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显成:蜀道南段壁画:源远流长的艺术瑰宝|专家学者蜀道行

2024-07-25 14:58:43 - 四川在线

刘显成

蜀道南段壁画自东汉末年萌芽,历经千年风雨洗礼,直至明清仍熠熠生辉,诉说着古蜀大地的岁月变迁与文化辉煌。

蜀道壁画千年传承

据现存文献,位于德阳中江塔梁子崖墓群3号墓第三重墓室的《荆氏宴饮图》,是现存蜀道南段壁画中最古老的作品,其创作年代可追溯到东汉中晚期(公元90—220年)。这幅画作不仅是长江流域以南最早的墓室壁画,更是填补了崖墓考古和南方汉代美术考古的空白,成为探寻古代蜀道文化的珍贵线索。

唐代蜀道壁画与石窟艺术享誉华夏。尽管《大圣慈寺画记》《成都古寺名笔记》《益州名画录》等记载的作品多湮没无存,但武周时期(公元690—705年)广元千佛崖535窟莲花洞顶壁画、贞观二年广元皇泽寺写《心经》洞12号洞窟壁画等,却与文献记载相互印证,与敦煌壁画交相辉映,留下大唐盛世壁画艺术的真实写照。

五代后蜀时期,蜀道壁画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成都龙泉驿区十陵镇宋王赵廷隐墓室壁画、北郊磨盘山后蜀皇帝孟知祥墓室侍者壁画以及巴中巴州区大溪口村巨石唐宋时期刻绘的礼佛图等作品,无不透露出蜀道南段壁画原生态的艺术风格。

历经元明战争的洗礼,蜀道南段壁画仍坚韧留存于世。剑阁觉苑寺壁画、平武报恩寺壁画、蓬溪宝梵寺壁画、广汉龙居寺壁画、新津观音寺壁画等,不仅展示壁画的精湛技艺,更为《西游记》故事以及宗族祠堂等的研究提供丰富的素材。

清代蜀道南段壁画同样精彩纷呈。田野考察证实,绵阳马鞍寺壁画、成都天回镇金华寺壁画、江油厚坝镇万寿寺壁画、南江吴三策墓室壁画、宣汉县姚氏宗祠壁画等,均造型精美、构成大气、技法精湛,展现蜀地人民独特的地域风情和审美情趣。

此外,蜀道民居壁画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巴中通江唱歌乡石板溪村建筑壁画、达州万源鹰背乡杨家山三合面古民居堂屋壁画、重庆垫江花朝门正屋壁画等作品,都折射出清代巴蜀人民的日常生活和民俗风情。

四道四韵与一壁一品

蜀道南段壁画不仅深度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更以绘、刻等手法,展现出四道四韵与一壁一品的艺术特征,散发着百看不厌的艺术魅力。

广元千佛崖、皇泽寺、觉苑寺等壁画遗迹,均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见证着蜀道文化的辉煌。梓潼七曲山大庙一带,文昌题材绘画尤为丰富,同时,禅意画、《西游记》《三国演义》《封神演义》等题材也在此地集中呈现。而江油极乐寺、射洪饶益寺等对面的戏台壁画,则为壁画增添几分戏剧因子。

成都,历来壁画艺术繁荣。这里是通都大邑,名家荟萃,壁画质量自然高于周边区域。帝王、官员陵墓(如孟知祥、赵廷隐)壁画,丛林名刹壁画(如新津观音寺、新繁龙藏寺等),均展现了高超的艺术水平和深邃的文化内涵。这些壁画还影响周边壁画创作,如阆中永安寺元代天龙八部壁画、苍溪中土观音寺观音殿圆觉壁画等。

唐宋至明代,金牛道和阴平道是壁画遗存的主要分布地。两道壁画内容各有特色。金牛道壁画模仿宫廷艺术;而阴平道四川段则展现更加复杂和世俗化的艺术风格。

米仓道沿线壁画同样丰富多彩。巴中巴州区回风街道大溪口村唐宋石刻彩绘壁画,展现当年米仓道上的繁华景象;巴中南江县吴三策墓室壁画则反映科举文化和孝道文化、宗族文化;巴中巴州区三星乡大圆村百年老屋壁画、通江县唱歌乡石板溪村建筑壁画是盐茶贸易的产物,图像化呈现出耕读传家的思想。

荔枝道独特的壁画艺术与巴文化深度融合,呈现出别具一格的地域特色。如达州宣汉县毛坝镇姚氏宗祠壁画、重庆垫江县高峰镇龙井湾碉楼外朝门壁画等,既重视孝道、家族观念,也展现移民文化的影响和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它们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时代的印记,彰显着蜀道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人文与艺术共生的历史标本

蜀道南段壁画不仅是中国古代西南壁画的最高水平代表,更是人文与艺术共生的历史标本。比如剑阁觉苑寺壁画、平武报恩寺壁画、新津观音寺壁画等,不仅技艺高超、幅面精美,更在内容上独具特色。它们或描绘《西游记》《三国演义》等经典故事,或展现佛儒道主题,将现实与想象巧妙融入画面,讲究视觉平衡与数量内容的对称有序,追求意蕴关联与对仗工整,一画一品,展现出充实和高超的艺术效果。

同时,它们还是文治教化的生动载体。明清画匠将戏曲题材融入壁画,形成一种浸润民间观念的艺术景观。这些壁画中的戏曲内容,如《白蛇传》等,既是对当时舞台演出的生动记录和迁移,也是对人们道德观念、信仰追求的反映和强化。通过壁画的创作和展示,人们得以在欣赏艺术的同时,感受到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作者系西华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