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理解中国式现代化

2024-07-25 14:44:19 - 第一财经

新华社7月21日受权发布《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简称《决定》)。《决定》锚定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重点部署未来五年的重大改革举措。《决定》共有15个部分,分三大板块,内容条目通篇排序,开列60条。第一部分为是总论,主要阐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第二至第十四部分为第二板块,是分论,主要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等方面部署改革。第十五部分为第三板块,主要讲加强党对改革的领导、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大类资产方面,围绕统筹发展与安全的主线,我们建议关注三大方向:一是资产荒背景下的高股息红利类资产,二是上游资源品有望形成量价齐升的行情,三是发展与安全融合的相关领域。固定收益方面,预计10年期国债收益率总体呈现震荡后逐渐向下的走势,下半年10年国债到期收益率的低点可能触达2.2%左右,利率较难出现超预期上行。

>>奋斗目标长短兼顾,重点方向六大聚焦

我们认为,三中全会奋斗目标长短兼顾,既体现长期的战略远见、政策定力,也注重短期的政策落地及稳步推进,同时重点方向六大聚焦,全面系统地指明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方向。

一方面,《决定》对2035年、本世纪中叶的长期目标提出明确指示。另一方面,《决定》也对短期五年内的任务给予明确。“到二〇二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八十周年时,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

改革任务聚焦于六大方面,分别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建设美丽中国、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和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强调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作用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将“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

我们认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核心在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畅通国民经济循环。

>>高质量发展需要建立完善体制机制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需要建立完善的体制机制,具体涵盖:1)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避免无序竞争,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支持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创新。2)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3)完善发展服务业体制机制,支持服务业发展和标准化建设,破除跨地区经营壁垒。4)健全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强调新型基础设施规划及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5)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打造自主可控产业链供应链,完善战略性矿产资源探产供储销衔接体系,统筹发展与安全。

>>新型举国体制助力突破新质生产力

我们认为,新型举国体制是助力突破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助力,健全新型举国体制的关键在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健全科技社团管理制度有助于鼓励和规范发展科技类社会团体,有助于新型举国体制加强创新资源统筹和力量组织,深化科技评价体系改革。在改进科技计划管理方面,加强有组织的基础研究,是新型举国体制凝聚科技创新能力重点突破新质生产力的着力点。建立企业研发准备金制度有助于强化新型举国体制中的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建立科技保险政策体系是金融助力新型举国体制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增量。建立职务科技成果资产单列管理制度,深化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有助于进一步破除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的制度障碍,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业创造活力,促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此外,我们认为,健全新型举国体制,也需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推进。一是,教育综合改革,以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超常布局急需学科专业”。二是在国家层面,科技经费、验证平台和政府采购等是重要的支持方向。三是在科技人员层面,科技人员更大的自主权是关键变量。

>>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核心在于财税与金融体制改革

“宏观经济治理”的概念来自2020年5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这一文件指出要“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体制”“进一步提高宏观经济治理能力”。我们认为,就目标体系而言,宏观经济治理体系不仅兼顾了传统宏观调控关注的经济增长与经济结构等基本目标,而且囊括了民生保障与生态治理等重点内容;就治理方式而言,宏观经济治理体系要求从全局出发、从系统出发,在多重治理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我们认为,重点需关注财税与金融体制改革两个方面。

>>城乡融合发展强调要素交换流转

城乡融合发展关键在于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本次《决定》主要聚焦人口要素和土地要素。

人口要素方面,主要目的是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抓手是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与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我们认为当前农民工已基本实现城镇化,但受限于户籍制度和经济条件等限制,农民工的家属(比如老人和孩子)仍留在农村,因此优化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核心,在于提高城市对农民工及其家属整体在城镇落户的吸引力,以真正实现的市民化。

土地要素方面,其一,探索建立自愿有偿退出的办法,我们认为这一方针旨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确保他们不因进城落户而丧失基本生存利益,同时通过市场机制合理安排其土地权益,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其次,关于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强调了“推动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以及“统筹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分别从国家和跨省维度双重补充农民粮食收益,调动种粮积极性。

>>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

一是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尤其是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预计未来将以自贸区作为主要抓手先行先试。二是深化外贸体制改革,打造贸易强国制度支撑。预计重点围绕三方面开展,分别是: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发展数字贸易。三是深化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外商投资重在缩减负面清单,对外投资重在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四是优化区域开放布局,重视香港相关表述。五是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重点在于“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

>>深化多领域社会改革,国家安全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基础

《决定》其余部分提出我国民主、法治、文化、民生、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党的领导八个领域深化改革的政策内容。重点关注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以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建立国际传播体系以维护外贸和投资,优化收入分配制度以促进社会公平,完善就业和人口政策以应对经济结构变化,继续推行“市场+保障”的房地产政策,扩大社会保障网以提升民生水平,推进生态文明改革以实现绿色发展,重视国家安全保证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以激励实干。

>>风险提示

政策落地不及预期;地缘政治博弈超预期。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