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委员“言”值高】随海金:破茧成蝶 云南文旅产业将重攀全国旅游市场巅峰
2023年春节期间,云南省实现旅游收入384.35亿元,共接待游客4514.61万人次,同比增长244.7%,游客量和旅游收入均超疫情之前的水平。
“这三年来的疫情对昆明旅游行业的严重打击,也给整个行业带来改变和升级的机遇。”昆明市政协委员、云南谷雨田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经理随海金告诉记者,当前,昆明旅游发展的大格局已迎来一个嬗变期,昆明旅游需要重整旗鼓再出发。“在大变局中,作为旅游企业,需要的不是弯道超车,而是换道超车,鉴于此,需要的不止是换思路,而是换理念。”
旅游行业正进入数量调整和结构调整的时期,对此,随海金提出了“关于后疫情时代重振昆明文旅产业的建议”,抓好旅游产品的推陈出新,低谷时期调整存量,发展时期调整增量,平缓时期增量拉动存量,应用好文旅产业发展必然性的规律,维持企业的现金流稳定,骨干不能散,客户不能走,资源不能乱,合作不能停,对涉及上下游的分工体系要进行优化重组,是文旅企业维持生存和发展的“定海神针”。
深化健康旅游理念,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施文旅融合发展示范项目,推动“景区+文创+”“景区+非遗”等植入模式,丰富景区旅游产品供给;打造各类文旅线上平台和新型文旅空间载体,大力发展文旅装备制造业,延长文旅产业链,补足发展短板,重视周边游市场。“对于昆明旅游项目而言,深挖一级市场的客源基数和消费习惯,抓好管理和服务能力的提升,已经成为文旅产业发展的内在需求。”随海金建议道。
此外,推广智能化亦是重中之重,当前必须以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沉浸式视频等技术为抓手,以文化内容、文化符号、文化故事为核心,创新发展云旅游、云展览等文旅新业态,同时要积极培育互联网定制、体验、智能、互动等旅游消费新模式,打造沉浸式旅游体验新场景。对此,随海金建议,通过数字化手段的融合,官方与民间互动,线上与线下共存、专业与普通相容的大传播局面延续下去,发挥历史遗产在“一带一路”人文交流中的作用,构筑以自然历史文化遗产为重要载体的中华文明全球化的交流传播体系,推动旅游产业加快进入高质量发展轨道。
“云南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得天独厚的绿水青山无可替代,我们相信云南文旅产业的发展有着强劲的后劲。”对于未来,随海金相信,云南的文旅产业在经过一番整顿之后,一定会破茧成蝶,重新攀登上全国的旅游市场的巅峰,相信春城的旅游产业将会迎来一个较大的发展机遇。
云南网记者 杨萍