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达公告:上半年净利润下降40%-50%

2024-07-25 12:18:19 - 新浪财经头条

来源:不良资产头条

7月24日,中国信达发布盈利警告公告,预计2024年上半年未经审核净利润较2023年同期下降约40%至50%。

中国信达公告:上半年净利润下降40%-50%

净利润腰斩,再腰斩

2023年上半年,中国信达净利润为40多亿,那就意味着今年已不足20亿。中国信达解释称:净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包括市场环境变化导致不良债权资产收入下降,以及宏观经济形势影响下增加计提信用风险准备,以应对资产质量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全年,中国信达净归母净利润只有58.21亿,上半年40亿,下半年18亿。按照这种趋势估算,2024年全年净利润也寥寥无几。

中国信达公告:上半年净利润下降40%-50%

作为行业领军企业,净利润一再腰斩,很大程度上反映出AMC此前坐等资产升值时代一去不复返,传统的收购处置业务所得得盈利已经完全不能匹配万亿资产规模。行业机构必须发掘新的业务增长点和盈利点。

不过好歹也是盈利的,坐拥1.2万亿的东方资产2024年第一季度还亏损了3个亿。

中国信达公告:上半年净利润下降40%-50%

AMC盈利能力严重弱化

资产回报率低、盈利能力差是四大AMC当下通病。相比不良资产行业的新生力量AIC来说,云泥之别。

2023年,五大AIC合计实现净利润181.65亿元,同比增长24%,自其2017年成立以来,净利润增长了15倍。

工银投资2023年实现净利润最多,达到44.73亿元,建信投资40.89亿元、农银投资37.67亿元、交银投资31.25亿元和中银资产27.11亿元。增速方面,交银投资净利润同比大增178.02%,中银资产21.03%、建信投资9.77%、农银投资9.44%和工银投资8.91%。

单看年度净利润,工银投资已经达到中国信达的3/4。但中国信达有1.62万亿资产,而工银投资只有1786.25亿资产。其用十分之一的资产规模做到了信达80%的利润。

不仅仅是工银投资,建信投资资产规模1289亿、农银投资1221.31亿、中银资产879亿、交银投资650亿。随便拎出哪家AIC,盈利能力都吊打AMC。

升级转型又畏首畏尾

原本是行业老大哥,如今屈居于小弟之下,为什么?

首先是四大AMC历史包袱沉重。每年计提信用减值损失、资产减值损失将本来就不多的利润吞噬的所剩无几。

其次四大AMC融资渠道没有AIC便利。后者背靠五大银行母体,钱多且便宜,无论是做债转股还是LP,都没有太多后顾之忧。

最后是监管层的态度。对于AIC,监管层更加信任并给予更大力度支持,对于AMC,心存芥蒂,各方面发展有比较严格的限制。5月9日,金监总局非银机构监管司党支部还发文称要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防范不良资产收购、处置领域的道德风险。

最近几年,四大AMC将升级、转型两个词几乎刻在了骨子里。如何转型?各家AMC都非常迷茫,不知所措,瞻前顾后。2023年底,为了支持五大AMC纾困房地产,央行定向为其提供800亿的1.75%的低息贷款,但截至到今年一季度只用掉了209亿,畏首畏尾是五大AMC普遍心态。某五大AMC人士甚至向我们表示:不要大篇幅写其纾困房企文章,因为结局未定,成败难说,万一形成二次不良,对谁都不好交代。

所以,在不脱离使命自身功能前提下,当下的升级转型就是无非将原有的业务外延,债务重组升级为实质性重整、不良资产清收升级为破产重整、对公不良拓展至个贷不良等。

转型上,也做仿照AIC去做LP,但是资金来源依然掣肘这条路径。去年年底,国家金监总局出台最新版的《非银行金融机构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进一步加大全国性AMC的对外开放,降低外资机构对其出资的限制,以此来加大对全国性AMC的资金支持。政策是出了,有没有外资愿意进来,资金什么时候能到位是另外一回事。

在盈利方式上,中信金融资产已经协同中信集团旗下券商去做了一部分投资,但这条路也仅限于中信金融资产。

此前有媒体称,中国未来四大赛道之一就是不良资产处置,目前地方政府债务100万亿左右,包括40万亿显性债和50多万亿城投债;家庭部门债务77万亿,包括房贷38万亿;剔除城投债后非金融企业部门债务还有150万亿元。这三项合计超过300万亿的债务,是不良资产处置的巨大潜在市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