发展回顾及2023年展望》报告,通过系统分析中国上市银行的盈利能力、资产情况、负债情况和资本实力,梳理并观察其业务发展情况、经营模式及监管环境变化,进而展现中国银行业在2022年取得的成就并展望未来发展的方向。此外,报告深度解析了2023年银行业战略部署、银行资产碳核算的方法与实践、关联交易数智化管控模式的分析、对年报展示的分析、未来财务管理转型探究、打造高质量监管数据治理体系、新场景下的银行业运营韧性的应对思路探讨、风险报告数字化转型研究、以及商业银行并购重组的理性关注等重点和热点话题,提供了独到的见解与洞察。我们相信,这份研究报告将会为国内商业银行在“十四五”的新征程上开新局、谱新章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报告目录

【报告】上市银行洞察系列十三、银行年报展示企业竞争力与韧性的新实践

【报告】上市银行洞察系列十三、银行年报展示企业竞争力与韧性的新实践

银行年报展示企业竞争力与韧性的新实践

资本市场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直接融资是资本市场的核心功能。我国一直致力于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推动长期价值投资理念在市场中落地生根。在此背景下,上市企业的年报作为企业与投资者之间沟通的桥梁,作用日益凸显。其中银行业的年报基于不同时期政策导向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历经了三个发展阶段,从最初的以披露财务状况为主,到当下越来越重视变革战略和经营理念传导。

本文聚焦国内领先银行,在对比分析历年年报与时代背景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深入探讨银行业年报发展各个阶段的特征和作用,进而提出未来银行业优化自身年报的相关建议。

趋势洞察:年报撰写思路的进化与创新

现代年报史的开端

美国钢铁公司作为现代年报史上的先驱,在1903年发布了历史上第一份现代公司年报,共计40页。

1929年,美国股市崩盘后,美国政府发现在上市公司中广泛存在着欺诈行为,为此立法强制上市公司提交符合特定标准的定期报告,又经过多年的委托方转换,最后交给了独立机构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至此,完成了年报制度的固化,并逐渐传入国内。

图1:现代最早出现的年报——1903年美国钢铁公司年报

【报告】上市银行洞察系列十三、银行年报展示企业竞争力与韧性的新实践

1992年,深圳发展银行发布了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份上市银行年报。这份年报的内容基本由财务数据构成,至此拉开了国内上市银行业年报的发展序章。

图2:深圳发展银行1992年年度报告内容节选

【报告】上市银行洞察系列十三、银行年报展示企业竞争力与韧性的新实践

年报1.0时代——披露准确真实的财务信息

政策背景

1996年,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发布了《企业年度检验办法》,第一次对年检的对象、管辖、时限、内容以及程序和处罚规则作出规定。企业年报从此成为了年检的准入条件。

2004年,《行政许可法》开始实施,工商总局据此对《企业年度检验办法》进行修订,并于2006年重新发布。至此,企业年报定位从准入条件转为常态监督。

趋势解读

企业年报定位的变化说明监管部门对企业日常经营情况愈加关注,希望通过企业年报对企业开展常态化监督,从而更好地保护消费者和投资者的利益。所以,银行业早期年报主要面向监管审查人员,以满足规范经营需要、披露准确真实的财务信息为核心目标。

年报1.0时代——招商银行2008年年报案例解读

从内容分布看,招行2008年年报以财务信息、公司重大事项、公司经营风险为主要披露内容,体现了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规范经营。年报共计197页,通过170多页的篇幅回答了四个基本问题:

•我们是谁?

•我们经营什么业务?

•我们经营状况如何?

•我们未来经营是否存在风险?

这些内容涉及银行的股东结构、组织架构、战略目标、财务状况、风险管理等方面,属于沿用至今的标准格式。

图3:2008年招商银行年报内容分布情况

【报告】上市银行洞察系列十三、银行年报展示企业竞争力与韧性的新实践

从撰写方法看,该年报主要以业务指标罗列为主,仅在“管理层分析与讨论”部分简单说明了实际开展的业务内容,并未对业务发展状况和相关举措开展深入分析。

图4:2008年招商银行年报内容节选

【报告】上市银行洞察系列十三、银行年报展示企业竞争力与韧性的新实践

总结 

在这一阶段,大部分银行的年报中财务部分占比极高。除简要的公司和业务介绍外,其余基本围绕监管要求的财务情况和重大事项展开说明,如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资产负债表等。该阶段各家银行的年报体例高度相似,差别仅限于具体的财务数据,因此读者很难从年报中了解银行的经营理念和战略思路。

年报2.0时代——财务报告为主、业务解释为辅

政策背景

2014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出通知正式停止企业年检。国务院发布的《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将企业年检制度改为企业年报公示制度。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号——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要求企业年报财务部分应符合《证券法》要求。同时,证监会对非财务部分也提出了“简洁明晰和通俗易懂”的要求。

趋势解读

随着上市企业越来越多,监管资源越来越无法满足监管量的爆炸式增长,最终推动企业常态监督制度从年检转为公示。这也意味着企业年报面向的群体从监管转向了社会。通过企业信息的公示和年报制度实现企业信息的透明化,让社会和市场协助政府对企业进行监督。而这就要求年报应大幅度提高可读性。

与此同时,投资者对企业的经营状况也越来越关注,试图通过年报全面了解企业的经营和发展理念,预判未来发展趋势。此外,企业自身也逐渐意识到企业年报是表达自身经营理念和发展战略的重要窗口。因此,年报公示制度的出台带动企业年报进入了2.0时代。

年报2.0时代——招商银行2012年年报案例解

从内容分布看,招行2012年年报不仅包含了财务信息、公司重大事项、公司经营风险等必要内容,还新增了公司业务经营思路、公司战略部署两大板块,突出了业务发展战略和核心竞争优势、经营环境、政策因素及经营中重点关注这四大方面。这部分内容在全部320页年报中占据了约70页的篇幅。该年报既符合了监管的硬性要求,又充分向投资人展示了招行在各个领域的竞争优势和创新成果,以及对未来市场环境和发展趋势的深刻理解,帮助投资人更全面深入地了解招行,提升了信息披露质量,增强了投资人对银行的信任感和认同感。

图5:2012年招商银行年报内容分布情况

【报告】上市银行洞察系列十三、银行年报展示企业竞争力与韧性的新实践

从撰写方法看,主要体现了两大方面的改变:

提高了业务内容的可读性。招行首先用简明的语言概述了各个大类业务的发展概况,然后详细介绍了每项业务在不同发展维度上的表现,并提供了相关的数据支持,让读者能够快速掌握银行的业务优势。

图6:2012年招商银行年报内容节选

【报告】上市银行洞察系列十三、银行年报展示企业竞争力与韧性的新实践

【报告】上市银行洞察系列十三、银行年报展示企业竞争力与韧性的新实践

总结 

领先银行年报除了如实公示自身财务状况外,还向市场传递自身的经营思路和战略,甚至具体的举措。通过这一变化,年报的可读性大幅度提高,通过业务剖析和发展思路的详细阐述,向读者主动传递银行的声音,从而提升互信和认同。至此,银行年报开始逐步转向“财务报告报为主、业务解释为辅”的体例。

年报3.0时代——业财融合

政策背景

2023年,随着注册制的全面放开,上市企业的门槛大幅降低,监管重点由前端,转向后端,这也意味着中国将与国际市场全面接轨,未来市场投资者也将呈现出“去散户化”的趋势,市场生态将加速重塑。

趋势解读

注册制的放开使得股票市场对投资者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将大幅提升专业投资人的比重。因此年报作为专业投资人了解企业的主要途径,其重要性将变得更为突出。尤其是银行业正在经历数字化转型的时代巨变,行业格局不断变化,市场除了关注各家银行的财务状况外,更关注其是否把握时代脉搏,找准经营方向,是否有锐意变革,并保持战略的执行力。因此,银行年报更加突出业务转型思路解读和战略理念的引导,从而提高年报的传播效果和接受度,促进银行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得到市场的认可。

年报3.0时代——招商银行2022年年报案例解读

从内容分布看,招行2022年年报与2012年年报相比在管理层讨论与分析部分结构上发生了一定程度改动,但在内容上无太大变化,仅将“企业社会责任”作为独立板块呈现。

图7:2022年招商银行年报内容分布情况

【报告】上市银行洞察系列十三、银行年报展示企业竞争力与韧性的新实践

从撰写方法看,主要遵循有以下特点:

•业务战略连贯性强

招行2021年年报中基于财务指标对营商环境、行内当前情况与优化方向进行了分析,给出下一年重点发展方向。而在招行2022年年报中运用详尽的量化数据对2022年战略的执行情况进行报告,做到了前后连贯,充分体现了战略的执行力和定力。

•业务剖析下钻维度细致

招行在“业务运作”板块中除了介绍每个业务的发展情况,还详尽阐述了重点指标在业务中的拆解与本年度的举措与成效,做到尽可能细致的颗粒度,充满诚意地向投资人展示银行在这一方面做出的努力。

•业务与财务融合性强

招行在年报中对一些投资人重点关注的财务指标进行解读,如:净利息收益率、非利息净收入、存贷比、不良资产处置等。在解读过程中还会向下拆解至具体的业务维度,结合业务举措解释财务指标,增加年报的可读性,也进一步提升了投资人对银行稳健经营的信赖程度。

图8:2022年招商银行年报内容节选

【报告】上市银行洞察系列十三、银行年报展示企业竞争力与韧性的新实践

总结 

领先银行已经明确将年报定位为展示银行未来战略和目标的主要手段,依托对于财务和业务深度的理解以及对于自身经营能力强大的信心,尽可能多地、全面地向投资人展示自身经营状况。并在年报撰写的维度上变得更加多元,更加注重站到投资人理解视角来撰写年报。银行年报未来必然会加快转向“业财融合”的模式。

转型升级:银行年报提升面临的挑战

对于那些仍在追赶领先银行脚步的银行来说,应加快学习领先银行的年报撰写理念,加快转型步伐但仍面临如下三方面的挑战:

业务与财务的融合不足

银行年报需要将财务指标与业务表现进行高度融合,这通常需要各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但大多数银行缺乏统筹协调的部门和工作机制,导致年报编写过程中出现信息不对称、数据不一致、流程不顺畅等问题,影响了年报的质量和撰写效率。

资源耗费难以控制

年报编写需要大量的数据和信息准备,越多的信息意味着越多的排版和披露问题,这会导致银行内部的资源消耗急剧增加。如果没有良好的计划安排,将会对银行内部资源造成很大压力。

专业性和可读性难以平衡

年报的目标受众重点转为投资者后,如何能够把年报写得既专业又通俗易懂,这是极具挑战性的。真实公允地披露财务状况和业绩表现是比较容易做到的,但用简洁明了而又生动易懂的语言传达银行自身经营思路和发展战略,并吸引投资者阅读又是比较难做到的。在实际操作中往往难以做到两者兼顾,有些银行过于注重专业性而忽视可读性,在使用术语或数字时过于复杂或冗长;有些银行过于追求可读性而牺牲专业性,在使用语言或图表时过于简单或草率。

迎接新时代:紧抓理念革新,统筹业财融合

今天,银行业年度报告被赋予新的内涵,不仅是向股东和投资者汇报公司财务状况和业务情况的重要手段,也是银行向外界展示自身形象、声誉和价值观的重要方式。因此,写出一份好的年报非常重要。银行为保证年报的高质量,需要与时俱进,以满足市场的需要和客户的期望。

未来银行年报撰写应遵循以下三方面的新要求:

理念转变——从数据堆砌转向业务剖析

银行年报的使命不再单单是服务监管,而是接受社会的监督和投资人的审视。传统的银行年报已经无法满足投资者与股东需求,银行业务在进行数字化变革的同时,在年报撰写时也需要转变理念,从传统的财务报告为主转变为全方位业务报告,将银行战略规划与实施分析、业务分析、重点问题推进、未来展望等方面都纳入其中。

业务理念的转变应围绕以下两大方向:第一,抓住客户经营这一重点,将客户放在业务的中心地位,并以高效、精细的方式来展现各业务领域的变革和举措。第二,建议在撰写过程中将客户、渠道、产品紧密结合,体现整体化经营理念,全面展现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未来发展潜力。

这样的年报可以让投资者更好地了解银行的内在品质与真实价值,促进银行与投资者之间长期稳固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业务参与——从单一部门负责转向各部门广泛参与

年报的撰写工作随着可读性提升的要求而变得更为复杂,不再是单一部门能够独立完成的工作。为了更好的剖析、展示年报的业务部分,银行需统筹战略、财务、业务及科技等部门共同参与撰写,以确保年报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其中,业务部门的参与尤为重要。各业务部门积极参与年报的撰写,包括各自领域的业务模式介绍、市场情况分析、自身产品介绍、业务发展计划等内容的总结和展望,整理并提供相关的数据。这样做,既能保证年报的质量和可读性,也是各部门统一共识,沉淀反思的过程。

因地制宜——制订符合自身特点的年报撰写管理机制

为了写好一份“业财融合”的高质量年报,银行需要提前做好充分的计划,并在科学机制的保障下,有序高效开展工作。

首先,银行应改变过去专人负责的模式,转为成立覆盖多部门的专项工作组形式开展年报撰写工作,并在项目组内部统一“业财融合”的撰写理念要求,开展领先银行年报的分析学习工作,并建立科学严肃的工作机制和流程。

其次,应重视并全面充分考虑前期准备工作的范围和要求。相比于过去很多银行“有什么就用什么”的前期准备工作,“业财融合”要求下的年报需要更多的时间完成非财务部分的撰写。所以,银行应留足年报撰写的提前量,尽早定立计划,着手准备,并通过统一数据采集模板和标准等方式,提前布局数据的积累和准备工作。

同时,应发现并储备年报撰写的专项人才。过去年报内容的撰写更侧重于财务数据和业务信息的展示,而“业财融合”要求下的年报撰写更偏重于讲述逻辑的连贯性。这就需要撰写人员具有丰富的业务知识,同时又对银行战略有着深刻的理解,从而保证年报各模块业务战略逻辑的一致性,和不同年份年报之间的连贯性。同时又能保证财务指标和业务举措之间的可解释性。此外,撰写人员的语言文字能力也变得至关重要,需要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向市场传递银行的声音,讲好银行的故事。而符合上述要求的人才在银行中并不多见,需要平时的发现和积累。

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银行业对年报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年报重要性与我国资本市场的成熟度呈正相关,即资本市场的成熟度越高,年报的重要性就越强。银行业的年报以披露财务报表为开端,建立起健全的财务披露体系,进而逐步向“业务+财务”双轮驱动的模式转变,并呈现出两方面趋势:第一,年报的内容可读性越来越强,语言愈发通俗易懂,对战略的解读清晰简明,而相关的素材也更加扎实详尽,给读者一种娓娓道来的亲切感;第二,业财融合程度越来越深,业务和财务部分不再孤立成篇,财务指标常常与业务指标相伴相生,更加深刻地揭示每个业务模块的底层经营逻辑。

如今,金融行业正处在一个特殊的时间节点。伴随着海外金融行业遭受巨大挑战,国际环境动荡持续,全球金融系统面临着严重的信任危机。对我国而言,银行业更应该成为金融系统的“压舱石”。而加强与资本市场之间的连接与沟通,则成为了上市银行的必修课和必答题。银行年报作为链接资本市场的核心媒介之一,必然迎来全面升级换代。对于每一家上市银行来说,书写一份简洁易读的年报,准确传递银行前瞻的经营思路与战略,其重要性不亚于银行业务经营本身。因此,银行高级管理层应高度重视年报的撰写工作,充分调配行内资源,努力写出一份让监管放心、让社会了解、让投资者信任的优秀年报。

【报告】上市银行洞察系列十三、银行年报展示企业竞争力与韧性的新实践

联系人

曾浩

德勤中国金融服务业

银行业及资本市场主管合伙人(中国大陆)

电话:+862161411821

电子邮件:calzeng@deloitte.com.cn

沈小红

德勤中国金融服务业研究中心主管合伙人

电话:+862123127166

电子邮件:charshen@deloitte.com.cn

尤忠彬

德勤管理咨询中国

金融行业事业部主管合伙人

电话:+862123166172

电子邮件:zhyou@deloitte.com.cn

王凯

德勤管理咨询中国

金融行业事业部总监

电话:+8657189727788

电子邮件:cirwang@deloitte.com.cn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