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民同行——写在长沙市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之际 | 封面特稿

2024-09-25 07:00:00 - 长沙晚报

稿源:长沙晚报

2024-09-2507:00

与人民同行——写在长沙市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之际 | 封面特稿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匡春林凌晴

70年奋斗征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历久弥新。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关乎人民的主体地位,事关国家长治久安。

1954年9月15日至28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召开,在1200多位各地选举产生的全国人大代表见证和参与下,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正式面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被写入宪法,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

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政治制度自此在新中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1954年6月,岳麓山下、湘江之滨,长沙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长沙市人民政府礼堂召开,开启了全市人民当家作主和地方政权建设的崭新篇章。

1981年6月,长沙市选举产生了长沙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长沙市人大及其常委会,走过了从无到有、与时俱进、不断完善的光辉历程,镌刻下一个个闪光的历史足迹。

第一次举行人大常委会会议、第一次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第一次举行立法听证会、第一次进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就职宪法宣誓、第一次在代表大会上全体代表表决通过经济社会发展类地方性法规、第一次举行专题询问并电视播出、第一次举行“走进人大”开放日活动、第一次对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70年来,在党中央和省委、市委的坚强领导下,长沙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认真行使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人大制度建设和人大工作取得丰硕成果,彰显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巨大优势和实践伟力。

70年砥砺奋进,70年春华秋实。

梳理70年,追溯光辉历程,回顾生动实践,长沙将进一步增强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自觉自信,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推动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与人民同行——写在长沙市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之际 | 封面特稿

 为民立法

“通过!”

今年8月29日,长沙市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表决通过了《长沙市促进工程机械产业发展条例》。

长沙是世界三大工程机械产业集聚地之一。作为国内首部针对工程机械产业发展的地方性法规,该条例是以高质量立法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探索,将更好地规范指导产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夯实城市核心竞争力。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

长沙市地方立法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历程应运而生,见证了国家现代化征程的日新月异,见证了城市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见证了民主法治建设的日臻完善:

——1987年1月,长沙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长沙第一部地方性法规,就此拉开长沙地方立法的篇章;

——1992年至1997年,首次开展地方性法规清理工作,清理了12部不符合上位法和不适应发展的法规,将长沙的地方立法推上了数量、质量和速度三驾齐驱的高速车道;

——2001年,通过《长沙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地方性法规条例》,标志着长沙立法工作进入全面规范、稳步发展阶段;

——首次在媒体上公开征集立法建议项目、首次采取立法听证会的方式征求公众对立法草案的意见、首次组织市人大代表视察地方立法工作、首次进行立法后评估……2004年至2012年间的一系列“首次”,生动诠释了“民主立法、科学立法”;

——进入新时代,长沙市人大常委会紧扣党委工作中心,紧扣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在立法选题上,更加注重法治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引领、推动、规范、保障作用,“创新”成为关键词。如关注传统民俗产业和富民产业,出台《长沙市烟花爆竹安全生产与产业引导条例》;围绕社会治理创新,构建平安长沙的长效机制,出台《长沙市平安建设条例》等。

今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出重要部署。

新的奋斗征程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作用得到更好发挥,人大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更好地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截至今年8月,长沙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共制定地方性法规81部,修改(订)60部次,废止30部,现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规51部。这些法规内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诸多领域,不仅保证了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在长沙的贯彻实施,更是在提升城市精细管理水平、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彰显了城市温度和文明水平。

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离不开法治保驾护航。

早在1992年,随着城市建设步伐加快,长沙市人大常委会就敏锐地捕捉到了城市建设与绿化发展中的矛盾,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率先制定《长沙市城市绿化管理条例》,守护城市的花草树木。2018年,重新制定《长沙市城市绿化条例》,让“城在林中、路在绿中、人在景中”从美好愿景成为现实。

2010年,长沙市人大常委会制定出台《长沙市城市管理条例》,首次以立法形式界定了“城市管理”概念,理顺了城市综合管理体制,与《长沙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长沙市城市供水用水管理条例》《长沙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长沙市城市地下管线管理条例》等法规共同构建了长沙市城市管理法制体系。

经济“主阵地”“主战场”“主引擎”的动能释放,离不开有力的制度支撑。

上世纪九十年代,在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呱呱坠地不久,长沙便及时制定《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条例》,为园区发展扫清路障、增强活力。2014年,长沙市人大常委会又及时废止并重新出台新的《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条例》,为园区发展提供充分的法制保障。

知识产权“长沙名片”闻名全国。2023年,长沙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率先出台地方性法规《长沙市知识产权保护若干规定》。在制度体系保障下,全市创新主体放心攀高逐新。今年1月至7月,全市获得专利授权21523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8865件,占全省61.53%,同比增长18.74%。今年以来,长沙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接收预审案件2467件、受理2383件、授权1781件,有力地支撑了长沙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

城市养犬是多年来的民生热点。为让文明养犬不“掉链子”,长沙市养犬管理制度经过了1998年《长沙市城区犬类动物管理规定》、2006年《长沙市城市养犬管理规定》、2012年《长沙市城市养犬管理规定》修订版等多次变化。2019年《长沙市养犬管理条例》更是将该制度从规范性文件上升为地方性法规,对养犬条件、数量、品种和法律责任等予以明确,加大了违法震慑力。

长沙,一座千年的山水洲城、历史文化名城。如何更好地守护穿城而过的湘江水、浮碧江心的橘子洲、青屏叠翠的岳麓山、逶迤东来的浏阳河?

《长沙市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岳麓山风景名胜区保护条例》《长沙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等一系列地方性法规,被社会冠以“名山名城保护神”的美称;《长沙市株树桥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长沙市大围山区域生态和人文资源保护条例》《长沙市沩山风景名胜区条例》等一系列生态领域地方性法规,为长沙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立法有温度,制度总关情。

良法善治最终惠及民生,而立法保障民生更需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该立,夜市油烟弥漫,污渍满地!”“不能立,会断了夜市生路。”2023年,当餐饮业油烟污染防治的立法计划到基层立法联系点征集意见时,大家观点不一,甚至针锋相对。

为此,人大立法专班把会场搬到夜市、社区和基层立法联系点,充分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在一次次讨论中凝聚共识、集聚众智。

不久,共计11条、正文不到1500字的《长沙市餐饮业油烟污染防治若干规定》颁布实施,对餐饮项目选址、餐饮业许可告知、油烟净化设施安装等作出针对性的规定。群众纷纷点赞:“夜长沙”有了良法守护!法不察民情而立之,则不威。

2021年7月,长沙市人大常委会成功创建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长沙是全省唯一同时拥有国、省、市三级人大基层立法联系点的城市。在立法工作中,长沙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贯彻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牢记立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初心使命,坚持“开门立法”,不断拓宽人民群众参与立法的渠道和途径。

在望城区人大常委会立法信息采集点桃花井社区,“桃子茶话”让老百姓在喝茶聊天中畅谈对法律法规草案的意见建议;天鹅塘社区自创栏目《娟娟普法》;浏阳市大瑶镇基层立法联系点通过“小区说事厅”“夜话会”听取群众立法意见和建议……来自人民群众的“金点子”转化为立法为民的“金钥匙”,“原汁原味”的百姓心声直达立法机关。

截至今年8月,长沙市人大常委会共确定本级19个基层立法联系点。它们在开展地方性法规草案和国家法律草案征求意见工作以及相关立法调研等工作中,发挥了良好的基层联络作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上报意见建议820条,被采纳82条。群众立法诉求得到充分表达,民主立法的大门越开越大。

与人民同行——写在长沙市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之际 | 封面特稿

为民监督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让人民监督权力”提供了制度保障。

1954年9月,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地方各级人大的职权,包括监督职权作出明确规定,这为人大开展监督工作提供了最根本的法律保障。

长沙市人大常委会始终紧跟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紧扣助力高质量发展之要、紧盯社会治理之需、紧贴人民群众之盼,实行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促进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全市各级人大坚持寓支持于监督,加强对“一府一委两院”的工作监督和宪法法律实施情况的监督,强化人大预决算审查监督和国有资产管理、政府债务管理监督,在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同级党委中心工作贯彻落实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长沙,随着人大监督制度的不断完善,从监督内容到过程、效果,“让人民监督权力”已成为现实。

监督内容人民出题。

今年以来,长沙市人大常委会先后在望城区、长沙县、开福区等地开展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执法检查和专题询问调研,听取群众对物业管理服务的意见建议。

今年11月下旬召开的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会议,将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情况的报告,并开展全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工作专题询问。

询问是人大监督的法定形式。1982年制定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首次提出了询问制度。201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将这一组织方式写入全国人大常委会议事规则。

让我们把时间拨回到11年前:2013年9月3日,长沙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首次开展专题询问。首次专题询问,直击水资源保护和管理。长沙虽地处南方丰水地区,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恶化等问题日趋严重,此次专题询问历时3个多小时,群众关切的16个热点、难点问题一一提出,接受询问的“一把手”围绕污水处理、水源保护、农田水利等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情况诚恳作答。

首次专题询问,是监督与支持的生动实践,长沙市人大常委会探索了可行的路径,增强了人大监督的实效。

2013年以来,长沙市人大常委会围绕民生热点、难点,先后开展11次专题询问,不断创新询问方式,持续跟踪督查,确保询问落地生效。

长沙市人大常委会坚持公开向社会征集监督议题,根据收集到的群众意见,先后把义务教育“双减”、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居家养老、水污染防治等民生热点议题确定为监督工作项目,开展专题调研、执法检查和专项工作评议,切实做到民生福祉所系,人大监督所向。

监督过程人民参与。

在先进制造业发展情况专项评议中,常委会工作调查组向企业、群众发放调查问卷1007份,收集意见610条。

在优化法治营商环境两场专题询问会上,18万余人次观看网络直播、积极参与讨论,提出建议300余条。

多年来,长沙坚持人大会议公民旁听制度,邀请人大代表参与监督活动,每次专题询问都全程网络直播,做到在监督工作的各环节都有代表群众的参与、都能听到群众的声音。

11年持续开展的专题询问,也与时俱进,而民生民意始终贯穿询问全场。

长沙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就环境保护工作开展专题询问时,询问方式由“开卷”改为“闭卷”,并首次全程网络直播询问现场;长沙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就乡村振兴特别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问题进行专题询问时,首次借用影像记录的形式,通过场景再现和民声传递来直截了当地反映问题、指出问题;长沙市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就全市养老服务工作开展专题询问时,创新开展“百人团”测评。

监督效果人民评判。

专题询问始于“问”,不止于“答”,解决问题才是最终目的。

首次专题询问后,长沙市人大常委会不仅将水资源专题询问意见落实情况的跟踪督办列入2014年工作要点,还采取一系列跟踪督查措施,督查农村水利及截污排污工程、湘江库区截污工程进展,对询问落实情况进行“回头看”。2015年12月,湘江库区长沙段101个排污口全部完成截污。

通过专题询问,助力长沙天更蓝、水更清、地更净,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乡村振兴稳步向前、食品安全筑牢防线、养老服务不断完善……从首次专题询问聚焦的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到后来的环境保护、“放管服”、乡村振兴、食品安全、养老服务工作等主题,每一次专题询问,长沙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在众多问题中梳理出人民群众特别关注、应办可办急需办理的事项,交由政府及其部门重点整改或办理,以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方式,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

立法不是终点,而是起点。每部法律都是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的智慧结晶。

长沙坚持自评与第三方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对已出台法规实施评估工作。比如,对《岳麓山风景名胜区保护条例》《长沙市房屋安全管理条例》《长沙市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管理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开展立法“回头看”,将评估意见、民意民智转化为修法依据,不断改进立法工作、提升立法质量。

以“人大之为”守护公平正义,以监督“三官”评议推动人大监督工作进一步深化。

2023年2月24日,长沙市人大常委会创新开展监督“三官”(法官、检察官、人民警察)履职评议,在员额法官、员额检察官的基础上,将人民警察纳入监督评议范围,坚持做到评议真评、问题真改、结果真用,推动“三官”评议工作落地见效。

评判,人民始终是“主角”。

近年来,长沙市人大常委会在全省率先创新建立涵盖测评依据、对象、程序、结果运用等四个方面的满意度测评方式,邀请人大代表连续五年参与审计整改满意度双重测评。坚持开展跟踪监督“回头看”,建立审议意见整改清单制度,根据人民群众建议建立问题清单,采取“销号”方式开展跟踪监督,真正做到人大监督“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让人民满意”。

与人民同行——写在长沙市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之际 | 封面特稿

为民履职

“孩子之间没有差距,只有差异!”

这是全国人大代表、长沙市雅礼中学校长王旭贯彻多年的教育理念。

日前,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摄制的三集专题片《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人大代表履职故事》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出。

专题片聚焦王旭等20位来自基层一线、各行各业的人大代表,从讲述代表履职故事的角度,展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

教育是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民生热点之一。“教育要以国家之需为行动方向,培养出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一代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王旭一直在思考什么是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在2023年、2024年全国两会上,王旭持续聚焦此主题,提出了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大对特殊教育的投入、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制等建议。

如今,王旭欣喜地看到,这些建议正成为具体的现实举措:湖南省教育厅积极引导长沙等地优质教育资源支援大湘西教育事业发展,缩小教育区域差距;《长沙市特殊教育发展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底,全市各区县(市)至少建设1所特殊教育学校或高质量的普特融合学校;全省正探索建立拔尖创新人才贯通培养的机制,为有天赋的学生提供更适合的教育。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关键在于它深深植根于人民之中,承载着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念和实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就和经验,深化对民主政治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确定为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一项重要内容,指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并就“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作出全面部署。

在中共长沙市委坚强指导下,长沙市人大常委会自觉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重要政治任务与时代课题,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时代内涵、长沙特色。

2023年,《长沙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充分发挥重要制度载体作用加快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长沙实践的实施意见》出台,明确了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实践路径和平台载体,特别就健全“两个联系”机制、民生实事票决制、人大代表的履职服务和管理、议案建议提出与办理、扩大人民群众有序政治参与等机制作出具体安排,绘就了全市人大系统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全景图”“路线图”。

人大代表作为人民代表大会的主体,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实践力量。

督办一类建议、解决一类问题、推动一方面工作,站在对人民负责的高度,长沙市人大常委会全面推行“五级责任制”和“五定要求”,每年召开建议办理工作讲评会,形成了压实责任办、重点挂牌督、持续跟踪推的工作格局,推动代表建议办理工作持续提质增效。特别是常委会会议集中交办、“一府一委两院”领导领办、人大常委会领导牵头督办、人大专委会对口督办和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具体承办代表建议等工作走向常态化,推动了建议办成率持续上升,一批事关长沙发展大局的问题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得以解决。

一批批高质量建议转化为促发展、惠民生、暖民心的务实举措:

——“鼓励支持新能源工程车发展”“破解乡村发展用地难题,促进乡村产业发展”等建议,已转化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

——“加快农村室外运动场所建设”“钱隆国际小区水电费‘商改住’”“推进托幼托育机构建设”等建议,已转化为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

——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推进数字化建设、创建“四好农村路”、补齐养老短板等建议,为长沙市人大常委会听取专项工作报告、执法检查、集中视察、专题调研、专题询问等提供了源头活水;

——针对自建房安全整治所提出的关于督查非法改建、规范违建执法主体、加快房屋安全立法等高质量建议,进入了市委、市政府出台的有关政策文件,成为具体治理举措,实现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从“为民作主”到“由民作主”,民生实事项目代表票决制开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新探索。

2019年1月,在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上,省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明确:“要着力推进代表工作创新,在基层人大试点民生实事人大代表票决制。”

这一部署安排,正式拉开了湖南票决制试点工作的序幕。在长沙市人大常委会的统筹推进下,长沙市天心区、长沙县路口镇率先开始探索民生实事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

天心区文源街道金汇社区居民吴芳平是民生实事人大代表票决制的见证者、受益者。2023年底,文源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搬迁改造完工,从此,他的日常就医不需跑远路,在这个新建的逾2000平方米的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里,他的寻医问药有了更便捷、优质的去处。

吴芳平就医的变化,是天心区持续做好人大代表票决民生实事项目工作的生动缩影。自2019年在全市率先试点以来,天心区人大常委会积极引导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参与到民生实事项目的征集、筛选、票决、实施各环节,并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真正实现票决项目全过程人民民主,累计实现了40个民生实事项目真正地落地见效、惠及于民。

在天心区、长沙县路口镇积极探索实践基础上,2021年,全市74个乡镇全覆盖推行票决制、全链条跟踪监督项目实施。2023年底,全市县乡两级全覆盖推行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

代表工作是人大工作的基本盘,人大代表联络站是人大代表闭会期间履职的重要阵地。

群众在哪里,代表工作就做到哪里。

雨花区东塘街道七里庙社区居民庄伟,对东塘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驻站代表们的高效履职深有感触。

3个月前,他向驻站代表姜鹏鹏反映了七里庙路北沿线门店污水排放不畅、大雨反水臭气熏天的问题。弄清问题的来龙去脉后,姜鹏鹏立即向联络站反映情况,并向雨花区相关部门提出整改建议。短短两周时间,就完成项目规划立项。9月底工程竣工后,将从根本上解决管网改建问题。

潇湘中路上,79岁的湖南湘江新区学堂坡社区居民孙立明持续关注“爱民路人车分流通道不畅”问题。7月28日,他在桔子洲街道南片人大代表联络站,向值班的市人大代表潘静反映了这一困扰周边居民许久的问题。

实地调研、收集问题和意见后,潘静于9月18日向上级相关部门提交《爱民路单行道违规停车引发交通拥堵以及隔离带的安全隐患问题和建议》,希望推动爱民路的交通状况改善。

不同的联络站里,代表的履职同样务实高效:长沙县湘龙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通过采取“1+6”模式,搭建了新型人大代表履职议事平台,并在6个社区设立分站;开福区秀峰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以“有温度、有态度、有深度”为主题,将辖区20名省、市、区人大代表全部编组进站,常态化开展代表进站服务,实现“站点常用、代表常来、实事常办”目标……

如今,在长沙各社区(村)、选区、片区、园区、产业链,550个人大代表联络站连点成线,为全市8894名五级人大代表提供依法履职尽责的重要舞台、收集社情民意的有力渠道、接受人民群众监督的平台载体,打造联系服务群众的“连心桥”。

更多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探索也在长沙不断涌现:

——长沙县人大常委会每年都会组织人大代表对长沙县3个至5个部门单位的全面工作或专项工作进行评议,自工作评议推行以来,已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加强物业管理、落实教育“双减”政策等中心工作,对25个单位的工作开展了评议。

——芙蓉区人大常委会创新实施“芙蓉一家亲”行动,成立人大代表经济发展行业小组,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出智出力、建言献策;159位各级人大代表自发与169个困境家庭结对,入户走访慰问600多次,帮助解决就学、就医、就业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00余个,累计捐款捐物230余万元。

接过历史的接力棒,长沙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充分发挥国家根本政治制度的显著优势,坚持稳中求进推动长沙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长沙篇章贡献人大力量!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