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帅”——宁津蟋蟀

2024-07-25 05:15:15 - 齐鲁晚报

□张居明

宁津县是“中华蟋蟀第一县”,蟋蟀文化源远流长,这里因蟋蟀闻名天下,这里的人们因蟋蟀而富裕起来。

每当秋风乍起之时,我的家乡宁津小城便沸腾起来,田野上绿绸似的青纱帐里、瓦砾下、枯草中、房前屋后,到处都是蟋蟀天籁一般美妙的鸣唱,处处可见它们矫健的身影。县城的大街小巷开始拥挤,各地车辆、各种方言、各种人等逐渐增多,他们都是全国各地的蟋蟀爱好者,趁着蟋蟀上市旺季前来选购自己心仪的蛐蛐儿。宁津自古就有“上古鬲(宁津)蟋鸣九州”的历史,尤以盛产极品蟋蟀闻名遐迩。

蟋蟀在我们的家乡叫蛐蛐儿,它还有很多名字,如促织、吟蛩、财吉、将军虫、秋虫、孙旺、地喇叭、灶鸡子、土蜇、百日虫等。蟋蟀是一种古老的昆虫,之所以被人们喜爱,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会叫。实际上,蟋蟀的叫声不是源自口腔,而是双翅摩擦发出来的。鸣叫时,它左复翅的音锉快速摩擦右复翅的发音镜,呈现高频振动,加上发出的声音属于四声节奏,听起来格外清脆悦耳、宛转悠扬。中国蟋蟀以南北划分,南方以江、浙、沪为代表,北方以京、津、冀、鲁为标志。众口皆碑的极品蟋蟀产地,首推山东,并以宁津、宁阳两地为最。宁津蟋蟀兼具南北之长,既有南虫个大、头硬、腿健之优势,又有北虫独具的斗性、耐性、凶性和烈性。特别是在全国蟋蟀大赛上,来自宁津的蟋蟀多次获得冠军。

宁津盛产极品蟋蟀与宁津的地理位置密不可分,这里的土质系黄河冲击而成,燥湿合宜,酸碱适度,并且含有大量钙、铁、锰、盐离子,蟋蟀在其中发育成长,自然增强了骨密度值,其头颅坚硬、牙齿锋利、脚力异常大概源于此。宁津蟋蟀文化最早可追溯到远古时期,《诗经》中《唐风·蟋蟀》专门以蟋蟀为题,比兴人生时光。《幽风·七月》对蟋蟀一生有准确概括:“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在浩如烟海描写蟋蟀的诗词中多以悲秋、怀乡、思友、愁旅为主。唐代齐己《蟋蟀》云:“声异蟪蛄声,听须是正听。无风来竹院,有月在莎庭。”陆游在《秋兴》也留下了“蓬蒿门巷绝经过,清夜何人与晤歌?蟋蟀独知秋令早,芭蕉正得雨声多”的诗句。明人黄衷在《蟋蟀》中这样描述:“露下清秋韵正哀,斗场元在画堂开。眼前军国成何事,且博红妆一笑来。”南宋权相贾似道荒淫无度,终日与群妾斗蟋取乐,不理朝政,国家危亡之际还沉醉于其中,足见其何等昏聩。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这人虽然沉迷于斗蟋之乐,固然误国害国,但他对蟋蟀的研究却登峰造极,一部《促织经》成就了我国第一部研究蟋蟀的专著。

如今,每到立秋之后,上万人的捕蟋大军,浩浩荡荡开赴宁津田间地头,夜幕降临之时,头灯和手电组成的点点灯火,把个宁津大地装扮得璀璨夺目,别有一番景致。

(本文作者为德州市作协会员,宁津县蟋蟀协会副会长)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