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义”,卷土重来?
近来,有媒体注意到,美国前副总统迪克·切尼短暂回归公众视野。作为一名终身共和党人,他宣布在本次总统竞选中支持民主党候选人卡玛拉·哈里斯。
值得一提的是,切尼这个人物与被称为“1%主义”的美国国家安全原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国际观察人士担忧这一主义会在美国卷土重来。
“1%主义”从何而来?2001年11月,当时的中情局局长向副总统切尼和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赖斯出示了一批有关恐怖袭击的情报,称有两名巴基斯坦核科学家与本·拉登见过面。切尼当时对此的反应是:“哪怕巴基斯坦科学家协助‘基地’组织制造核武器的几率只有1%,我们在做出反应时仍要把它当作100%。”担任过《华尔街日报》高级记者的罗恩·萨斯金德还专门写过一本书,名为《百分之一主义》,讲述发生于反恐战争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如果总结“9·11”事件后,这个世界头号强国在本土和海外搜寻敌人的指导原则是什么,“1%主义”恐怕是绕不开的一条。
当然,很多时候,美国肆意妄为的“凭证”,甚至连“1%”都没有。人们不会忘记,美国是如何凭借一管“洗衣粉”对伊拉克发动战争,又是如何以“白头盔”组织摆拍视频为“证据”空袭叙利亚……美国布朗大学研究报告显示,“9·11”事件后,在美国进行海外“反恐”战争的战区,总死亡人数至少为450万至470万人。凭空臆测、炮火相加,这其中没有半点“民主自由”,只有毁灭。
“手里拿着锤子,看什么都是钉子。”与其说,一个政客的“回归”会让“1%主义”在美国卷土重来,不如说,在相当多美国政客的行为逻辑里,“1%主义”已然根深蒂固,尤其在对华战略方面。
中国公司的5G技术、社交网络“有威胁”,中国的无人机“有风险”,美国战斗机上的中国磁铁“不安全”,甚至起重机、冰箱都是“间谍”,都需要制裁打压;中国的民用飞艇因不可抗力飘入美国,美国以“间谍气球”为由,出动最先进战机发射导弹将其击落;在执行“中国行动计划”——以所谓“打击经济间谍,保护知识产权”为由发起的一项针对华裔科学家的政策规划期间,美国司法部门调查了2000多起涉及中国的案子,平均每10小时就启动一个案件,但绝大部分案件都因实在证据不足最终不了了之……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无中生有、无事生非,不禁要问,美国政府到底在怕什么?
“1%主义”表面看是受迫害妄想症,根子却是精致利己主义与霸权主义。大棒相加、拱火浇油,打的是坐收渔利、掠夺资源的算盘;脱钩断链、小院高墙,为的是转移矛盾,找“替罪羊”“接盘侠”。但疯狂的“1%主义”,固然在给世界添堵,但却始终未能解决美国自身的问题,结果就是美国在自己炸出的地缘政治漩涡中越陷越深,被自身制度深层弊病越套越牢。
美国到处找威胁,殊不知,自己才是真正的威胁。从“自由的灯塔”到“民主样板房”,从“世界警察”到“和平缔造者”,自我标榜是美国政客的传统技能。而这个所谓的“全球领导者”,到底给世界带来了什么?是熊熊的战火,是动荡的政局,是紊乱的经济……
自己身上痒,别从别人身上找虱子。否则,100%会一败涂地。
撰文:何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