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城e评丨为基层减负,要把好三重力度

2024-09-25 18:01:57 - 湘潭发布

转自:湘潭发布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层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推进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任务在基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工作在基层。减轻基层工作负担,是全力落实改革举措、有效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重要手段,要精准发力、绵绵用力、凝聚合力,推动基层减负工作走深走实。

要精准减负,瞅准、盯紧问题所在,以“敢为人先闯大道”的决心奋楫杨帆显担当。“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上面千把锤,下面一根钉”形象反映了基层工作实际。减负之所以难,在于其涉及范围广、隐蔽性高、反复性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屡屡变异,层层推诿、层层加码屡难根治,基层干部苦不堪言。要精准减负,加大向基层放权赋能力度,扩大基层的自主权和决策权,激发基层治理活力;引导人才向基层流动,以优惠政策吸引优秀人才流向基层、扎根基层,为基层注入新鲜血液;下沉人员编制、提高基层待遇、配套资源保障,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为民服务。要坚持问题导向,在纠风除弊、减负增效中找准问题关键,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坚定不移、敢于斗争的意志,奔着解决最突出的问题去,以势如破竹之势精准发力,把基层减负的一个个“不能”变成“可能”。

要绵绵减负,持续、均衡把握力道,以“久久为功破难题”的韧劲爬坡过坎勇作为。随着减负工作的推进,村部牌子、办事手续确实少了,基层干部的微信工作群也少了很多,长期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遏制。但同时也要看到,一些部门和单位仍存在基层干部负担不降反增、屡纠屡犯甚至变异反弹等情况。“革弊祛疾,亦非一日之功”,从根源上减轻基层负担也非一日之寒。要绵绵减负,把为基层减负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持续下去,建立长效机制和监督机制,理清基层权、责、利等边界和关系,以严格的规章制度破除“指尖上的形式主义”,避免“一阵风”,防止老问题穿着“隐身衣”改头换面,切实做到文山会海“瘦身”、督导考核“减重”。同时,要把“当下改”与“长久立”结合起来,在源头整治、系统施治中坚持标本兼治,打好治标和治本的组合拳,既要强化制度解决老矛盾,又要筑牢思想堤坝防止新矛盾;既要加强常态监督防止显性问题反弹回潮,又要充分认清问题发生的深层逻辑预防隐性问题,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各项改革落实,在对症施策中实现真减负、见真效。

要聚力减负,唯民、唯实检验成效,以“深入群众鱼得水”的信念真抓实干办好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决杜绝形形色色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续为基层松绑减负,让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减负不是“减责任”“减质量”“减标准”,而是“减负担”“减数量”“减痕迹”,让基层干部真正摆脱基层工作中的“忙乱”和“被动”,把主要精力投入在老百姓身上,多为人民群众办实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基层减负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人民,衡量基层减负的标准和成效在人民,基层减负成果由人民共享。基层减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群众参与,共同发力。要筑牢思想之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根源在于政绩观错误,宗旨意识淡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重要论述,强化理论武装。要补足精神之钙。持续在加强党性修养上下功夫,时刻牢记党的初心使命以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做到“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要甘拜人民之师。人民群众蕴藏着无限的智慧和力量,要深入群众之中多听意见,减负减得好不好、实不实在,群众的反映最有份量。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