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兴:守正创新提质增效 特色文化喜结“硕果”

2024-07-25 06:56:13 - 四川日报

宝兴:守正创新提质增效 特色文化喜结“硕果”

宝兴:守正创新提质增效 特色文化喜结“硕果”

宝兴硗碛“上九节”。

6月中旬,“探熊猫故乡品蜀风茶韵”主题采访活动走进雅安市宝兴县,来自中外媒体的40余名记者通过实地参观、采访交流、互动体验等形式,探秘世界大熊猫文化起源,了解大熊猫国家公园(宝兴片区)建设成效。这也是宝兴县今年又一次出现在中外嘉宾的“聚光灯”前。4月22日,中法建交60周年暨大熊猫科学发现155周年国际青年大熊猫溯源之旅活动在宝兴成功举办,依托备受世人瞩目的大熊猫文化,多个大熊猫溯源相关活动连续落地宝兴。

近年来,宝兴统筹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多层次多渠道推动传承普及和转化利用独有的特色文化,全面展示宝兴文化、讲述宝兴故事,不断扩大宝兴文化传播力和综合影响力。

打响“熊猫老家”IP大熊猫溯源在宝兴

1869年,法国博物学家阿尔芒·戴维在宝兴邓池沟发现了大熊猫,自此大熊猫从宝兴走向世界,宝兴也因此被誉为“熊猫老家”。

1957年至1982年,我国先后将24只大熊猫分别赠送给9个国家,其中18只来自宝兴。

今年4月,位于宝兴县穆坪镇的大熊猫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正式对公众开放,集主题展馆、县域形象展示窗口、自然教育基地、国际文化交流等功能于一体。中心以大熊猫文化溯源为主题,全景式呈现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和自然生态科普、大熊猫保护研究、大熊猫文化打造等丰硕成果。

目前,雅安正努力建设世界大熊猫文化旅游重要目的地,该中心的建立,也将成为全世界学者、游客进行大熊猫溯源之旅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大熊猫起源馆到大熊猫文化宣教中心、从蜂桶寨大水沟自然教育基地到大熊猫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从大熊猫国际溯源营地到熊猫新村,宝兴县围绕熊猫溯源主题,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文化交流为平台,不断丰富业态,拓展合作领域,着力打响“熊猫老家”城市品牌。

在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蒙曼看来,大熊猫文化是科学和人文的结合。从物种保护升级到栖息地保护,从自然保护区演变成大熊猫国家公园,大熊猫保护力度不断增强。同时,雅安充分挖掘独特的大熊猫文化资源,以追溯大熊猫历史之源、感悟大熊猫文化之韵、体验大熊猫生态之旅三方面为导向,走在大熊猫文化构建的前沿。

围绕大熊猫等野生动物的保护和科普,宝兴不断开展大熊猫文化交流、科普宣传和公众教育活动,成为全球保护大熊猫、宣传大熊猫文化的重要基地。同时,宝兴致力于发展培养大熊猫文学与文艺作品以及开创大熊猫文创产品,形成科普知识相关的读本、绘画,在科学的基础上,塑造深入人心的形象,讲述大熊猫保护观念的改变、放归自然的努力,展示大熊猫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之美、生态文明建设成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

如今,大熊猫独有的科学、美学、文化、生态价值正在不断被挖掘和提炼,更多与大熊猫相关的业态持续拓展。

擦亮“夹金山”红色品牌弘扬长征精神在宝兴

宝兴是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雪山草地的起点,境内的夹金山是中央红军长征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7月19日一大早,来自成都的一个近30人的团队聚集在夹金山垭口,整理装备开始登山。“就是想亲身体验一下当年中央红军翻越夹金山时的艰难,以此鼓励大家奋勇前行。”带队负责人陈勇说。

近年来,宝兴县抢抓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宝兴段)建设契机,立足优势资源,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着力把宝兴建设成为弘扬伟大长征精神的展示窗口、革命传统教育的培训基地、文旅融合发展的创新高地。

当前,宝兴立足中央红军在宝兴行进路线、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核心展示园、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纪念馆等红色资源,组建工作专班,强化工作统筹和部门联动,并配套相关项目建设,在红色教育、红色旅游、红色文物资源保护等领域深入探索和实践,奋力擦亮“夹金山”红色品牌。

在办好红色教育方面,宝兴打造一条红色精品线路、开发一组红色精品课程、培养一批红色讲解队伍、创新一套红色教学方式、优化一套经营管理机制,串联起14个现场教学点和5个体验教学点,设置专题教学、现场教学、体验教学、音像教学、线上教学、激情教学六大模块,已成为立足雅安、面向全省、辐射全国的党性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在发展红色文旅方面,宝兴用好用活“夹金山”红色品牌,布局一批红色旅游点位、打造一条精品旅游线路、开发一批红色旅游场景、完善一系列旅游业态、探索一条融合发展路径,深入建设文旅融合示范区。据统计,“夹金山”红色品牌每年吸引约50万人次到宝兴开展红色旅游研学,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

展现“民族走廊”魅力团结共融在宝兴

宝兴自古就是“茶马古道”的交通要道,原生态多声部民歌、“上九节”、硗碛锅庄……这些民间的文艺和习俗,凝聚着宝兴人的精气神,牵引着他们不被时光冲散。

6月底,“梦回索米亚阿梦回荞麦地”硗碛嘉绒藏族传统劳动场景展示活动在硗碛藏族乡举行,田间地头,人们一边唱着多声部民歌《得巴莱索》,一边收割庄稼,表达丰收的喜悦,将硗碛多声部民歌、硗碛锅庄表演场景还原到原始状态。

宝兴是民族走廊,汉、藏、羌、彝等19个民族聚居在这里。宝兴始终坚持文化交流共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挖掘“穆坪土司文化”“青衣羌文化”等特色文化,开展“上九节”等会节活动,到宝兴“氧”身心成为广大游客心中的“诗和远方”。

乡村振兴是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动力引擎。眼下,宝兴达瓦更扎又迎来了一年中游客最多的时节,达瓦更扎所在的嘎日村成为游客首选的下榻之地。连日来,嘎日村党支部书记阿生在朋友圈“晒美景”,邀请广大游客“奔赴大山”。去年,嘎日村民宿协会成立,创新探索“民宿+咖啡”“民宿+民族旅拍”等年轻人热捧的形式,并将当地藏香猪肉等原生态的食材融入藏式火锅,精心包装药材、蜂蜜等“伴手礼”。“将本地的民族文化融到文旅中,也给游客提供了更多的旅游体验。”阿生说。

同时,宝兴成立“非遗传习所”,组建非遗传承人队伍,硗碛多声部民歌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兴县也被评为省级“原生态多声部民歌之乡”。“硗碛锅庄”“天鹅抱蛋”等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此外,宝兴县还将非遗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开发嘉绒编织包、熊猫主题贡砚、藏香猪腿等非遗文创产品300余种,各族群众文化自信不断增强。

历史与现代完美融合、自然与人文相映成趣,让宝兴的多彩文化具有独特的活力与魅力,也为宝兴未来的发展带来无限可能。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