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三为”专题实践活动见实效
去年4月起,宁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开展了“我为群众办实事、我为企业解难题、我为基层减负担”专题实践活动,着眼解决当前群众、企业和基层最关心、最现实的“急难愁盼”问题。为进一步提升服务能级、完善服务举措、强化服务实效,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创新实践“三为”专题实践活动,全力打造“为民服务”品牌。
推出“五减”服务
降低民众和企业的时间、经济成本
去年8月12日,宁波首笔不动产抵押登记“长三角一体化通办”业务在市本级不动产登记窗口办理完成,为融资企业解了燃眉之急。
据了解,为解决长三角各大城市间办理高频服务事项时存在的“异地跑”“折返跑”等堵点难点问题,宁波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推动线上线下跨区域、跨层级、跨业务协同融合,实现不动产抵押登记“长三角一体化通办”。
“目前,我们已在长三角连通了八大银行的系统建设,实现了‘杭甬’‘甬绍’抵押业务通办,已办理抵押登记800多笔,累计金额39.88亿元,注销34笔,异地抵押4笔,大大减轻了企业和群众在城际、省际办理贷款抵押时的往返负担,提高了办事效率。”宁波市不动产登记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减环节
不动产抵押登记“长三角一体化通办”是去年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推出的“五减”服务中的一项——“减环节”。去年以来,市不动产登记中心通过数字赋能、集成共享、改革破难,构建问题发现解决闭环链条,打通不动产登记“多部门、多资料、多次跑”的难点堵点,做到减费用、减证明、减时间、减环节、减材料“五减”。
●减费用
“减费用”方面,去年9月1日起,全市范围内实行权利人为企业的不动产登记费零收费,减免相关登记费用支出由同级财政保障。“按住宅每件80元、非住宅每件550元计算,全市减免涉企登记费每年约800万元,为企业实现降费减负。”相关工作人员表示。
●减证明
“减证明”方面,不动产登记中心与住建、税务、法院、银监及大型银行等单位建立多跨协同机制。依托电子证明共享核查等平台,通过数据共享、系统对接、系统查询等方式,解决群众多头跑问题,实现不动产登记“无证明办事”。“光市中心窗口每日就可免出具约400份纸质查询证明,99%的登记证明由‘群众跑’变为‘部门跑’。”工作人员说。
●减时间
“减时间”方面,不动产中心全面推行告知承诺、容缺受理、信用追责制度,实现99%的业务60分钟办结或即时办结。通过深化“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全面实现不动产登记网办掌办;整合“国家税务总局宁波市电子税务局”网办缴税系统,优化升级“交房即办证”流程,在交房现场秒办缴税、即时办结。
●减材料
“减材料”方面,不动产登记中心在全国范围率先开启“链上登记 链上金融”集成化“政银”服务模式创新,将区块链技术嵌入不动产登记、不动产抵押贷款领域,开展多业务协同创新和推广应用。通过与银行等业务系统的连接,运用电子证照,金融机构可对抵押物进行“贷前、贷中、贷后”的不动产信息核查,极大降低金融机构贷款业务风险,实现了不动产抵押贷款申请“跑零次”、贷款审批“极速化”和抵押登记“零资料”,完成了办理时限大幅缩短和办理过程安全保障的双落地,是该中心在浙江省乃至全国范围内率先实现“链上登记 链上金融”多业务协同“政银”服务创新的有效实践。
值得一提的是,宁波市不动产登记中心的《基于区块链技术不动产抵押贷款与登记一体化无纸化办理模式创新》项目荣获2021年第二批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宁波片区最佳制度创新案例。
自2021年4月22日项目正式上线以来,宁波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已试办理200多笔业务,涉及金额2亿多元。
高效服务重大项目
全力保障项目提速提质
去年以来,宁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全力以赴做好重大工业项目落地服务工作,服务重点项目用地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高效正规办实事
去年7月19日,梅山大河三期工程建设用地获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位于梅山保税区的梅山大河三期工程,是我市重大水利工程项目,总投资25342万元,用地规模293亩,河道线路长2533米, 面宽40米到50米。建设中,将打通梅山大河至外海的排涝通道,提高整个梅山岛的防洪、排涝标准,能够取得显著的防洪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力保障梅山保税区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项目报批期间,宁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主动担当,多次赴省厅对接,积极做好北仑分局和项目建设单位的业务指导工作,着力帮助解决耕地占补指标、标准农田指标以及项目功能分区问题,并指派专人跟踪项目报批的进展情况,确保项目高效批准,为项目按时开工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去年9月7日上午,宁波梅山岛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将一面绣有“高效正规办实事、热心贴心为企业”的锦旗送到宁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审批窗口,感谢该局对重大项目梅山大河三期工程的优质高效的用地服务工作。
●热心贴心为企业
去年12月16日下午,宁波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资产管理部副总经理诸葛磊一行将一面写有“真诚贴心为企业,服务高效办实事”的锦旗送到了宁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奉化分局,对该局在宁波至奉化城际铁路奉化停车场项目审批、竣工核实、不动产权证等环节办理中的高效服务表示高度赞扬和衷心感谢。
据了解,奉化区资规部门对该项目靠前服务、精心调度、攻坚克难,牵头完成了宁奉城际铁路奉化停车场项目联合竣工验收,并于去年6月17日为该项目颁发了规划核实确认书,这是奉化区开展联合竣工验收以来批准的首份轨道交通类项目规划核实确认书。去年9月28日,宁波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正式取得了奉化停车场项目的不动产权证书。宁波市轨道交通集团在全市布局了众多轨道交通项目,奉化停车场项目是该集团首个取得不动产权证书的项目。
诸葛磊表示:“项目不动产权证书的颁布,对我们集团后续资产盘活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也为集团今后办理其他项目的不动产权证增添了很大信心,由衷为奉化资规部门为企业办实事、解难题的高效服务点赞!”
●加大协调力度,创新工作方法
宁波舟山港六横公路大桥列入国家发改委江海联运重大项目,也是《宁波市高速公路规划(2013年-2030年)》中重要组成部分。去年7月26日,宁波舟山港六横公路大桥(宁波段)工程建设用地获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为项目全线整体开工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该项目为双向六车道高速路,设计速度采用100公里/小时高速公路标准,总投资176.4928亿元,用地规模978.7485亩,路线全长10.81公里。
“为保障该项目的建设进度,我们采用‘先行用地 全线报批’并联创新报批方式,去年3月中旬取得省政府先行用地批复,保障了控制性节点工程先行开工。同时,抓紧指导北仑分局组织项目全线农转用报批材料,积极主动对接,全面保障项目报批工作进度。”宁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面临项目部分调整、相关程序相应增加等不利情况下,该局加大沟通协调力度,创新工作方法,采用“保障通道、绿色通道、容缺审查”等多项措施,最终确保项目从正式受理到顺利获批用时不到1个月,刷新审批速度“新纪录”,为项目如期开工建设奠定基础。
去年11月24日,宁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布《关于促进项目用地保障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市各区县(市)资规部门科学谋划项目选址、严格执行土地利用计划、统筹落实耕地占补平衡、积极推进项目用地征收工作、建立健全项目优选准入机制,切实加大服务保障力度,继续开通绿色审批通道,允许容缺受理,实行前置审批环节并联审查,严格按照规定时间进行补正。
同时,适当增加报批频次,对于急于开工且条件成熟的项目,允许单独组批或小面积组批,以缩短审批周期。此外,继续实行重大项目服务专班保障制度,落实重大项目用地报批挂图作战,定期通报重大项目报批情况,助推重大项目加速落地。
深化数字化改革
提高精准治理精细服务水平
去年以来,宁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按照数字化改革“152”体系,聚焦数字政府、数字社会等相关应用场景,推进自然资源和规划工作数字赋能和制度重塑,提高治理能力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认真贯彻省委和市委数字化改革决策部署,去年5月,在省自然资源厅《“数字国土空间”应用场景建设指南(试行)的通知》等文件的指导下,率先应用“空间码”数字关联技术,以镇海区为试点区域,探索开展“保好耕地一件事”场景应用建设。
去年9月,省政府办公厅发布第一批数字政府系统“一地创新、全省共享”应用项目,其中“保好耕地一件事”是“浙里粮食安全应用”的重大场景,并明确由省自然资源厅牵头保好耕地一件事场景应用建设、宁波市承担“耕地资源空间一本账”“保好耕地用途”“保好农民权益”子场景应用的建设。
保好耕地“一件事”应用项目是通过数字化改革手段实现耕地保护目标的重要举措。该场景应用“空间码”数字关联技术,以耕地资源“空间账簿”为基础,开展耕地保用途、保红线、保质量、保权益四个方面内容的建设。其中,通过“保用途”实现对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监管,通过“保红线”保证耕地占补平衡,确保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通过“保质量”实现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建设,实现耕地质量稳步提升,通过“保权益”实现群众“一键查”,保障农户权益。
在建立耕地资源变化监测体系方面,围绕全域耕地要素,采用集成应用建设模型方法,建立耕地资源动态数据库,打破条线壁垒,将跨层级、跨部门、跨业务、跨系统的信息动态关联融合到任意一个空间单元或范围上,生成耕地资源实时变化监测一张图,实现精密监督、精细管理和精益服务。
在建立耕地保护协同监管机制方面,运用“空间码”赋能,构建违法违规占用耕地行为多源头“早发现”、信息集成“早认定”、亮码预警“早整改”机制,创新耕地保护监管业务协同模式。此外,探索实行“田长制”,建立县、乡镇(街道)、村三级巡查体系,实现耕地保护责任全覆盖。
记者 周科娜 通讯员 朱宁溪/文
记者 刘波/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