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酌百情远,重觞忽忘天”——陶渊明酒诗的真淳之境

2022-08-25 11:35:08 - 新浪财经头条

陶渊明好饮酒,饮必尽兴,尽兴必醉,醉后乃赋诗自娱,抒发情怀,表达出最纯真的自己。陶渊明“质性自然”,他的心灵充满了“自然”的逸趣,反映在作品中也是处处出之以“真”。“真”即是陶渊明诗作乃至为人的最大特点。宋人陈师道在《后山诗话》中说:“渊明不为诗,写其胸中之妙尔。”陶渊明既不会以华丽的语言矫饰他的诗作,也没有文以载道的创作观,正如他《饮酒》序中所言:“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辞无诠次。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他的诗句都是意到笔随,直抒胸臆,诗文如其人,切合他的真情真性。

“试酌百情远,重觞忽忘天”——陶渊明酒诗的真淳之境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其中一首诗便称颂陶渊明的作品风格是:“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而所谓的“真”,正是指感情的真实流露。王国维亦云: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王国维认为有真感情才有境界,陶渊明的诗确实是具有真情实感的。陶渊明最优秀的诗文,是在他创作情绪处于最佳状态时的“自然流出”,而陶渊明的最佳创作心态就是他“试酌百情远,重觞忽忘天”的“真”境。

“试酌百情远,重觞忽忘天”——陶渊明酒诗的真淳之境

陶渊明的饮酒诗,透过酒精的催化,激发了他作诗的灵感,更借着酒后愈加澄澈的思绪,对人间的真情、真性、真意反复高歌,“真”,在陶渊明的饮酒诗中,既有酒的醉境、道味意义在内,也有人的个性、情感意义在内:

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忽与一樽酒,日夕欢相持。(《饮酒》其一)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间有真意,欲辩已忘言。(《饮酒》其五)

故人赏我趣,挈壶相与至……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饮酒》其十四)

遂尽介然分,拂衣归田里,冉冉星气流,亭亭复一纪。世路廓悠悠,杨朱所以止。虽无挥金事,浊酒聊可恃。(《饮酒》其十九)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移居》其二)

日入相与归,壶浆劳新邻。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

今日天气佳,清吹与鸣弹。感彼柏下人,安得不为欢?清歌散新声,绿酒开芳颜。(《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

陶渊明把自己的认识、愿望、理想都寄寓在酒诗中,其心底的哀愁和苦闷,怨恨和感伤,孤独和高傲,喜悦和欢欣,不平和愤慨,都在饮酒后坦然不加掩饰地宣泄出来,这种真感情的流露,使得陶渊明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试酌百情远,重觞忽忘天”——陶渊明酒诗的真淳之境

如钟嵘曾说:“每观其文,想其人德”。近代梁启超也高度评价道:“古代作家能够在作品中把他的个性活现出来的,屈原之后,我便数陶渊明。”真就是因为陶渊明的作品具有真实的感情,才能使人读了之后,对他的人品怀念追慕,不能自已。

王国维于《人间词话》谈“隔”与“不隔”时,提出了“陶诗不隔”的看法,这有助于我们了解陶诗之真。他认为,创作者须能在一刹那间捕捉那微妙的景致与感受,把握景物的形神与情感,并将之如实表现出来,才能打动人心。叶嘉莹也解释:一篇作品中,作者果然有真切之感受,且能做真切之表达,使读者亦可获致同样真切之感受,如此便是“不隔”。

“试酌百情远,重觞忽忘天”——陶渊明酒诗的真淳之境

而陶渊明饮酒诗中所表现的,都是他亲身经历过,并被感动过的经验,他的作品都是有感而发,不作无病呻吟,也不虚矫做作,不用陈腔滥调,也不刻意雕琢装饰,因此充满着一片真淳之气,也难怪元好问作诗曰:“君看陶集中,饮酒与归田。此翁岂作诗,真写胸中天。”的确,陶渊明饮酒诗,能以真性情直接流露,景真、事真、情真、意真,很自然地把自我融入作品之中,因此成就了他自然真切的文学之美。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