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走基层|“瓷器活儿”让百姓端上“金饭碗”

2024-08-25 07:17:33 - 媒体滚动

转自:河北新闻网

记者走基层|“瓷器活儿”让百姓端上“金饭碗”

8月14日,由曲阳县城出发,驱车30公里左右便到达了灵山镇岗北村。一进村,瓷文化元素便扑面而来,“定窑文化腹地”等宣传语随处可见,保存完整的古窑透着深深的沧桑感。定瓷东路、瓷厂北路、瓮窑沟、瓷厂路、瓷货沟,村里很多道路和地点用瓷和窑命名。

“知道我们村为啥和瓷有这么大关系吗?距离我们村3公里左右就是定窑遗址,定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我们祖祖辈辈都在做瓷器,现在的生活怎么离得开瓷呢?”走进村民庞永克的定瓷工坊,茶杯、餐碗、花瓶等各种粗瓷展品琳琅满目,充满浓浓艺术气息。

这些瓷器的样式,都是按自己想象设计出来的吗?见记者有疑问,庞永克的妻子庞丽萍打开了话匣子:“定窑遗址附近有十几座瓷堆子,小时候经常去那里玩儿,村里也有数十座古窑,通过瓷堆子和古窑周围残留的瓷片,能够想象得出来它整体是个什么形状,所以做什么样子器具心里都有数。”

“现在就做一个瓷碗给你看看。”拿起一团和好的泥,庞永克揉了起来。随后,他将揉好的泥放在拉坯机上,只见拉坯机快速旋转,他用双手轻轻握住泥土,过了五六分钟,柔软的泥就变成了一个碗。庞永克介绍,制作一个瓷碗,除了揉泥、拉坯外,后续还有修坯、刻花、跳刀、施釉、烧制等工序,只有这些工序都做到完美,一件精美的瓷器才能呈现在人们面前。

“每天都在重复这些工序,已经快40年了。”凭借精湛的技艺,庞永克被评选为河北省工艺美术大师、定瓷烧制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乡亲们亲切地称他为“庞大师”。

在岗北村,除了庞永克和少数几位上了年纪的师傅,年轻一代也陆陆续续走上了定瓷制作、文化传承的一线。“我父亲主要制作餐具、茶具等小件,我主要制作在宴会厅、餐厅摆放的大件,现在也有了自己的工坊。”庞永克的长子庞晓江告诉记者,他从小就喜欢跟着父亲玩泥巴,现在几乎天天泡在自己的定瓷工坊里,从早忙到晚,遇到技术上的难题,及时向父亲请教。

走进庞晓江的定瓷工坊,五六名员工正有条不紊地忙碌着,有的揉泥,有的拉坯,有的印坯,有的刻花,大家分工明确。“我中专毕业后,跟着庞晓江老师学习定瓷技艺有几个月了,现在制作定瓷的各道工序已经基本熟悉。”员工苑博告诉记者,学成后他也想开一家定瓷工坊。有手艺能挣钱,苑博对未来充满信心。

以大师工坊为载体,近年岗北村联合庞永克定瓷工坊举办了20多期定瓷技艺培训班,组织周边村庄数百名村民、学生前来实践操作,累计培训千余人次。同时,该村积极开展“大师进校园”活动,组织多位定瓷工艺大师到灵山小学、韩家村中学等学校授课,讲述定瓷起源和发展,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如今的岗北村正致力于打造定窑文化古村落,以适应逐渐扩大的乡村文化旅游需求,让游客来到岗北,住在老窑,吃在老窑。“希望游客们只要来到村里,就能在这里全面了解定瓷文化。”岗北村党支部书记庞晓峰说。

“岗北村还引进民间资本,创立了岗瓷定韵河北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保护定窑文化遗产为目标,聚焦‘创意研发+文化旅游’相结合的产业定位,打造集传承、研发、生产、展示、销售为一体的北国瓷邑。”灵山镇镇长毕晓光介绍,截至目前,岗北村分布着67家以家庭为单位的定瓷作坊,全村1700余人中,有800余人从事定瓷及其相关产业,年产值达8000万元。(河北日报记者史晓多)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