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小说连载《首席质量官》006:质量部的待遇

2022-01-06 20:00:00 - 媒体滚动

有声小说连载《首席质量官》006:质量部的待遇

有声小说连载《首席质量官》006:质量部的待遇

第006章  质量部的待遇

就检测标准的问题,郑一铭曾经问过标准科。标准科去问了技术中心,技术中心的回答是:国家标准就是这样要求的。

郑一铭为此事很上心,私下里也查阅了很多资料,仔细地研究了一番,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虽然国家标准也不能说是非常完备的标准,至少比电池厂用的标准要细致得多,比如国家标准中就提到了镍铬含量的标准,但公司检验科根本就没有这些检验的仪器,这项检测当然也就不存在。电池厂只是用国家标准这一说法在敷衍,实际执行的时候跟国家标准根本是天上地下,毫无可比性。

郑一铭看着自己基本成稿的报告,越看越觉得一派胡言,实在违背良心。

吴仁德要求务必把报告写到位。公司已经准备要上市,报告水平的高低将会意味着吴仁德股份的多少,每一份原始股那可都是白花花的银子。没出事之前,郑一铭为了生活而屈服,报告写了就写了,但当质量跟生命相关的时候,质量就不是小事了。他觉得,比起那些无谓的夸夸其谈,自己更应该实事求是,剖析出质量问题的现状,让人们明白质量与生命相关,让大家对质量问题切实地重视起来。

但这样写就完全违背了吴仁德的意愿,他势必会很不满意。

可是质量问题是会出人命的。比起什么股权,一时的赞美,几个红包,人命难道不是最要紧的吗?他无法容忍自己手下的笔只能写出奉承之语和溢美之词,他不愿做冷漠的看客更不愿成为事故的帮凶,他不希望自己成为一个为虎作伥的人。因为质量问题而导致的事故,那种血腥惨痛的画面,他再也不想见到了。

等郑一铭匆匆改好报告,已经是中午了。他连午饭也来不及吃,随便带了个面包就赶往公司。

进了公司,转个弯就看见质量部那座墙壁斑驳的老楼。还未踏进大门,郑一铭就听到了熟悉的粗声粗气。好像是在训斥一个员工,听起来不过是茶水和整理文件这种小事,骂人的词句却糙得很,郑一铭不由得皱眉。

不出所料,声音的主人果然是吴仁德的秘书王克勤。郑一铭向王克勤打了招呼,王克勤瞧他一眼,并未回应,随即目光又回到那可怜的员工身上,愤愤地又骂了几句,才像轰什么家畜似的摆摆手准他离开。

报告我写好了,吴部长现在方便吗?郑一铭问。

王克勤猛吸了一大口烟,然后把差不多还剩一半的烟头往地上一扔,用脚碾了碾,给了郑一铭一个眼神,示意他跟上。

说起来,王克勤和郑一铭还是有亲戚关系的,他是郑一铭姨父王克忠的亲弟弟。虽是亲兄弟,二人性情和处事方式却全然不同。

郑一铭能顺利进入电池厂,就是王克忠帮忙找的关系,王克忠人如其名,十分忠厚老实,待郑一铭也是实在亲戚,绝不会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而王克勤则不然,哥哥的那些好品质在他身上是一点也寻不到,比起王克忠,他的处事方式更像是吴仁德,可能是做吴仁德的心腹太久了的缘故,受到了十足的熏染,但由于本身素质不高,只能勉强算是个低配版的吴仁德二号。

此人势利得很,最擅长见风使舵,先前郑一铭在销售部时,前途似锦,王克勤恨不得每天提醒一遍郑一铭二人间的亲戚关系,总是定期约郑一铭一起坐坐,有时候还拉着王克忠一起,不加掩饰地说些一家人就应该互相帮衬的话。后来郑一铭被下调至质量部,成了质量部的一名一线工人,看起来永无出头之日了,要是换了王克忠,一定会好好照顾一下,但王克勤为了避嫌,为了不得罪销售部的人,不仅工作上没有一点儿照顾,就连见了面也经常装作不认识。不认识还是好的,他还时常对郑一铭诸多为难,这让郑一铭在质量部的日子更难过了。

王克勤将报告打印出来,由他亲自去交给吴仁德。郑一铭有些局促地站在客厅等着,他有些担心,自己的年终报告不是顺着吴仁德的心意写的,搞不好对方会大发雷霆。

王克勤去的时间有点长,郑一铭百无聊赖地环顾客厅四周。他上次来这儿是半个月以前,质量部的工作环境是公认的恶劣,唯独部长办公室例外,办公室宽敞明亮,装修豪华,和破旧的质量部大楼格格不入。才半个月没来,这儿又小小地变了个样。看得出,这里又添了些新家饰,尤其有一个耀眼夺目的水晶灯,层层叠叠地镶嵌着大小不一的垂饰,这风格不像是吴仁德喜欢的,倒像是他的女秘书喜欢的类型。

又过了一会儿,吴仁德办公室的门终于开了。郑一铭连忙上前几步。吴仁德摆摆手,说,你先回去吧。

郑一铭疑惑,他想从吴仁德脸上看出他话里的深层含义,吴仁德却不露声色,郑一铭根本看不出他的喜怒。吴仁德身边的王克勤面色看起来不太好,郑一铭想,大概吴仁德不太高兴,但还是接受了这份报告,心下略松。

郑一铭回到检验科,正是午休时间,大家都在吃饭。郑一铭只带了个面包,早上也就是简单地对付几口剩饭,肚子早就抗议了。但他实在太累了,连拿出面包吃都懒得动弹,又没有胃口,只想先趴在桌子上休息一会儿。

想来能为领导写年终总结的人,都是很快能被调进体系科或办公室的,他一开始也有这种小小的奢望,但理智和时间逐渐告诉他,吴仁德是不可能用他的。他是被销售部踢出的人,质量部在公司没有话语权,而销售部在公司坐的可是各个部门里的头把交椅,得罪过销售部,质量部是绝不敢轻易把他派上关键岗位的,顶多出于部长个人需要,偶尔让他过来写写报告,至于调去其他科室去坐办公室,门都没有。

不是郑一铭不想待在质量部,他何尝不想从事他本专业相关的质量工作呢?只是质量部的待遇实在太差,现实和理想面前,理想必然要为现实让步。

一家公司就像一个小社会,人与人之间也是有阶级划分的。在新能源公司,一等部门就是销售部,销售部的人员可谓是人上人;仅次于这些金字塔顶端的销售人员的,可称之为上流社会的是研究院里那些搞技术的;接下来的是社会大众,普通百姓的代表,就是生产部的工人们。最差的就是质量部,在新能源公司这个小社会里,处于社会最底层,从各个方面都透着一股贫民的意味,不仅人穷,地位也低。

体现差距的重要方面,首先是工资。质量部的工资低得让郑一铭自觉每天都挣扎在生存边缘,质量部的工资是公司最低档,检验员的工资只有一千五六,拼命加班最多两千,部门主管才三千,将将赶上保安部。

前一阵子,公司因为即将上市,为了激励大家,重新调整了一下工资。大家都很高兴,以为工资怎么也能涨个一两百,结果文件发下来,各部门人员的工资都有所提升,只有质量部分毫未动,大家空欢喜一场。

质量部工资在全公司垫底,大抵也归因于质量部的人员素质普遍偏低。既然质量部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又何必招高学历的人才呢?质量部俗称养老部门,里面汇聚了老弱病残孕,自建部以来就没有一个本科生,包括质量部长吴仁德,都是全公司管理层里学历最低的。人员素质弱,工资标准自然就高不起来。

再说办公环境,销售部自己有一栋独立大楼,这座如同五星级宾馆的大楼就矗立在公司的正门口,气派得很,堪称市里最好的办公环境。这里每天接待不同的客户,从外面的音乐喷泉到内部的接待设施,无不彰显着集团的硬实力,充当着公司的门面。

技术部门虽说不如销售部大楼这样气派,但也是自主装修的独栋小楼,还带有一个花园,自有一番天地。技术部有另一个名字叫研究院,属于公司技术中心,每次新项目的剩余科研经费都会“自主消化”,直接消化成了装修费用,所以每隔一段就会翻新,精致程度可数第一。

生产部门虽不如前两者精致,但胜在占地面积广,部分部门领导甚至有两个办公室,虽然外部环境相对弱些,但里面的车间都装修得非常好,且不断有改善,总体来说也是样样不缺,员工休息室还有空调,饮水机的水也补充得很及时,免费的矿泉水无限量供应。

唯有质量部,用的还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老办公区小破楼,这座楼是最早的销售部办公室,自从销售部搬走后,质量部就搬来了这里,从此再没挪窝。这座楼是全公司最旧的楼,每到雷雨大风天都让人担心它能不能撑得住,雨下得大的话,时不时房檐墙缝还会渗水。

办公设备也极为破落,桌椅都是别的办公区的人剩下不要的,质量部也从来不买什么新的办公设备。别的部门都有空调,质量部却只有两顶吊扇,吊扇也很旧了,转起来有时候会吱嘎吱嘎响。每到苦夏,大家只好苦中作乐,自我安慰说,质量部的人都不怕热。等到了冬天,没有热水管的弊端就凸显出来,洗手都是冰凉的水。热水管公司多的是,只有质量部没有,给公司报了好几次都没给安装。质量部的大楼就是这样一个冬冷夏热的地方。

开会,则又是一个让人认清阶层高下的时刻。公司大小事务开会,第一排坐的永远是销售部,第二排是技术部,第三排是生产部,然后是各个部门包括财务,人力等等。质量部在哪里呢?在开会者基本看不到的地方。放眼整个会场,倒数第一排是保安,倒数第二排就是质量部。座次基本代表了在公司的地位和话语权,仅仅排在安保人员的前面,质量部的地位可见一斑。

至于办事,别的部门出门办事公司都会派车,尤其是销售部,都是坐专车的,而质量部出去办事,只能自己坐公交或是骑电动车,距离近的,就靠两条腿走着去。在培训方面也有明显的差异,销售部的培训,对公司来说是重中之重,公司会为销售部请专门的导师,花大价钱也在所不惜,时不时地会请一些社会上的网红过来授课。而质量部若组织培训,大部分是内部人员自己来讲,等于是一个心得交流会,这种形式主要胜在无成本。若质量部想要请老师来讲,超过三千块就必须审批,领导往往还很不满意,很难批的下来,觉得质量部请人来讲课是做无用功,银子花出去只是白白浪费。

当然了,那些差距更多的是体现在部门领导的面子上,普通员工感觉还能接受。员工感受最深的,是吃饭。

新能源公司是个规模很大的公司,员工中午一般不回家,午饭都在公司解决。销售部向来都以吃喝闻名,以吃待客,以酒交友,销售部人员大部分时间都在大饭店陪客户谈生意,把酒言欢,山珍海味,大鱼大肉吃不尽,没有客户的时候,就组织内部聚餐,开庆功宴,在酒店吃饭是销售部人员的日常状态,从来没见销售部的人出现在公司食堂过。

技术人员通常都在办公室搞研发,不比销售部天天下馆子。新能源公司的食堂分两个区,大食堂和贵宾区,贵宾区就是开小灶的地方,有一溜小包间,那里就是技术人员的用餐之地。贵宾区和大食堂的大锅饭不同,都是精致的小炒,每日更新菜品,鱼虾羊肉,换着样的做,味道也不比酒馆的差。每到中午,技术人员来到小包间,点上两个小炒,在铺着小桌布的方桌前一坐,这也算公司的上流社会人士了。

在大食堂区域,每个窗口前都排着长长的队伍,这些排队的多是生产部工人,在菜品上不求精致,但食堂的大锅饭也是肉类充足,管饱管够,还定期给员工发发零食,能吃到新鲜热乎的饭菜,每天吃饱吃好,人民大众就心满意足了。

最惨的是质量部,没有小灶,连大锅饭也吃不起,虽然每个员工每月有三百元的饭补,但质量部的人大多都不舍得把这三百块钱花到午餐上,毕竟对于平均工资不到两千的检验员来说,三百块钱也是不小的一笔收入了,能省则省。

质量部的人很少去食堂吃饭,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带饭,头天晚上做饭的时候多做点,第二天带点剩饭到公司。冬天冷的时候,大家会排队用那个破旧的微波炉加加热,等不及的人索性就着热水吃口凉的。毕竟民以食为天,在全员缺嘴的情况下,谁要是能给大家开开荤,打打牙祭,谁就能轻而易举地得到大家心甘情愿的奉承和拥护。

郑一铭原先是销售部的人,而且还在销售部混得风生水起,对这种落差有最直观的感受。他之前跟着秦伟民,每顿饭都会被专门的人安排,出门不管是公事还是私事,只要郑一铭需要,都会有司机接送,而到了质量部,有时自己忘记带饭就随便找点面包对付一口,出门办事,就算是公事也只有路边的公交车。

如果说这些物质上的待遇对郑一铭来说还好接受,那么无形的歧视则是让他最难熬的。开会时没有你的位置,平时没有你的发言权,质量部的人在公司里犹如空气,连其他部门的普通员工都可以对你不屑一顾。

明明都属于同一个集体,同一家单位,各个部门就像同一个母亲的孩子,可是待遇为何会如此不同?

作者|刘天峰

长期从事质量工作

致力于高质量发展研究

策划:栗世民 邵甜甜 郑晓可

本期编辑:邵甜甜

 演播:崔瀚文 刘楚翘

剪辑:刘全奕

监审:沈艳阳

中国市场监管报社音伴工作室出品

执行编辑:黄星蓉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