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评大赛】“人文”助燃“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2024-07-25 17:09:10 - 云南网

因地制宜在人文经济学上下功夫,“人文”助燃“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前景可观,未来可期!

【网评大赛】“人文”助燃“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作者:丁铁

盛夏7月,云南省文山州丘北县普者黑万亩荷花争艳,中外游客泛舟在喀斯特山水田园风光之间。上岸后,游客旋即加入“花脸节”,与彝、壮等民族民众一道,用香米稻草灰制成的黑色颜料相互涂抹,送上美好祝福。文化元素让诗和远方平添别样风味,也打开了人文经济新视角,助“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更燃。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都是在经济发展上走在前列的城市。文化很发达的地方,经济照样走在前面。可以研究一下这里面的人文经济学。”人文经济,不止苏杭。从彝族火把、傣族泼水、苗族花山、景颇族目瑙纵歌引流无数,到蜡染、银饰、傣锦成为众多游客的标配,人文浸润经济,赋能云南文旅市场活力十足的场景持续铺展。2023年云南旅游人次达10.42亿,总收入达1.4万亿元。2024年一季度云南接待游客3.0亿人次,实现旅游总花费3917.3亿元。人文鼎盛,经济繁荣,得到充分印证。

人文与经济相互交融,推动高质量发展,衔接的关键在产业。对云南而言,文旅产业无疑正是人文鼎盛和经济繁荣的契合点。而从“淄博烧烤”火爆全国,到“南方小土豆”勇闯哈尔滨,城市IP一个接着一个“出圈”告诉我们,直抵人心的IP正是文旅产业腾飞的燃点所在。从近年来各地文旅产业发展的实践看,打造具有“破圈”实力的文化IP,已然成为文旅产业做大做强并形成持久性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反观云南虽然作用无可比拟的文旅资源优势,但却不得不面对缺少顶流IP的尴尬。借鉴成功经验,依托特色资源禀赋打造独一无二的文旅IP,才能形成撬动更多人从“看见云南”到“爱上云南”的支点。

淄博“火”了,尔滨“火”了,到阿勒泰“火”了,深入观察助火起来的地方文旅IP,美景、美食、美情、美文都无不指向文化创造消费新需求,是文化体验价值和转化能力的成功。人们常把重大发展机遇说成“泼天的富贵”,其实哪有天降的富贵,机遇从来只眷顾有准备的人。融汇历史传承、区域文化、时代要求、市场所需、科技创新等,将“云南味”注入“吃住行游购娱”每个环节,塑造喜闻乐见的记忆符号,形成鲜明的文化标识。当越来越多“云南”牌文旅产品触动越来越多人的心尖尖,“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势将成为产业竞争中耀眼的“火烧云”。

金玉最忌败絮其中,“人文”助燃“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自然也当如此。旅游经济就是口碑经济,“目中无人”何谈经济。不管是主打“听劝”的淄博、尔滨,还是从“免费西湖”到湖边座椅“爱情间距”的杭州,无不呈现出以人为本的暖色。而这正是“人文经济学”最为厚重的底色。温馨不过家的感觉,幸福不过被宠爱的感觉。“济大事者,必以人为本”。不是把所有人都当成榨取财富的对象,而是把每一个亲近云南的人都当成朋友、家人,想其所想、务其所需,把服务做到人们心坎上,“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就是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代名词。

文化的力量“总是‘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济力量、政治力量、社会力量之中,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导航灯’、社会和谐的‘黏合剂’”。牵住产业“牛鼻子”,聚力IP突破口,用文化的厚重拥抱流量、用文化的魅力增光添彩、用文化的势能承载未来,让刻印着“云南”标签的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文化与经济比翼齐飞,民族与世界同频共振。紧盯现实所需、发展所求,强化顶层设计并完善公共配套、做优政策供给、提质服务保障,必将不断推动文化张力与经济活力相得益彰,让“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将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心头好。

“出圈”的淄博、尔滨、阿勒泰,带来诸多启示,人文经济学是其中突出的。现代化不能只见物质不见人,只讲经济不讲人文。人文经济学方兴未艾,乘势而上正当其时。汲取成功经验,因地制宜在人文经济学上下功夫,“人文”助燃“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前景可观,未来可期!

【网评大赛】“人文”助燃“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