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焰的博弈——中国古代的火攻术

2024-07-25 09:40:53 - 媒体滚动

转自:中国国防报

火攻,是中国古代战争的重要战术之一。火焰燃烧时带来的高温、炙热、灼伤等杀伤机理,更易形成压倒性的战场优势。《孙子兵法》中就设有“火攻篇”。后来,通过对火攻手段的灵活运用,先后发展演化出了以火造势、以火偷袭、以火破障、以火伪装等多种战术。

烈焰的博弈——中国古代的火攻术

田单的火牛阵,是古代战争史上较大规模的一次火攻战。公元前284年,燕昭王以乐毅为将,集中燕国之兵,联合秦、韩、赵、魏五国联军大举伐齐,并在济西之战中击败齐军主力。战后,齐宗室田单在临淄失守时率族人逃至即墨。之后,燕军发兵围困即墨,即墨大夫出城与燕军交战,战败被杀。田单被城中齐人推举为将,率众守城。燕军强攻即墨和莒二城未果后,改为围困,同时采取政治争取策略,不拘捕出城民众,并赈济其中困难者。但二城仍未降。公元前279年,燕昭王去世,燕惠王继位。田单抓住燕惠王与乐毅早有嫌隙的机会,积极做好反攻准备。为弥补兵力上的不足,田单征集耕牛千余头,身披彩绘红布,角缚锋利刀剑,尾系涂油苇束。到了半夜,燕军已昏然入睡。田单命人点燃牛尾芦苇,牛负痛从城脚预挖的数十个通道狂奔燕营,5000余名齐军壮士组成的“敢死队”紧随其后。燕军猝不及防,先被火牛阵冲得七零八落,随后又被齐军壮士迅猛进攻。燕军见火光中无数角上有刀、身后冒火的怪物直冲而来,惊慌失措,夺路逃命。齐国军民乘势冲杀,很快将燕军逐出国境,尽复失地70余处。无独有偶,据《后汉书》记载,东汉时期,苍梧、桂阳一带发生叛乱。零陵太守杨璇采取了类似火牛阵的“火马阵”来对付叛兵。他命人特制马车数十乘,以囊袋盛石灰于车上,又系布索于马尾,同时制作一些专门发射弓弩的兵车。开战当日,杨璇令马车居前,先顺风鼓灰,使敌不得视,再以火烧布,布燃马惊,冲向敌阵。然后,兵车上的弓弩齐发,钲鼓鸣震,敌人被追逐伤斩无数,其首领亦被擒斩。叛乱遂被平定。

以火偷袭,最经典的莫过于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公元208年冬,曹操亲统大军水陆并进,直逼荆州重镇江陵。孙刘联军自夏口溯江而上,与曹军相遇于赤壁。曹军以步骑为主,面临大江,立刻失去优势,新编水军及新附江陵水军,战斗力较弱,又遭瘟疫流行,以致初战不利,退长江北乌林一带,与孙刘联军夹江对峙。为减轻江上风急浪颠,曹操下令用铁链和木板连接战船,使步骑兵可在上驰骋,以利攻战。周瑜鉴于敌众己寡,欲求速战,遂采纳黄盖所献的火攻计,令人给曹操送伪降书。曹操中计后,黄盖精选战船数十艘,前面10艘满载浸油的柴草,以布遮盖,上插与曹操约定的旗号,顺东南风驶向乌林。接近对岸时,曹军引颈观望联军来降。黄盖趁曹军戒备松懈,遂令点燃柴草,烈火迅速蔓延到岸边营寨,顿时一片火海,联军乘势进击,曹军死伤惨重。曹操见败局已定,率残部经华容道逃脱,引兵北还。此战,火船伪装等工程准备、东吴水军的操舟技术等,为成功实施火船偷袭提供了重要条件。

事实上,东吴水军的火攻战,早在赤壁之战前已有先例。公元199年冬,孙策向沙羡黄祖水军及营屯的攻击,采取的就是火攻。据《三国志》载,孙策所部诸将“越渡重堑,迅疾若飞。火放上风,兵激烟下,弓弩并发,流矢雨集”,打得黄祖水军全线溃败。此战,周瑜、黄盖等人皆是参与者,所以他们在后来的赤壁之战中想出“借东风”的妙策,也就不足为奇了。

以火破障,发生在西晋灭吴的战争中。公元280年,西晋大将王濬率水陆大军,自成都沿江而下进攻东吴。吴军在长江水面上横架一根根铁链,在江底埋设一座座铁锥,以阻挡晋军水军。王濬命人制作数十条大木筏,架设草人,先令善游泳者推着筏走在前面,筏遇到水下铁锥,铁锥就扎在筏上被拔掉了。王濬又令人制作长10余丈的巨型火炬,灌以麻油架设在船前,遇拦江铁链即用火炬烧之,须臾铁链融化而断。于是,西晋之船无所碍,连克西陵、荆门、夷道,吴主只能投降。在这场长江上进行的工程对抗战中,晋军依靠火攻破障前行,有效地保障了灭吴之战的胜利。

火攻用于工程保障,既可以烧桥断路,还可用于战场伪装。公元383年5月,为防前秦大举南下,东晋车骑将军桓冲决定先发制秦,举兵10万之众攻襄阳。前秦王符坚命其子符叡、冠军将军慕容垂等率步骑5万救襄阳。7月,符叡令慕容垂等为先锋,进临沔水。慕容垂为扩大援兵声势,命令军士每人持10个火炬,悬挂在树枝上,光照十数里。桓冲见状心中畏惧,引军退回上明。类似这样的以火伪装,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并不鲜见。

烈焰的博弈——中国古代的火攻术

责任编辑/陶春晓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