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为刚果(布)建造了第一家玻璃制造厂

2023-11-06 18:53:40 - 中国青年报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冉佳蕊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王鑫昕)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刚刚播出的纪录片《通向繁荣之路》生动展现了共建“一带一路”十年来取得的成果。在纪录片的第二集《跨越山海》中,中非六国第一条玻璃生产线、刚果(布)第一家玻璃制造厂——红星玻璃厂,虽仅有短短十秒的画面,但中铁八局海外员工张剑波一遍遍滑动进度条回看,他感慨万千:“这是我们建的玻璃厂。”

在这短暂的记录背后,是一批海外建设者历时一年半的艰辛付出。

2020年3月,刚果(布)红星玻璃厂项目落地开工,这座为解决当地玻璃材料完全依赖进口、玻璃相关产业成本高昂且周期较长问题而建的玻璃厂,承载了无数当地人的希望。

他们为刚果(布)建造了第一家玻璃制造厂

工期紧,任务重,材料配件组织困难,时任项目书记的张剑波感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前期准备阶段,项目部人员进行了大量市场调研,多方比价择优落实项目所需的物资设备,还从邻国刚果(金)的兄弟项目部调配机械设备予以支援。

刚开工修建,又遇上了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刚果(布)限制人员出入境,施工人员不足,现有人员便以“两班倒”施工,一人顶多岗。即便是在疫情最严峻的时期,项目部未曾停工一天。

从沉淀池完工到玻璃厂主体封顶,再到装饰装修工作的完成,在中方员工和当地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一排崭新的“蓝房子”拔地而起,2021年9月点火仪式的举行,标志着红星玻璃厂正式投产,中铁八局向刚果(布)人民交出了一份答卷。

“当地钢筋工、木工、焊工、专用设备操作手等人才奇缺,我们在施工中培养当地工人。这个项目迟早会结束,但学到手的技术可以跟随他们一生。”张剑波说,在建设期间,项目部聘用了600多名当地工人,采用工长负责制,手把手地教手艺,把中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念在刚果(布)传递开来。

MaelhGerel是土生土长的刚果(布)人,也是当时项目部聘请的翻译。提到这段工作经历,他回忆说,“中国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机会,投产后的玻璃厂解决了当地三百余人的就业问题,还拉动了玻璃加工、销售行业的发展。我们能挣到钱,日子也一天天好起来了”。

如今的红星玻璃厂日均产量超过了140吨,成品率最高达到了95%,这些玻璃已占据了刚果(布)80%的市场和刚果(金)首都金沙萨15%的市场,其余的则出口至摩洛哥、加蓬、东非等地。

责任编辑:宁迪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